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贞  李燕 《创新》2009,3(3)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切实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二元化的教育结构已经影响到中国人口的教育质量,社会的公平与协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的收费取消了,新的资金来源缺乏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积极有效地配置财政教育经费,有利于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展甘肃省藏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能科学地把握甘肃省藏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总体状况,有效地促进藏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藏族地区农村人口素质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同时,藏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还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通过思考和规划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多元保障主体,从注重数量的增长转移到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走“特色立校”之路,重视并加强教育评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科学、高质、长效的藏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城乡中小学的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幼教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能力也得以更新和提高,大大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各地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农村的幼儿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也致使多数学生家长表现出对学校幼儿教育工作的不满.  相似文献   

4.
白丽敏 《生存》2020,(8):0051-0051
现如今,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更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高中教育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艳  李双名 《学术交流》2005,(5):189-192
透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僵化,办学形式单一,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技术教育缺位,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失学、辍学现象严重,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不同职业技术与技能渗透供学生选择,使之学以致用,能为日后就业、从事农业打基础,这不仅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存质量,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昌盛。  相似文献   

6.
王彩梅 《社科纵横》2006,21(4):9-11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基础教育。为此,必须澄清思想认识,正确认识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卓 《日本学刊》2013,(1):113-127,159
在东亚历史上,日本是较早开启女子教育之门的国家。经过明治维新的洗礼及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变,日本的女子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在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社会教育方面成就斐然。但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教育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城乡家庭隔代抚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隔代抚育成为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养育形式之一.通过对城乡父母转让抚育责任的程度和祖(外)父母等承担其责任的程度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的隔代抚育属于部分转让·较完善替代型,而农村属于全部转让·局部替代型.之所以城乡迥然相异是因为:城乡隔代抚育家庭在能动性上的差别;家庭的委托者(孩子父母)在参与性上的差别;父母转让和收回抚育、教育孩子责任的时间段不同所引起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村的隔代抚育也将朝着部分转让·较完善替代型转变.这有赖于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真正意义上废除户籍制度、更好地完善地方性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农村隔代抚育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无奈.  相似文献   

9.
1990-200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学校扩招和教育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刚 《社会》2009,29(5):88-113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教育分层的趋势。基于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本研究将学龄子女和其父母的背景信息作匹配,对家庭背景如何影响他们入学和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中教育机会有了极大的扩展,但家庭背景仍然在决定入学和升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农村户口子女的状况相比于城镇户口同龄人来说变得愈加不利,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入学状况的影响作用增大了。尽管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全国普及的结果,农村(户口)孩子获得的初中教育的机会相对增加了,高中教育升学机会的城乡差距却在扩大;即使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高中升学率的影响仍然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同勤学  李灿荣 《唐都学刊》2009,25(5):111-115
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公平享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问题的本质就是要解决公共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获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西安地区基础教育资源迫切需要合理的配置,通过制定促进西安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公平享有的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实施全市非垄断的教师资源共享政策等措施,促进西安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公平享有的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渊源、变迁与现状的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以及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起责任,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全国统筹的义务教育规划;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立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筹措...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回报     
冯庆旭 《唐都学刊》2013,29(5):11-16
道德回报是道德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公正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美德的充分彰显和具体体现,它使有序的社会伦理生活成为可能,同时也是道德自身“利益”实现的必要条件。道德回报之道德既是现实性道德与理想性道德的统一,也是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道德回报之回报包括“对道德的内在回报”和“对道德主体的外在回报”两个方面。道德回报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政府的道德化,并主要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赏善罚恶”实现政府对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徐磊  潘颖 《创新》2009,3(10):97-99
高中教育处于义务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中间阶段,既不属于法定的义务教育,也不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等教育。当前,高中生既无法免交学杂费,又没能享受各项助学优惠政策,对一些困难家庭而言,供孩子上高中仍是一项无力承受的负担。造成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乏力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救助缺位,资助的责任主体界定不合理,社会关注度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社区健康教育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在健康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越秀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广州市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项目"健康直通车"的实施,将健康教育融入社区教育中,探索出有效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健康直通车"项目实施成效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越秀区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选择。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现行"城乡二元化"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严重阻碍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的有效生成。"土地财政"之瘾、"对上负责"之道和"身兼数职"之状分别是阻碍其生成的经济、政治和体制利益根源。在符合法定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根据平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基本原则,构建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转让、抵押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唐新平 《社科纵横》2009,24(2):60-62
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体现为教育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以及教育发展的结构性、要素性、制度性协调。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而临的问题为教育发展滞后、制度性障碍严重、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力度,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创新和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进行统筹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数据,揭示了父母教育期望对个体非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即不同婚配模式中父母通过提高教育期望,强化婚配效应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同质婚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母亲教育水平与子女自我效能感、 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呈现积极的相关性,并且作用高于父亲.高教育同质婚的"协同促进"对子女发展的边际效应最大.教育婚配对子女影响效应具有城乡与性别差异,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无法弥补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负面影响,农村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子女非认知能的影响大于母亲.从子女性别来看,母亲教育水平越高对男孩社会行为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8.
郭艳华 《探求》2013,(4):10-17
新型城市化是广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是城乡一体、城乡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当前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已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面临着二元结构和体制严重制约和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扩大、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农村改革发展滞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挑战。基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广州新型城市化实现路径应突出"一个核心、两大重点、三大支撑"。其中,"一个核心"即提升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两大重点"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支撑"即产业发展互补、空间发展融合、社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我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日益显现。有鉴于此,急需构建一个政府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在其中,政府需要界分与市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行为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村社会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政府职能的"兜底"特征;而且,政府在构建市场/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匡正和补充市场/社会失灵、培育市场/社会主体等职能中需要进行逻辑先后排序。应用这一新分析框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就需要基于农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注重对农业生产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基于城乡一体化要求重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何建宁 《学术交流》2007,(12):166-16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是破解"三农"问题,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非政府供给主体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呼唤政府的有效参与。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具有政治力量和资源配置权力上的绝对优势。政策扶持、财政激励、法律保障与监管支持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主导作用的根本体现。妥善处理好社会养老保险中自愿与强制、农民与政府以及养老保险水平高与低之间的诸多关系,引导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