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展开的民族识别中,它成为了识别族群身份、划分族群族属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但未能摆脱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民族识别,根据中国的实际,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灵活运用,提出"名从主人"的识别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在民族识别、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重大突破.2005年中央关于民族定义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4.
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一:斯大林民族定义及其理论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难以尽数的民族定义中 ,1913年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是影响最为广泛的民族定义之一。然而 ,由于人们对这一定义所确指的时空对象理解不确 ,因而造成对这一定义的种种质疑、非议 ,甚至否定。本文通过对这一定义的理论来源进行推导、论证和梳理认为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民族国家层面的民族进行系统阐释的、具有科学意义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民族定义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又有着国际、国内和个人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条件.其中,国际因素为第二国际内部的斗争与民族问题的分歧;国内因素为俄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问题凸现;个人因素则是列宁和斯大林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同时在梳理东西方民族不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提出文化民族概念,分析政治民族形成,归纳出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年代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调查,最后正式"识别"出56个"民族",这样一个民族格局构成了现今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所有制度、政策设计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建国后60年中国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实践,反思在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并开展对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讨论这一格局对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讨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对的几大难题,简略分析了"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情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解放,学术理论上也开阔了视野,对于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的再认识,理应成为今后中国族群问题一个重要研究的专题。 相似文献
8.
苏联是由多个苏维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 ,也是多民族的“民族国家”的实验。在构建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过程中 ,列宁提出的建国思想通过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具体实践付诸实施。根据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构建实践 ,斯大林对民族定义又进行了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中华民族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其间民族问题内容繁杂,并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互交叉渗透,能否找准脉络,上下贯通,总揽全貌,这无疑是十分重要和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新世纪以来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民族问题一脉相承,因此后者的研究与现实可谓关联密切、意义重大。如此重要的研究选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王希恩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十年努力,最终以题为《20世纪的中国民族问题》的专著面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该成果对中国20世纪民族问题全貌做出了系统性、通览性研究,这在民族问题研究领域尚属首次,其开创性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族群是偏重于文化特征的概念,民族是偏重于政治的概念。广西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12个各自具有共同历史来源、文化上各具特点并内部认同的族群,经过民族识别,这些族群被确定为民族,使他们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但是,这种民族认同是建立在族群认同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民族文化认同的特殊功效--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争论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和很强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经形成,必然会持久地支配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又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合力,进而对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为解决苏联各少数民族文化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套以“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理论。该理论在提出后不久便通过左翼知识分子的翻译和介绍传入中国,并且在抗战初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中被援引进左翼文艺界的话语系统。在此过程中,斯大林民族文化理论在中国发生异变,形成更符合中国新文艺发展的“民族形式”理论。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对斯大林民族文化理论加以吸收和改造,为其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国家行动——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中后期,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广西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这是贯彻民族平等政策的一次国家行动,它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贯彻落实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民族问题肢解中国,历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贯政策.进入20世纪后,日本人“独具只眼”,看出了中国回教民族①对于实现其东亚政策的重要性.因此日本各界不遗余力,纷纷调查研究中国回教民族,在其国内和中国建立了各种回教团体组织,利用种种借口分化、拉拢个别回教民族分裂分子,挑起民族矛盾,企图分裂中国,进而实现其征服中国的东亚政策.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贡献 严重的失误──论斯大林在民族理论上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的运用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斯大林在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理论、民族平等理论、国家结构形式理论、民族经济理论、民族干部理论、民族语言理论和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理论上的贡献与失误。由于斯大林及其后继者的失误,苏联的民族矛盾呈量的积累,并最终在80年代末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7.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接着前边三篇的文理,与“川”字两侧各家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基本实事展开争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非是沿着“历来如此”的直线“永远不变”的僵硬教条,而是一个知行统一、螺旋发展、生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活性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民族思维,经列宁斯大林的苏维埃联邦民族理论,到初始中国化形成的毛泽东民族政策思想,通过层层嵌套自相似的环形演进,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生命螺线,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转换生成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墨西哥实现国家独立后,开始探索民族国家建设的道路。在对白人至上的进化论的批判中,墨西哥社会出现了对本土国民性的思考。20世纪初墨西哥大革命后,一种主张融合的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确立。革命制度党政府将民族融合的主张贯彻至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中,一方面,肯定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及其文化在墨西哥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墨西哥民族国家之根溯源到印第安人及其文化;另一方面,通过统一教育的推广,以及以土地为核心的国家社团主义制度实现对印第安人的整合与控制,将印第安人整合进民族国家建设的过程,以此完成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革命制度党政府所推动的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建设,虽然存在将土著人边缘化、同化的倾向,以及对土著人权益与政治参与度的重视不够等问题,但其彻底改变了殖民时代以来印第安人不被认可的状态,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殖民时代以来困扰墨西哥社会发展的土著人问题,有助于较长时间内保持国家的安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讨论了中国共产党民族识别政策得以形成的客观历史基础,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民族识别政策在中国民族关系的结构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识别政策的制定,延续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谱系,并在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规范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