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的晚年,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其功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敬仰!阐述、研究孙中山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对于理解他在晚年的思想变化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历史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有了一个伟大的转变,逐渐地提出了与他以往不同的政治主张——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孙中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确立和执行三大政策的思想认识根源以及三大政策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他所主张的民生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认定“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是他确立和执行三大政策的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是其旧三民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决不是什么“临时权宜之计”。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为着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新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阶段的最重要的政策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有着对应关系,密不可分,决不是“三件个别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以其一生向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到晚年终于主张“以俄为师”,下决心“联俄联共”,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积40年革命斗争所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苏维埃俄国的工农政府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对孙中山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结果,也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整个世界潮流给中国革命所展现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不屈不挠地奋斗了一生。尤其是晚年,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首次倡导国共合作,为开创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大好局面奠定了基础。今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在举国隆重纪念这位革命伟人之际,缅怀他首缔国共合作的丰功伟绩,对我们今天完成中华民族统一、振兴的宏伟事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经历了种种事变,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飞跃,是他晚年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也是他一生政治文化观念的光辉结晶。新三民主义有不少“新的历史特点”(毛泽东语),其中突出的一点即是向传统政治文化的归拢趋向。近年来学术界已有先行者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足启来者。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推迹前进。在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一直没有明确提倡反帝。现实斗争的形势以及需要,使他  相似文献   

7.
关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酝酿和形成,三民主义学说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特点,我曾在"孙中山初期政治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一文中,进行了讨论(见复旦学报,1957年,第1期).本文拟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在辛亥革命后的革命实践过程中,是在怎样不断地发展;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怎样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了伟大的转变——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当时的客观革命形势与他主观的认识,怎样决定了他这一伟大转变问题,分别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吴剑杰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的杰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而且还在于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坚持了民主革命的立场,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从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纲领——新三民主义,使他的晚年思想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始终坚持革命,勇于修正错误,同各种反革命复辟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尤其是他在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应乎人群之需要”,对他创立的三民主义毅然作出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他这一行动,对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值得中国人民永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指出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革命思想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真是一个“适乎历史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博通古今中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实践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他的革命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晚年总结了自己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惨痛教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人的影响、帮助下,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充分肯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号召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倡导了扶助农民的八大措施,其中最突出的是坚决支持农民的减租要求,拟定“二五减租”的法令。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中这一部分思想精华,具有深远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又一丰功伟绩。这次大会迄今已六十周年,作为公开刊布的会议记录文件,有孙中山亲自审定的稿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事录》与《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笔者在阅读各有关材料过程中,发现对国民党“一大”代表名额、出席代表人数等问题,记述有些差异。今就个人所见,略作考辨,失当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经七十周年了.七十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展望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此时此刻,我们深深怀念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不但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而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是孙中山的两大革命业绩。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和进一步颂扬孙中山伟大革命业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的演讲伟人。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曾“以学堂为鼓吹之地”而“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及至周游全球,在世界各地华侨中吁吁“振兴中华”之时,孙中山已经是遐迩闻名的革命家和演说家了。从一九○五年在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首次发表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说,到一九二四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系统演讲三民主义,孙中山为使民众了解、信仰、奉行三民主义,在长期的“宣传、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演讲观及其理论体系。一、“用语言文字去奋斗”孙中山一九二四年在国民党宣传讲习所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号召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民国,实现了本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他先后发动讨袁、护法和第一次北伐战争,同窃踞民国招牌实行反动统治的军阀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他顶住来自帝国主义的压力,排除周围顽固分子的阻挠,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携手,毅然决然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的新三民主义。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著名理论家与活动家,理论工作是他短暂革命生涯中的重要方面。他在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中.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广泛的宣传.有力地促进了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他又以大量的论著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并赋予三民主义以某些新的因素.为孙中山先生实现伟大的革命转变提供了助力。朱执信英年早逝.他也终没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