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被称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人被叫做“经济动物”,日本的经济在不景气中显得生气勃勃,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实质和特性的各个侧面。从“国家经济”到国民经济战前的日本经济,是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没有经过正常的发展阶段,而是通过人为的制度上的变革和军事上的侵略,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欧诸国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经济合作,已经从学术讨论中作为“热点”的理论问题,逐步发展为举世关注并付诸实施的现实问题。在这种经济合作当中,作为该地区发达国家的日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牵引车”与“制动器”日本,经过战后四十余年的努力,一跃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经济发达国家。毫无疑问,这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在亚洲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于以日本作为唯一发达国家的东北亚经济合作来说,日本正在起着一种“牵引车”的作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在应付世界性经济危机取得成功的同时,其本身也因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而日趋脆弱。值得注意的变化有下列三种。一是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在七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主要工业事实上一直陷于停滞状态,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率却相对地有所增长,甚至超过了美国。这种状况对一部分工人很不利,因为他们可获得的工作大多是临时性的,或是计时的,劳动条件恶劣,解雇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城乡工业化的结果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各国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不发达向发达过渡大体上都要经过工业化过程。1952年工业化起步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多美元,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85公斤,农业就业份额高达84%,比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时要高出20个百分点,工业劳动者仅占6%。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化的推进就不能不依托中央高度集权的力量,凭籍政府强硬的行政手段来操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的地区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后四十年来,日本在只占世界总面积0.3%的国土上,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十分之一以上的“奇绩”。在如此狭小的空间,日本经济的地区结构是怎样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战后日本经济地区结构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各国的经济发展是多层次和不平衡的。在1910年,阿根庭还是世界上的十大富国之一。2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工业先进国。60年代初,南朝鲜的人均收入与印度相差无几。然而,今天南朝鲜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几十倍。阿根庭和捷克斯洛伐克尚进不了富国名单的前六十名。为什么南朝鲜做到的事而印度做不到?为什么博茨瓦纳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与方式,技术的本质以及有关技术的经济问题的特殊性等等,都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战后在日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早在1946年,在吉田内阁担任藏相  相似文献   

8.
日本明治維新後產業革命资本主義工業化実現歷史總觀、我我非常玩味值現象目。固有產業產業革命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留保、遂发展得。根本的原因、後進国型属日本產業革命先進資本主義国近代產業移植第一行依。日本產業革命小生產、固有產業对分解作用影響比較的小。日本產業革命資本主義化過程、一部固有產業单消極的保留、非常有益“伝家宝”、“箱”。生糸、酿酒、伝統的食品工業等見、投資、労働賃金低廉、収益安定、資金回転早故保留发展得。固有產業存在发展、日本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頭近代資本主義成立過程、经濟構造上現際立現象、近代產業固有產業併存、言種“和制洋式”方法。两者经営規模、技術水準生產方式、取柄、鲜对比成。異形社会的分業関係結。重要側面、近代產業固有產業併存結合。異次元生產関係了、经营形態、經营规模異併存結合。構成日本资本主義經濟“二重構造”、戰後存在、戰前比情況複雜過。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5年9月日元大幅度升值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日本的对外经济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些引入注目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关系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两大趋势的日益走强,世界经济呈现出了灵活性、活越性和叠加性同时并举的国际经贸合作新格局。在东亚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东亚已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因此,日本传统的以其"雁行"模式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东亚新型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日本也开始突破独善获利的双边贸易体制,从战略上调整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并积极建立WTO、FTA、EPA三者有机融合的新型东亚经济合作关系,传统的"雁行"主导模式开始向"伙伴合作"模式转型。但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中国,日本却依然采取"功利"性的合作战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在东亚地区经济形响力的日益走强,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东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1) 作为国家体现者的官僚日本官僚在国家意识形态过程中的作用是把垄断集团的意识渗透到国家政策和法律提案中去;在国家意识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对以法律形式体现的国家意识的忠实执行。形成这种独特的能动作用的根据是独特的国家立场。体现国家的立场是日本官僚的第一个特征。官僚虽立足于国家的立场,但不单是国家意识形成过程中的经济统治意识的传达者和国家意识实现过程中的法律执行者。为了体现国家的立场,他们有时按垄断集团的意图,有时同执  相似文献   

12.
一、实践的启示近几年来,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互相并存,国营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农村商品生产,特别是乡镇工业迅速发展,对外经济技术联系和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日益加强。这就使目前偏重于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的计划管理体制同新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矛盾: 一是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矛盾。目前,纳入计划的主要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没有纳入计划的部分,缺乏全社会的预测和总体平衡。然而,无论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社会经济活动是有着客观的内在联系的。许多不纳入计划的小型企业、集体企业,它们生产需用的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战后日本资源贫乏的现实出发 ,通过建立政府、资本和资源关系模型 ,研究了有限资源制约条件下实现均衡经济增长的路径。并以内生增长理论为依托 ,着重研究内生经济增长条件下的财政政策绩效。文章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投资可以弥补一般生产要素 (资本 )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足 ,并能在更大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该研究对中国目前更好地保持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一、日本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态在具体论述日本企业的所有制状态之前,有必要明确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日本企业是指其股票上市的日本企业。据统计,日本现有100万家以上的股份制企业,但其中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大约为2000余家。由于这类企业的资料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是需要正确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及其演变的规律,研究他们的有关经验,对于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_把发展高等教育放在先行地位日本经济高速发  相似文献   

17.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3,(1):113-129
“哭穷”。“衰败论”、“转型论”和“哭穷论”各执一词 ,孰是孰非一时难下定论。但这三种观点中都不排斥“调整”一词。日本经济需要调整 ,也确实在进行调整。调整正在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由此可以认为 ,应该认真地看一下日本经济在调整什么、用什么方法调整及调整出了什么结果。弄清了这三个问题之后 ,方可对日本经济的走向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一、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经济体制”曾是昔日日本经济辉煌的体制保障 ,同时也是当今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体制根源。“政府主导型不完全竞争经济体制”主…  相似文献   

18.
一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在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其变化和发展常处于从动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的运动,均受总资本运动的规律,即追求最大限度利润规律的支配。据此可以说,农业改革是出于总资本在不同时期不同利益的需要,但同时也应看到它又是农业本身为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以求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源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危机传导和影响来看,美国主要因金融机构和汽车业等破产和重组引起内需下降导致经济下滑,日本则因汽车等制造业对外出口急剧减少引起的外需大幅度下降造成经济衰退,而且其衰退程度排在了G7集团之首.而严重依赖外需,尤其是出口地区集中,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成为日本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再次暴露了日本固有的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的弊端,说明了日本内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仍未实现.今后日本应逐步提振内需,构筑外需为内需服务,内外并重的、具有弹性的新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结构进行探讨。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中央财政的基本结构日本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