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慈禧太后的身世,据说史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承认其确系长治市郊区上秦村人,她的童年生活充满神秘色彩。笔者广泛搜集材料,并有幸研读了徐万斌先生的《慈禧确是长治人》一文,由此初步勾勒出慈禧太后童年时在长治的生活历程。现讲与读者共享。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十月初十,慈禧出生于长治县西坡村的南道上刑部街注:据说西坡村出过个刑部大人,所以这个地名叫刑部街,父亲王增昌,母亲李氏,慈禧乳名王小慊。小慊自幼聪明伶俐。在她3岁时,西坡村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颗粒无收,村民仅靠糠菜树皮度日。无奈之下,王增昌只好携妻女沿村乞讨。途…  相似文献   

2.
吉仁 《山西老年》2013,(1):23-23
慈禧先后三次垂帘听政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而慈禧太后不但活到74岁,而且始终保持年轻人的体态,这与她的一些爱好不无关系慈禧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如今。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11,(10)
慈禧太后是的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但她在入宫前、特别是童年经历却一直是个谜。刘奇——一位离休老人,经过20年的反复考证和潜心研究,证明慈禧并非北京的满族人,她生于山西长治,汉族,在长治度过童年。咸丰二年以养父——满人惠征之女身份应选入宫。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慈禧养父惠征的后人也予以认同。最近,刘奇老先生撰写的《真实的慈禧》一书  相似文献   

4.
大众 《今日南国》2014,(8):22-22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当时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做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向全世界宣战.这是一件令史界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30年前,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皇帝就是被洋鬼子们逼着一路小跑到了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然后一命呜呼的.记忆犹新的慈禧不会不记得洋人的厉害,更不会忘记仅仅发生在5年前的甲午惨败.难道年逾花甲的她真的疯了,或是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5.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10,(1):30-31
故事斋慈禧看戏慈禧太后喜爱看京戏。有时,她兴趣来了,也会穿上戏衣,偕同李莲英或其他太监舞弄一番。但她性情古怪,专横跋扈,高兴时可以大加赏  相似文献   

6.
出身惯匪的军阀孙殿英因为盗挖清东陵乾隆、慈禧墓而臭名昭著。后来,他在岳飞故里河北汤阴古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活捉。一时间传闻四起,有人说,他随从的皮箱里装着三国时赵云的“青虹宝剑”和慈禧太后的“玉石西瓜”。真象究竟如何,请看当年参战并亲审孙殿英马弁的某团代参谋长54年后谈他们当年是怎样——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作为正义一方的大国的中国,居然败给了作为非正义一方的小国日本,这简直不可思议。中国战败的原因究竟在哪儿?我认为,尽管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清王朝的腐败。 19世纪末叶的清王朝是一座将要倾倒的大厦,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 它从根本上业已腐败了。 它的腐败是多方面的:政界的、军队的、体制的、等等。 一、政界的腐败 清朝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清中央的腐败,而清中央的腐败又集中反应在慈禧太后身上。1895年10月10日正值慈禧太后60大寿。60年是一个甲子年,慈禧非常重视这个寿辰。因此,她很早就为这一寿辰作了准备。慈禧这一年最关心的就是她的寿辰。早在1892年,她就委派礼亲王世铎等总办万寿庆典。1893年,又专门设立庆典处。为在颐和园受贺,拟从西华门到颐和园的道路上设立60段点景。慈禧的60庆典,成为清廷的头等大事。甲午战争爆发后,有人上奏停办点景工程,但是她的60庆典其规模仍然可观。在大连、旅顺战事十分紧急的情况下,紫禁城里歌舞升平,为太后祝寿“听戏三天,诸事延搁”军机大臣翁同和记道:“实坐不能安也。”翁  相似文献   

8.
性格与命运     
从前有三个兄弟,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去求教智者。听了他们的来意后,智者问到:“据说在遥远的天竺国的大国寺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假如让你们去取,你们会怎么做呢?”大哥说:“我生性淡泊,在我的眼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谜】慈禧夜明珠之谜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发光原因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萤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能发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贝蚌所产的珍珠。夜明珠还有许多奥秘,至今还没有被专家们了解,仍是尚未彻底揭开的一个千古奇谜。离咱们最近的夜明珠,最著名的,估计就数慈  相似文献   

10.
张田 《北京纪事》2018,(5):99-103
慈禧,晚清历史上著名的女人,同时也是晚清实际的执政人,同治、光绪两朝都在她的掌控之下,大权在握的慈禧专横跋扈,生活奢侈.她深受咸丰帝的影响,酷爱戏曲尤其喜爱当时被称为乱弹戏(乱弹,又称花部,有"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由于当时并无"京剧"之称,其所演剧目统称"乱弹戏")的皮黄戏,不仅慈禧是大戏迷,据说就连同治、光绪两帝也能唱能演.在帝后的喜爱下,京剧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雅部"昆曲占据了宫廷舞台,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京城百姓也对这种新兴的剧种——京剧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1.
要说大清王朝的慈禧太后同呼和浩特有联系,这是谁都知道的。道光二十九年,其父惠征任归绥兵备道台,十五岁的兰儿(慈禧)及家人就在今天的东落凤街整整住了四年。东落凤街也是因此得名。可是,虽说今天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应该是与慈禧太后没一点关系,但要想让其同呼和浩特一样,硬是要找出点瓜葛也是能办成的。  相似文献   

