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构成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文艺家在同人民群众的结合中转变立场、转变思想感情、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问题;一是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问题。自“五四”以来,尽管一些进步的文艺家多次讨论“民众文学”和文艺大众化问题,“到民间去”、“到群众中去”的呼声连绵不绝,但由于客观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也由于主观方面的种种原因,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有的人虽然提出了“向群众去学习”或“从大众去学习”的良好愿望,但又不懂得这一主观要求必须放到与人民群众结合的客观事实中才能真正实现。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讲话》总结了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悖论的研究经历了并经历着从概念界定的争论到具体问题的分析,再到方法论问题讨论的过程.揭示悖论之语用学性质的语用学概念的提出,为悖论的方法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悖论的语用学性质集中体现在概念定义所使用的“公认”一词之中.但也正是“公认”一词最容易被误解或忽视,从而造成对整个悖论理解上的差异.悖论的方法论研究不仅限于解悖方案的研究,而是贯穿于悖论发现、分析与解决的全程.悖论之语用维度的讨论本身就是悖论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广义悖论研究形成和推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在一千四百年前,刘勰就写道:“窥意象而运斤”.七百年前,胡应麟也写过:“古诗之妙,专术意象”.在刘勰以后约一千三百年,胡应麟以后约六百年;在西方,在英美诗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不满其固有传统的青年,他们把眼光转向东方,从中国古诗(还有日本俳句)中,发现新大陆似地发现了意象,于是争相介绍、大力研究,一时蔚为风气,这就影响到他们写出了一批与其传统大相径庭的、富有新鲜气息的“新诗”.这一过程,孕育培养了独步一时而又影响深远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早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持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清匪反霸到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坚持群众  相似文献   

5.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它也就决定了人民群众将在我国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党的领导人在新时期提出了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庞大的人民群众基础作为改革发展的坚强后盾,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本文主要在探究党在新时期群众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善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五一临近,许多单身男女又开始为是否回家而犹豫不决,假期自然想回家看看。可是一想到回到家里父母对自己个人问题的絮叨,好多人又有点退缩,用谁的话说:“我妈简直到了逼婚的程度,春节回去待了一个星期,相了10次亲……”一边是暂时不想结婚或因为没有真正中意的无法结婚。一边是父母日趋严重的“逼迫”。结与不结,已经成为诸多单身男女无法逃避的问题,因此,相亲也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份内容,只是这在父母“逼迫”下的相亲最终是否能修成正果,也同样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现象成了国人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对此,尽管见仁见智者至今仍各执一端,但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谁也无法否认,即组成“民工潮”主体的千百万中国农民,始终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所必须依靠的基本群众。江泽民同志提出讲政治,其核心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就必然涉及重新认识“民工潮”现象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民工主要输入地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直接面对“民工潮”的潮头,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民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外来民工在苏州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是妇女解放问题.这个问题是一直为研究社会改革的人所注意的.鲁迅先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他的小说、杂文里曾多次接触到这个问题,他深感妇女是社会不幸人们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各种形式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客观生活中这一重大主题.赵树理同志同样是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是“问题小说”,“在作群众工作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所要写的主题.”在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中,他看到农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农村  相似文献   

9.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法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的群众展开划分,发现“人民”是革命的根本依靠力量,赋予“人民”是马克思群众哲学逻辑主旨的鲜明意蕴,进而又围绕着每一个人都彻底解放,在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探索中,走向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群众哲学的这条认识理路,内在地包含着从“现实的个人”到“人民”,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分析路径。准确把握这一理论进路,不仅对于进一步开辟唯物史观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彰显新时代人民主体理念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村级的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村委会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大为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村级资产流失问题不容忽视.调研发现,村级资产流失形式多样,监管难度加大,基层民众呼吁对村级资产要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并接受群众监督,还大家一本“明白账”.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双脚     
那天,在母亲那里吃过晚饭后,母亲说:“今晚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吧。”我一边洗碗,一边应承着说:“好。”等看完电视准备睡觉的时候,母亲端到客厅一盆热水,坐在沙发上开始洗脚,母亲一边洗一边说:“人老了,腰都弯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一般来说不 外三种:一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找到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二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推动工作;三是将二者合并进行。但不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发现”二字。有人说,发现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或者就等于解决问题。可见“发现”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发现”技巧则是调查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所有调研者都必须认真掌握,灵活运用,努力提高调研能力和水平。其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既要大中见小,又要小中见大。凡是调查研究,无论哪一种、哪…  相似文献   

