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6月,武汉市救助管理站被确定为武汉市民政局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4个试点单位之一。在市民政局、站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武汉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探索,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基本形成了以社会工作站和高校社会实践基地为平台,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重点,专业社工带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义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救助工作,变流浪未成年人临时救助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新模式。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是由美国中等学校的“访问教师”运动为开端,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学校辅导工作的一种专业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充,由学校、家庭向外延伸至社区和社会机构,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也不断革新,由传统上几乎单独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发展到个案、团体、社区、社会行政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0,(18):17-20
《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对学校社会工作给出的定义是学校社会工作是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遇到的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人才概念已经从广义的社会工作人才变成狭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当符合专业性、职业性、基层性和本土性的特点。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主要培养目标包括城乡社区工作者、专业机构工作者、社会服务组织专业工作人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建设要求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当开展学校和城乡社区、专业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合作单位的"五双"工作模式,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四个三并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证明了"五双"工作模式和"四个三并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它通过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驻校社工在WH西藏中学为藏族中学生开展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分析了小组工作和个案辅导方法的运用,并对驻校社工角色定位进行反思,认为社会认可度低、行政色彩浓厚等因素阻碍了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功能的发挥,并探索了可能的改善空间:提高社会认可度、厘清社工机构服务方向、发挥督导和评估的作用、注重实务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博睿”)是经中山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首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非营利机构。博睿于2009年3月13日揭牌成立以来,一直遵循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青少年服务、老年服务、家庭服务、学校服务、社区服务、心理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为探索和发展信访社工专业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具体是什么却不好说。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新学生来说.普遍的理解是:助人的专业。要求再具体地说明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协助个人解决问题的专业。他们在心中会以医生作为比照:社工在生理范畴外.专门处理心理及行为的问题。依据这一逻辑.社工的训练就是系统地学习助人的方法。为受助者进行诊断.寻找改善问题的最佳方法。无疑,这个答案对不少人来说已够满意的了.正好反映西方的社会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都是走一条“提供服务”、“谘商治疗”的专业道路.对受助者所面对的问题虽然以个人、家庭、学校、小区或社会等进行多层次剖析.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服务方式由单一专业介入模式演变成专业团队模式,成为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方式。专业团队模式包含多专业团队模式、专业间团队模式和跨专业团队模式,是一种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主张以案主为中心、兼顾治疗与预防、提倡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工作方法的整合。虽然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目前无法推行专业团队模式,但多专业综合服务视角对解决我国学校系统中的多元问题和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0.
面对消逝的花样年华,我们呼唤家长、老师、社会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怀;我们更呼吁政府完善教育体系中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以具体行动体现出对未成年人生命的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广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开始,广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并充分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手法,为区域内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服务平台. "家综"虽然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而成立,以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为支撑,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工作在居民中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不高,在刚进入社区时面临着不被居民信任、不熟悉社区环境、服务资源难以整合等困境,客观上要求借助街道中原有的、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的政府组织的力量,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在政府组织体系中,群体性社团组织与"家综"的部分服务对象与内容重合,如妇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等.其中妇联作为一个具有行政性的群团组织,一直都做着本土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提供个别化服务,解决和预防个人或家庭的问题的一种专业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提供个别化服务,解决和预防个人或家庭的问题的一种专业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挪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挪威的社会工作伴随该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建立而发展与壮大,其发展可归纳为倡导、建立、壮大、完善四个阶段。 倡导阶段 与英、美等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建立专业社会工作相比,挪威的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未成年犯罪问题十分严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对正在服刑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当前服刑在押的犯罪未成年人存在的典型心理状态有防御心理、烦恼情绪、悔罪向上心理、幼稚心理和情感冷漠,另有少数人存有敌对仇恨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重返社会时的重大障碍。应该通过提供心理援助,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构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落实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帮助工作等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走上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12月6日,浙江宁波市海曙区“特殊教育社会工作服务点”在达敏学校成立,这是宁波首次在特殊教育领域开展社工服务。据介绍,今后,特殊教育社会工作服务点将着重为达敏学校以及海曙区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家长提供自我情绪管理的指导和精神上的支持,通过开展“阳光心情”系列小组活动及家庭讲座和心理辅导,让家长们能够获得专业指导,并且提供彼此交流、互相帮助的平台,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7.
学校社会工作(school social work),主要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学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克服学习障碍,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发展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在发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的负面影响、家庭德育理念与方式偏差、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素质较低、价值观混乱等新困境。面对新困境要从优化德育环境、提高家长素养、发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旨在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思想道德素。  相似文献   

19.
从近3年我国查获的未成年人吸毒情况来看,未成年人吸毒现象出现了总体数量增长、地区分布集中、毒品种类变化等特点。这些变化特征表明:未成年人吸毒的总体风险上升、不同地区的吸毒风险不同,不同毒品类型的风险存在差异。从未成年人的寄存空间来看,未成年人的吸毒风险主要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并会随着条件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对未成年人吸毒的风险防控应当从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和环境控制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面临着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出现的诸多难题的困扰。学校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借助专业化、人性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开发自身潜力,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思考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并提出增加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同度、建立学校社会工作站、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