12.
关捷 《华人时刊》2004,(2):18-19
张赋声,某市的机关干部。在过去的30多年中,没有人知道他收藏的夜明珠。而今,张先生认为盛世已经来到,夜明珠可以面世。不久前,在香港的一次藏品展销会上,一颗重量只有4公斤的小夜明珠竟卖到2亿港币。那么,张先生的75公斤的夜明珠价值几何?何况他还有更大更多的呢!聆听父亲和许世友将军的“道德经”·太湖之滨得蚌珠 张赋声出生于一个收藏世家。家庭虽历经沧桑变化,但酷爱收藏的家风一直传到张赋声这一辈。上世纪60年代,张  相似文献   

13.
清末太监“小德张”回忆说:慈禧太后看戏,是有许多忌讳的,尤其是在她寿诞吉庆大典时,凡戏中只要有“死”、“亡”、“杀”、“剜”等不祥的词语得统统革除;行头、道具凡是黑色和白色的,也得一律改换。不然,轻则停演“撤赏”,重则“挨竹杖”赶出宫廷。有一次,京剧著名青衣孙怡云为慈禧太后演出《玉堂春》,剧中苏三有句台词“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本来这句台词有人已替他改成了“鲤鱼落网有去无还”,但孙怡云一时疏忽,仍按原词唱出。慈禧一听大动肝火,立即勒  相似文献   

14.
慈禧太后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表现与她在晚清主导的三次变革中的表现是一致的,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而反对激进变革的.但这种变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禁止.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母以子贵"的家庭文化,令慈禧得以利用咸丰对她的情感需求成就自己"实权派"主妇的地位。慈禧对同治、光绪两代帝王的牢固掌控,又反映出传统家长制社会孝道观念下的母权依托。慈禧通过对慈安的笼络,获得了传统家庭关系格局中正房太太的大力支持,而其对阿鲁特氏与珍妃的打压,则反映出传统家庭婆婆对儿媳的权力和掌控。慈禧对主持中央政权的奕?、奕譞、奕劻等宗室势力的利用与猜忌,则是封建社会"女干—男支"关系在政治上的延伸。因此可以说,慈禧太后女主地位的确立,实质上乃是传统大家庭中性别文化所衍生出的权力关系在晚清政局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16.
谁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使满族这个少数民族领导了中国历史达300多年,并给中国留下了无限的辉煌和感叹。顺治的精明,康熙、乾隆的大略、慈禧太后的昏愦则留给后人许多丰富精彩的传奇故事。慈禧纵然昏庸,然而她第一个明令满族和汉族可以通婚,这对满族的发展和中国民族的进步不能说不是一个贡献。199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辽宁清源、桓仁、北镇、本溪、宽甸和河北省宽城、围场7个满族自治县或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加上1985年後成立的6个满族自治县共13个自治地方,实现了满族多年来的愿望。如今,满族已有982万多人散居全国各地,有些满…  相似文献   

17.
清朝年间,一件由黄金、白金、乌金铸造的42.1公斤稀世珍宝——金火车头钟,被慈禧太后抵押给明清首富——山西省太谷县的曹家以充债资。1995年10月,这件珍宝再度在"曹家"出现。据说它仅是曹家12件珍宝中的一件,且其位置仅占第三位。  相似文献   

18.
端王使慈禧相信,义和拳可以帮助她操演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端王在儿子溥僎被立为大阿哥后,自己开始筹划当摄政王。他当然知道慈禧对外国人毫不掩饰的深恶痛绝,在他看来,机会来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使黄城根下再遭血洗、使圆明园再度烧红半边天的"机会",这一机会也使中国遭到全球的责难,使帝都再一次遭受兵燹。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侵略者轰开,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统治阶级也不甘心自己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在他们当中普遍弥漫着仇洋情绪,其中以慈禧最具代表性,随着与列强矛盾的激化,慈禧仇洋的思想逐渐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国内各阶层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慈禧纵横捭阖,玩弄权术,对各派势力或利用或打击,以维持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同时也影响了她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夏爱华 《社区》2010,(36):37-37
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后,容颜不老,看上去仿佛是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贵妇。说起来,慈禧太后堪称是一位美容专家,驻颜有术。她脸上曾起过痤疮,还患过久难治愈的面部痉挛症,但这一切都不曾难倒她。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食疗养生、内调外养。所以当她步入老年时,肌肤仍然白嫩光滑,吹弹可破。脸颊如同少女一般,细腻鲜润。她喜欢使用中国传统的脂粉,从来不用法国香水等"洋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