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食品标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食品标注,应该标注什么?它对于主管部门和消费者,又意味着什么呢?又"科学".虽然它明显误导了消费者,但是依照质检总局的规定,还真不好对它进行什么样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炎泰 《社区》2009,(6):10-1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我买的香肠不合格,怎么取证?”“有没有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桶装水里长青苔属不属于质量问题?”“三聚氰胺到底是什么东西?”……一连串的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质监专家一一为你揭晓答案。  相似文献   

3.
自从2013年全国实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之后,很多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懂得细看标签了.但是,仍然有很多朋友还没有学会细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或者是对某些概念有所误解,继续被各种“概念”所忽悠.这里就简单说几个最近消费者提问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解玉明 《老友》2012,(2):49-49
提起辐照食品,许多人会很陌生。其实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例如脱水蔬菜、方便面调料、真空包装的熟肉制品、保健饮料、化妆品、中西药、卫生用品、土特产品等,很多都经过了辐照处理。只是它们大多处在“隐蔽”状态,没有明告消费者而已。今后,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辐照食品将逐步贴上辐照食品标识,这种标识为圆形白底绿色,图案上方标出“辐照食品”字样。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甚至你巴不得多加一点,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比如在我国合法使用的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里,不乏维生素、必须氨基酸、矿物质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对文艺创作过程中主体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美学、文艺理论界的极大兴趣,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很多有关的问题,经过大家探讨,肯定会得到比较清楚的认识。文艺创作中的所谓“非自觉性”问题就是其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什么是“非自觉性”?文艺创作中究竟有没有非自觉性?它在创作过程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归根到底,这些问题涉及对文艺创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看法,很值得研究。但是,我觉得在  相似文献   

7.
对于什么是异化,以及异化的社会和异化的人的特征,国内外学术界已作了不少的研究和探讨.而对于异化社会里是否存在着非异化的人,如果存在着非异化的人的话,那么他的标志是什么.他在社会历史中究竟起什么作用等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进行研究.本文拟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媒体链接     
找工作仅靠简历是不够的“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面试,一开始总是让应试者先做自我介绍。可我觉得,我的许多信息都在简历上写明了,主考官还让做自我介绍,他的用意是什么,他究竟想从中了解什么信息呢?”一位被面试中“自我介绍”过程困扰的学生如是问。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6,(5)
四问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最近一两年,一批知名食品生产企业纷纷卷入食品安全危机漩涡,就连一向美誉度很高的肯德基、亨氏辣椒酱、立顿红茶、卡夫乐之三明治饼干等抢滩中国市场的洋食品也卷入其中,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还能吃什么?一问:谁来帮助消费者鉴别“绿色食品”记者在一些蔬菜市场和超市看到,标示着“绿色食品”的苹果、茄子、西红柿、韭菜等农产品越来越多,价格一般是普通蔬菜、果品的2倍左右。现在媒体有关食品安全的曝光越来越多,可消费者怎么能辨别哪把韭菜是绿色食品?这一现象显示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监管的脱节问题。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和英国定期  相似文献   

10.
问:现在很多食品都打出“非油炸”的宣传口号来吸引消费者,非油炸的方便面、膨化食品也往往比同类型的油炸食品销量更大。那么,非油炸的食品就健康吗?  相似文献   

11.
魅力何来     
很多人对我说:“羽西,你真有魅力。”对这种评价,我思索了很久,究竟什么是魅力呢?我的答案是:虽然很多名人都有魅力,但是它不是名人的专利。而且,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它!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你们能很容易地指出身边谁有“魅力”,谁没有“魅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建议     
胡适1930年9月26日写了封信给夏蕴兰。这信也很值得现在的年轻人看看。对于这位收信人的情况,我是一点都不知道,大约当时是一位中学生吧。她就“人格的修养”和“学术的选择”这两个大问题写信向胡适请教,胡适就给她回了这封信。对于“学术的选择”,胡适引用了清代大学者章学诚说的以“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者”为选择的标准。对于这两方面,胡适作了自己的解释。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性之所近”究竟是什么,也是并不容易发现的。所以他提出:“当先充分发展各种兴趣,如向不习科学者,当多学科学,然后可知究竟性情是否近于科学。”找到“性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食品安全现状,通过对食品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演化机制的分析,建立了消费者和食品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消费者参与监督会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结论,并借助模型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均衡策略.当食品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时,消费者会选择不举报;而当食品企业生产劣质产品时,会有小比例的消费者选择举报和监督.最初这个比例是很小的,随着消费者长时间的学习,最终选择“监督”的消费者会占较大比例.当消费者监督时,企业会逐步向生产优质产品的策略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3·15”又马上要到了。年年“3.15”,年年要到了。年年“3·15”,年年谈“消费者的权益”。作为一个市民,我只是再问一声,什么时候能真正让人感到“食无忧”。“毒食品”之忧对“食无忧”的最大担心,是食品的安全问题。今年1月25日晚10时,宋某与男友从保龄球馆出来后,进入瑞安市一家排档  相似文献   

15.
如今很多消费者喜欢采用“分期贷款”的方法购车,据工商局投诉中心近日介绍,“分期贷款”中暗藏有七大陷阱,消费者在购车时要多加警惕、注意辨别。一、消费者办理贷款购车手续时,经销商故意多收取款项,且不提供银行的借贷合同,使消费者无法察觉;二、消费者与经销商书面约定首付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席勒式”的缺点,到底应该怎样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要把拉萨尔在历史剧创作上的最大缺点和他外交路线上的错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仍有认真研究、准确阐释和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媒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记者最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可能有很多人会回答“内幕”。那“内幕”又是什么?为什么媒体需要“内幕”?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被媒体盯上,成为媒体挖掘“内幕”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关于“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发表的论文中,取得了初步成果.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到目前为止,究竟什么是“传统教学论”,什么是“现代教学论”;二者的关系怎样;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弄清这些问题,是当前讨论教育思想的重要任务,将大大地推动教改的深入发展.本文就拟在这几方面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从三方面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原因.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容忍度过高;部分食品企业伦理道德缺失,片面追求发展快速而忽视食品安全;一些消费者的消费文化不完善和我国法律的缺陷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原因,建议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培育食品企业的伦理道德;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和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等.认为人民满意是完善法律和提高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成分日益复杂的食品的相关信息的获取能力愈发不足,从而导致消费者掌握的食品相关信息与食品生产者能够提供的食品信息相距甚远.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的“知悉真情权”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因而,作为展示食品有关信息的最主要载体之一——食品标签,应当受到立法机关的重点关注.通过制定相应的强制性规范和非强制性规范(如行业规章、行业标准等),规范从生产到销售流通各环节相关主体与食品标签相关的行为,从而确保食品标签能够充分展示消费者有权获取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完全、不对称问题.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标签中健康说明的立法考察,尤其是美国先进的健康说明法律制度,借鉴其信息反馈机制的制度设计,为目前我国存在的健康说明信息共享、交流的立法不完善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保证消费者、第三方组织以及行政机构在我国食品标签健康说明的适用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