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新媒体对新闻采写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媒介融合的加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媒介融合要求新闻采写课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的困境,培养学生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报道技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要求新闻采写课在培养学生政治敏感、宣传意识的同时,应加大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方面的训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公信力;此外采写课还应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创作"微"新闻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由于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创新教育缺失、实践教育落后、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问题,因此,高校毕业生不能较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立足于卓越工程师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培养原则,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提出相应的课程规划、管理措施的改革和评估方法,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是具有复合化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新型法律人才。在法学教学改革中,应采取分类指导、加强合作、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毕业机制、融入理念教育的综合措施。优秀师资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采取分类培养,到司法机关挂职锻炼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播中的新闻编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造与传播的性质决定了新闻编辑的特性 ,文化传播的流程是选择的流程 ,而选择是编辑实践的重要特征。为大众传播是编辑活动的社会目标 ,因此 ,编辑主体履行社会职责 ,选择、加工最好的精神产品 ,求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本质要求 ,编辑选择的价值 ,是其社会导向 ,新闻编辑导向不是自然过程 ,而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的结果。社会公众被编辑导向的社会舆论所控制的态势越巩固 ,维持时间越长 ,就越能形成稳定、正常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后高校扩招,新闻传播教育专业也急剧升温,然而教育资源短缺,师资落后,学生量多质差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新闻采写人才的质量,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应该适当控制规模、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并合理配置高素质的师资、增加师资建设投入,在教学环节上更需要重视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高质量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提高翻译的整体质量,同时加强翻译学科建设,地方性本科院校可以积极借鉴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思想,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实际,在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探索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通过结合合肥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办学实践,以市场需要为前提,依托德国先进的模块化教学理念,确定恰当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提出应用型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拓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四大类职业能力,并据此设计出对应的翻译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呈,优化新闻信息传播结构与格局在于选择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与合乎社会实际真正需要的理性传播导向。新闻价值取向应关注社会政治、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与先进性;理性传播则应对照主体性、规范类和客体属性类标准严格把关。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前提,用理性导向信息传播,影响传播结构与格局,将会发挥出新闻传播的优良人文与科技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卓越法律人才和民族地区高校法学教育的定位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定位进行了分析,认为立足西部、具有法制信仰、保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平民情怀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培养乃是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应用型新闻人才的成功模式为例,分析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与时俱进、合乎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需要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新闻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即只有从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去写新闻,注重经济新闻的“消费指导性”,才能赢得读者。而传统的经济新闻存在着罗列数字、见物不见人等问题,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支配下的经济新闻采写的“老路”。因此,要正确地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特点、规律,在价值趋向、报道范围、报道时态和事实运用方面实现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创新思想的深刻阐述 ,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 ,也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行动指南。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和根本目标。教育创新要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课题,而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中研究生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院实施人才工程的多年实践 ,本文提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 ,培养更多的教学、科研优秀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必然选择。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对异文化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促使学生重新审度并欣赏自己的文化。无论从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素质来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素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跨文化能力培养应该依据新理念孕育新的模式,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把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通过分析现有高校课程体系的弊端,针对创新人才培养,对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共青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节和过程,从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的营造、科研训练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引导学生科研的组织发展以及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存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本科和硕士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相对独立。为了加快国际化工程型人才培养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当探索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通过加强一流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的提升,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中德和中法项目实施,加强本硕课程知识体系衔接和设计,并推行了高年级本科生与低年级硕士生同堂学习和中外学生混班教学模式,这些措施有效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了本硕贯通国际化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创业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于实践活动对学生形成创业基本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创业能力,只有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提高。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该从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来架构,才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满足商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初衷。数字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实践变化的根本驱动力,提升数字创新能力因而成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新商科人才的数字创新能力是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复合多元的知识基础,数据驱动的创新思维和数字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三个核心维度。高校需要从课程融合、专业融通和主体融汇三个方面开展新商科人才数字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批判性思维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为我国创新体系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