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说万象     
《山西老年》2012,(7):17-17
《“晒’轿车“奖”高考》河北省某中学在校园内高调展出一辆轿车。板方表示,以轿车作为奖品可以激励老师们的积极性,对于改变当地教育落后的状况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出“状元”对学校也很重要。“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出‘状元’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会依据高考成绩对老师重奖,“这体现了优劳优酬”。  相似文献   

2.
美国50%人次参加社区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盛梅 《社区》2005,(10):32-32
在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学校就很注意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人才的问题,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力求为学生打好基础、使知识得到均衡发展外,还要求他们必须参与社区服务,即“做义工”。学校将学生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每个学生除了有学习成绩单外,还有一份社区服务成绩表。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学生家长说:“我儿子成绩一般,能被纽约大学一个较好的专业录取,得益于他社区服务的成绩好。”  相似文献   

3.
左岸 《社区》2004,(18):54-56
在父母眼里,他是乖儿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曾被学校和家长寄予考上北大、清华的厚望。然而,就在高考前的一个多月,他却制订了骇人听闻的“死亡计划”。是谁将这个有着美好前程的花季少年,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启动以来,新高考在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化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但是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却依然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路径依赖”、高中学校的“道德风险”与“被俘现象”、社会力量的信任不足与改革氛围不良、高中教师胜任力亟须提升、高中学生学校适应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有鉴于此,应加强教育行政机构创新意识,提升实施效果;弘扬契约精神,优化对高中的约束制度;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净化社会改革环境;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提升教师胜任力;深化学校课程变革,提升学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来到南宁,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的火花凝聚成一个个难忘的故事。”他越南学生:最爱南宁老友粉泰国学生:南宁人善良好客访谈当天恰逢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为东盟留学生举办新年晚会,晚会现场安排在南宁市朝阳路一家宾馆里,来自东盟5国的39名留学生与他们的老师欢聚一堂。在一大群学生中,高高瘦瘦的彭友栓很是惹人注目,彭友栓是越南人,今年已经31岁了。他告诉记者,他于2004年9月19日来南宁学习汉语,他很喜欢南宁。“这里的饮食习惯吗?”记者问。彭友栓说:“南宁的小吃很多,味道很特别。他…  相似文献   

6.
<正>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于普通中等教育而言,相对于“应试教育”,改高考录取率作为学校奋斗目标为提高学生素质,这显然是一大进步.但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怎么认识这一问题,就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以朗读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写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朗读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写作能力钱义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人很聪明,数理化成绩也不错,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好,特别是作文,往往写起来词不达意,句子不完整。学生、家长甚至学校领导常常要求语文教师补“弱课”,希望短时期内提高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07,(2):30-31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SAT考试并不是进入美国高校必不可少的敲门砖,但是美国一些排名前几位的高校依然要求申请本科的学生提供SAT(美国高中成绩评定考试)成绩。由于在目前中国大陆暂时没设考点,这就给所谓的美国“高考”——SAT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究竟是否需要考SAT?它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何谓SAT?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中文译为“学术水平测验考试”,是由ETS(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组织的,也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简单地说,SAT就是美国高中生所谓的“高考”。但和国内高考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成才与就业》2009,(21):63-64
“知识学校”公司是瑞典领先的独立学校运营商,学生在“知识学校”里将自主设定自己的成绩目标和日程安排,甚至自行决定课时的长短。 “知识学校”的学生需要为自己设立—个长期的学习目标。在开学之初,学生和家长、教师—起共同制定毕业时要达到的学习和成绩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2007,(6):64-64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于1942年2月创办,65年风雨兼程不断追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教学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两个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科研兴校为方略,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传承“崇德、尚美、强知、健行”的办学思想,不断发展壮大学校。近几年来,学生德智体合格率100%,巩固率、会考及格率、优生率、高考成绩均位元旦内江市重点中学前茅。  相似文献   

11.
高考,令人跃跃欲试;高考,也叫人惶惶不安。数百万莘莘学子争过独木桥,牵动天下父母心,引起全社会瞩目,可结果免不了几家欢乐几家忧。请看一组分镜头: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高二就开始分文理班,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为了卸掉“包袱”,学校劝那些升学无望者“转学”、“停学”、“退学”。难怪差生慨叹:“我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校课业负担十分沉重,已经超出了学生年龄、生理、心理所能承受的极限,这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学校之所以对学生进行超范围、大题量地高强度认!练,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初中进重点高中和高考的录取率。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也以这唯一的法码为准绳。因此,学生与学生的学习竞争,班级与班级的成绩竞争,学校与学校的升学率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如何改变这种严重的状况,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各样的解决办法。先批“智育第一”,再批“白专道路”,又批“…  相似文献   

13.
作文题目请以“考试”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导写“考试”这个题目很宽泛,与北京的高考试题“包容”、上海的高考试题“忙”一样,没有修饰语,没有限制词,只是一个词语,那么我们不妨就从“考试”的含义入手,打开思路“。考试”字典上的解释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为此,我们可以写学生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中考、高考),老师要参加职称考试,工人要通过技能考试等。还可讲考试的作用,谈考试的利弊。这…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南国》2010,(14):28-29
南宁“推普”13年,获得“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城市”称号,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现在南宁市方言的保护和“推普”工作已经成为极具争议的话题,抢救和保护南宁方言的民间呼声渐高。在本地各大论坛社区上,不时可见有网友发帖呼吁“拯救南宁白话”,甚至还出现了诸如“南宁白话四级测试”的帖子。  相似文献   

15.
填报志愿关系重大我是2004年参加高考的,报考的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由于“三校生”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能报考一个学校的两个专业,因此,我认为填报志愿关系重大。如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年,“二工大”很受青睐, 有些专业录取分数线达到290分(300分满分)。因为很多同学都关注物流、环境监测、报关等热门专业, 所以它们的门槛自然就高了。不过,我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最容易在初二年级出现“两极分化”,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有效地控制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就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仅以我所教的九八届学生英语毕业会考成绩比较就可说明这一点:九八届学生英语毕业会考成绩统计表单位分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市直学校61.8157.8830.24定海五中75.478.8951任教班级82.789.6565.5  所以如何抓住初二年级“两极分化”这个教学的突破口,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是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一、分化的现状与原因初一学年学习时,学…  相似文献   

17.
过去,很多家长把留学当作高考的一条“退路”,孩子考不上大学就送到国外去念书。而近几年,随着留学人士回国创业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退路”说法已经过时。很多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也会选择到国外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不少家长和学生,对于出国留学还只是一个概念,根本不知道学生自身是否适合出国留学?更适合哪一类院校?出国留学到底能够学到什么?回国后能从事什么职业……  相似文献   

18.
一、选项课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选项这种教学形式在80年代后期就已产生。时至今日,已被越来越多的院、校广泛采用。然而,各学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却不平衡,有的学校尝个“鲜”嫌它在分班、统计成绩过程中的繁琐而就此搁浅,有的理工学校因班级学生实习频繁,影响了教学进度,只好“忍痛割爱”;也有的学校克服困难、在不断地实践、摸索的基础上日趋完善,而坚持不懈。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孔俊杰,这位上海商业会计学校2008届报关专业毕业生,在去年上海“三校生”高考中数学获得满分,并以总分264分的成绩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公共关系(本科)专业录取。  相似文献   

20.
续句型选择题自1986年首次露面于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后,几乎年年在全国高考试卷中“亮相”,可以称得上是高考必考题.可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对这类题目的训练可谓少之又少,学生对这类题目往往仅凭语感来答题,教师在作评讲时有时也不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对这类题目的功能特点、解题思路的分析研究,就显得日趋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