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人们对民族问题非常关注,解决民族问题的主张众说纷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它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并不平坦,正确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要求以时代的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2.
对产权制度及实现形式的演革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但是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性质和水平,而且更是生产力整体结构中各要素地位、作用的转化。单一的劳动联合与单一的资本联合都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企业改革,应建立起公有制为主导的两种联合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党情,正确阐明党的思想路线、最高纲领和阶段性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在农民群众占多数的国度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其基本的和首要的工程。只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并加以娴熟的运用,才能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问题,党才能担负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分析方法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不仅是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也是社会分析的根本方法。中国革命早期,生产力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导致党在这个时期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实际不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因此而曲折。抗战时期,毛泽东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把握和创造性运用,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难题,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其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座理论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但是他们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具体化、民族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共产国际的具体决策依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而后不过两年,他又放弃使用这个概念,主要原因是此概念缺乏科学性,并容易引起逻辑上的混乱。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当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替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在此后的24年里,它成为世界革命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指挥中心。关于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问题,过去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共产国际自身所具备的理论品质,使其成为捍卫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深刻影响到各国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组织制度、路线方针等理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在与共产国际理论指导的关系处理上,历经了由全盘接受、阶段性斗争、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转变过程。由于秉承共同的理论来源,其合作的理论基础是稳固的。围绕两者的理论基础进行客观分析,形成初步的、较为合理的界定与认识,可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产权与联合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及其实现形式是关系改革最终成败和社会生产力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图阐述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劳动产权,首先重新阐述劳动产权的基本内涵,其次区分了劳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最后指出了劳动产权在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80年来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 ,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巨事业推向前进 ,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创造马克思主义实践手段并为群众所掌握、付诸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这四个基本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从宏观层面对消费价值、消费行为、消费制度形成了系统认识,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演进时期:萌芽与艰难探索时期、发展与体系完善时期、丰富与系统创新时期。思想萌芽阶段确立了节俭建国持家的消费理念、统筹兼顾积累消费的消费方针等;艰难探索阶段提出了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消费政策、按劳分配制度和正确运用商品经济规律的思想。发展与体系完善时期提出了节俭和适度消费、发展差异化和多样化消费、优化消费结构的基本观点。丰富与系统创新时期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纬度实现了消费思想的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之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社会活动,并以新的方法来观照,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解放应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规定性应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基本内涵.在当前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将引领当代社会与当代人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产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目前,产权理论研究存在若干误区.这些误区在一些方面误导了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对产权中各项经济权利的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则需要从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转变.这种产权制度的改革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利于宏观经济均衡、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产权理论到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科思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逐步建立起现代产权理论。产权学派分析了当今世界存在的3种主要的产权形式:共有产权、国有产权、私有产权。这一分析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考察基础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私有制更加纯粹。但是,产权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运行的极端重要性,无疑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迪。我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加快界定企业产权,切实做到归属清晰;2、坚持"两权分离"、"权责明确";3、采取法律和其他手段严格保护各种产权;4、加快建设产权市场,使产权"流转顺畅"。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权,其制度本身也因这种垄断而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三股反知识产权思潮,其争议的焦点是知识产权对社会效果的“正负和”博弈之过程;其争议的原因是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已经从前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逻辑结构“知识+道德”,转换为“知识+效率”,其本质是“权利”与“功利”之博弈。  相似文献   

19.
权利(包括权利客体)不仅仅依靠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获得合法性,而且应有哲学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像土地、机器设备、装备这样的有形财产客体在洛克财产劳动论和黑格尔财产人格论中,有较为完整系统、令人信服的理论论证。这里运用黑格尔的人格财产论初步论证无形财产的客体——思想(专利、商标、版权的客体)存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陈锴 《南都学坛》2011,31(3):128-131
企业诞生伊始,其边界和规模的扩张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西方现代产权学派界定企业边界的努力却引致相反的结果,企业的边界陷于模糊和不可知的泥沼。企业边界悖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企业、市场互为参照这种单一维度的选择;夸大交易成本的作用;对企业产权以及效率概念的狭隘理解。对此悖论的克服,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马克思的企业边界理论实则囊括了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内,并合理建立了一个矛盾体系并以此确定企业边界。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进行着规模上的量变,更有质的不断飞跃的双重性。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企业边界决定的悖论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