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人类文明如许发达的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我们,是不容易理解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用什么方式、如何地去认识世界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征服和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今天的高度文明,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点滴文明的积淀。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针,探索一下先人们把握世界的奥秘,对于认识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规律,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周易古经》(以下简称《易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论色彩     
人类所赖以存在的世界,是一个光与色、形与声组合的世界。色彩,是一种运动着的物质现象。它不仅为我们认识生活,也为我们艺术地表观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审美途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都是感情色彩的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按人们目前对文明的普遍看法,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积极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在认识生态,适应生态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4.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15、16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开始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20世纪是一个更伟大的转折。它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阶级结构、社会制度、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地认识20世纪世界史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对于把握今天、走向明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15、16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开始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20世纪是一个更伟大的转折。它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变革——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阶级结构、社会制度、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地认识20世纪世界史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对于把握今天、走向明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和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然经历从自然物质世界到人和社会自身,再到人类精神的客观产物的变化过程。科学技术是人类精神的客观产物,越来越成为人类认识的主要客体,这正是客体自身否定之否定逻辑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清醒认识和主动把握认识客体向科学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认识论中,思维创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认识客体的观念形态,二是创造认识主体的新的规定.科学的发展日益证明,认识不仅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客体信息的思维创造,认识的本质在于思维创造.然而,思维创造并非在人类社会一开始或个人一出生就很完善,它有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这些发生可以不断地往回延伸即回溯.通过对不断发生过程的追溯,可以看到认识的高级阶段以认识的低级阶段为先导,认识的最原始阶段.又以一些前认识阶段为先导.通过发生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知道,人类种系和人类个体认识发生、发展过程是怎样由不知到知、由低级阶段的知到高级阶段的知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个体胚胎发育和整个动物界的进化存在着一致性,儿童的心理发育和人类认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每日每刻都要同现实世界打交道。人类在不断地改造着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着世界。人类从对世界的直观的浑沌的认识发展到对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的认识,并逐步使这些认识系统化、理论化,于是就产生了哲学。哲学产生以后,经过一代一代哲学家的努力,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地深化,这一过程也就构成了一部哲学史,而哲学史也就是人类全部的认识史。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①卫.哲学和哲学史的一致,恩格斯曾作过深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社会发展认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不同于传统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是人类价值取向从"物本"到"人本"的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1.
按人们目前对文明的普遍看法,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积极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在认识生态,适应生态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2.
当今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日益完善,而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却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卡西尔把人界定为"符号的动物"。符号催生了人类的自我意识,维系了人的社会生活,推动着人类的认识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但符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工具。要深刻地理解人的符号本质,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号的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以简单方法所揭示的机械论的世界到以复杂性方法揭示的不断演化的世界,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们生存的世界的探索。系统方法、自组织方法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不断演化着的客观“存在”,复杂性正是让我们在演化中把握存在,让我们以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去接受正在进行的在思想上的进化。复杂性方法在今天对我们探索世界正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简单性思维范式的超越,而且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的疆域。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认识论不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问题,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填补了这一空白.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与儿童个体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相似的.由于二者具有相似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儿童思维过程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在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会上的讲话》)。电子计算机科学就是当今人类争取自由的强大武器,它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产生了一次伟大的革命飞跃。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不同阶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则以人类的劳动工具和认识手段发展的水平作为物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劳动工具和认识手段的重大改进,都标志着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揭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双重演化的复杂的对象性世界,人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个以信息为中介的信息活动过程。从信息活动的视角揭示人类认识过程的多级中介性,以及真理尺度以人的认识中介为参照的具体性、价值尺度以人的有目的性能动选择的相对性,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的中介普遍性,人的认识过程发生的复杂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认识是发展的过程,这是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的结果。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是永远处于不断的运动过程之中,因而反映客观世界的人类的认识,也必然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之中,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凝聚着当时希腊人类的最高智慧。然而,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依然近乎肤浅!幸运的是,近三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揭示着人脑的奥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理解到,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心理—意识过程;人的心理功能,人的智慧(或思维)只有能动认识、改造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教师把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借助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教学方法不仅受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认识规律所制约.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不知发展到知,由知之不完全不确切,发展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正如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与科学发展的互动是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具有全球性、长远性、组织性、系统性的特点.实现互动的基本途径是坚持科学服务于生活;加强科普教育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立法,规范互动行为;构建互动"转换体",协调科技与人的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