13.
我在华北工学院工作生活了42个春秋,于1996年春天易地安置回原籍安度晚年。人走了,心还留在学院,对每座建筑、每棵树木都富有情感。 离校一年半,去年中秋节前夕回学院,拜望我的第二故乡。嗬!学院旧貌换新颜,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我向离退休处仲书记、王处长简述返乡情况,交谈中得知院离退休处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又向院领导汇报,当说到回去9个月,老伴就被逆子气得3次犯病而谢世时,张书记关切地说:“事已至此,要想得开。人到老年,心情开朗有益身心健康。”俞院长也开导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思想要达观,不要为一些琐事烦恼,生活要有规律,手脑腿眼嘴并用,适量锻炼方能长寿。刘副书记更是知己地说:“唉!你就不该回去。你的事业,你的人际关系在这里,人老了,离开多年相处的群体是不好生活的。”我也打趣地说,我犯了“方向”“路线”错误。新老促膝交谈,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物”的设计上升到规律性的研究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成为了“事”的设计,就是设计的方法论的研究。事理学认为设计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事”中可以看到“物”存在合理的关系脉络。“非物质设计”认为“物质”与“非物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将经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通过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提高我们对设计方法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后院的生命     
很久没回到那里去了,已经忘了有多长时间没回去过。只知道,两年间,回去的次数一只手能够数得清!我估摸着,倘若不是这次机会,今年我也不会回去那里。毕竟那里太多的是我的不舍,但同  相似文献   

16.
不能代替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几次三番地闹着要回去。道谦就安慰着说:“我们已决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文艺的社会作用,如何发挥文艺的社会作用,诸如这类问题历来就存在不同的看法.比如小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仅仅看作“消闲”的“闲书”,否认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鲁迅对此一直持反对的态度.虽然他也认为小说的最初产生,确与“消遣闲暇”有关,认为“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误,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但即使是“消遣闲暇”,“谈论故事”也存在以什么样的情趣,用什么内容的“故事”来“消遣”的问题.既然属于一种文艺创作,就必然“是有  相似文献   

18.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快乐的小鸟奔向操场,安静的操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拉手风琴,但最热闹的还是“老鹰捉小鸡”。小红当“老鹰”,小芳当“鸡妈妈”,其余的当“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张开凶猛的爪子,向左边攻击,但被“鸡妈妈”挡住了。“老鹰”就转向右边攻击,又被“鸡妈妈”给挡了回去。“老鹰”一次次的进攻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19.
“这等”是近代汉语中在宋代出现的一个代词.从《错斩崔宁》、《忠义水浒全传》到《型世言》及《儿女英雄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等”一词发展衍化的脉络:滥觞于话本的“这等”,仍然保留在文人的书面语中,如《忠义水浒全传》及《儿女英雄传》,但高峰之后,也就辉煌不再,从清末开始,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这代人中许多都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比如现在吧,上了中学,理应是更懂事的时候,我们反倒越发“不讲理”了。我们寻找一切机会和父母老师对着干,仿佛这样才算是成熟。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所说的话颇为典型。他说:“我知道大人们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不知怎么的,我就是听不进,也不想听他们的话。他们说东,我就偏向西,他们往南,我非得向北……”稍一留心你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可真是数不胜数。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后说:“今天就这么些作业,大家回去后要仔细做,巩固今天课堂所学的知识。”一些同学便假装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