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安徽省凤阳县,至今还流传一种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凤画。  相似文献   

2.
汪欣 《百姓生活》2013,(1):47-48
“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历史上,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花鼓之乡。  相似文献   

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浓厚的孔孟情结.建国前他对孔孟之道极度推崇,建国后则随着专制集权的加强,个人独裁意识急剧膨胀,一度想动摇孔孟的精神领袖地位,终以失败收场,不得不做出适当的退让.这在朱元璋几十年政治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促使他在治国理民的策略上反复权衡,一手抓经济开发,一手抓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相似文献   

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贱,少年时做过牧童、乞丐,还曾落发为僧。公元1352年投奔郭子兴起义军,经过短短15年,他南征北伐,翦灭群雄,推翻了元王朝,登上了帝王宝座,成为我国封建皇帝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这除了他个人具备“武定祸乱,  相似文献   

5.
周国全 《中华魂》2010,(8):45-46
近年来,有的关于民主法治、反腐倡廉的文章中,往往提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的文章以朱元璋的"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类推共产党的领导。开始,我感到这样类推不合适。但究竟问题在哪里.一时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所制定和实行的民族政策,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和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专文对此进行研究和评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和分  相似文献   

7.
浅论朱元璋“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之一。作为一代王朝的创业者,他非常重视法制建设。他不但亲自参与立法和司法审判工作,而且经常命儒臣给他讲解唐律,以资立法之借鉴。对他的法律思想,迄今为止,多半认为他采取“重刑”主义,说他过于残忍、  相似文献   

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改变了元朝穷兵黩武的军事侵略政策,颁布政令,以朝鲜周边十几个国家为不征之国,主张和平外交,从而奠定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相对友好的对外关系.高丽王朝的政治家郑梦周,从最初担任高丽使团书状官,到先后多次任正使,十几年来多次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其外交政绩有:促使明朝政府免除高丽王朝五年的岁贡,请求明朝允许高丽穿着其官服和便服式样,使高丽王朝换服易裳等.在明太祖朱元璋与高丽使节郑梦周十多年的外交活动中,朱元璋起初对高丽使节产生怀疑,到对郑梦周等高丽使节的逐步了解,后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关系,是郑梦周外交活动成功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9.
再论朱元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明太祖朱元璋有不同的评价 ,本文认为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 ,统一全国 ,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政治局势 ,调整生产关系 ,恢复发展经济 ,弼成“洪武之治” ,为明朝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 ,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 ,并多为清朝所继承 ,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的历史功绩 ,远远超过此前的历次农民战争后那些新王朝开国皇帝 ,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 ,也难分轩轾。  相似文献   

10.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时间 1368—1398。在中国历朝的开国皇帝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是平民出身。而朱元璋的身世甚至比刘邦还低微,遭遇也更加悲惨。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字国瑞,出生于濠洲的一座破庙,家里上数好几代都是贫农。在水灾、蝗灾和瘟疫流行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大哥相继死去。家里已是无米下炊,他只好到庙里去做和尚。但庙里也无余粮,他又只好云游四方,化缘为生,经历了很多苦难。这些痛苦经历,使朱元璋变得坚毅果敢。  相似文献   

11.
忆剑 《金陵瞭望》2006,(6):47-4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征战大半生.坐了江山.颇有点英雄气概。他还写过几篇好文章.传诵至今。其中顶有名的是“与田兴书”。这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给他当年在江湖上的朋友、盱眙侠士田兴写的一封公开信。言辞恳切、情至感人。信中邀请“江北布衣”田兴速来南京(当时称应天府)和他同享荣华富贵。据《国朝实录》等史书记载:“此信曾作为皇廷文书、在刊刻出数千份后张贴于全国各地。足见明太祖求贤若渴,不忘旧情。但是.田兴似乎并不理会.却安于贫困.浪迹江湖。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从放牛小、游方僧到农民起义军战士、大元帅,最后蜕变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他同时也完成了由农民阶级到地主阶级以至成为整个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的阶级和政治转变。在他爬上最高统治的宝座之后,除了凭藉军事、政治的暴力统治外,还采取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而《孟子节文》则是其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一例。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统治以后,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专门设立了国子监,以培养统治人才。国子监授课的内容,主要是朱元璋自己写的《御制大诰》,再就是《大明律令》、《四书》、《五经》、刘向的《说苑》等等。除了《大诰》外,朱元璋还写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共四本。内中列举了所杀官、民的罪状,警告官、民不要轻举妄动,警告老百姓要老老实实纳田赋,出差役,服从统治。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朱元璋下令:“今后科举岁贡生员,俱以  相似文献   

13.
明朝初期,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倡导下,由儒臣编辑了一系列旨在“鉴戒”、“省览”,“警省”为内容的教科书,他不仅自己从中吸取为政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还运用编书的教化功能,使所编之书体现他的政治观念和治国思想,令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朝夕涌览,遏制其贪贿欲望,规范其行为和为政之道,对促成明初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尤其是在当时反腐倡  相似文献   

14.
刘备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通过施行仁政获得天下尊重,从而在混战中脱颖而出成为雄据一方的谱侯或者据有天下的君主.仁德、爱民是他们共同的追求,然而仁政的选择与现实政治及企望成为明君的君主个性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仁政的实施必须服从于维护政权的目标,这样的矛盾必然给仁政的追求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子.但这样的不和谐并不能否定两位帝王对仁政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元朝末年,党派斗争激烈,帝位之争残酷,贪官污吏恣意妄为,农民起义蜂起云涌,终使腐朽的元朝统治政权溃亡.继之而起的朱元璋,建立了新的封建政权--明朝.为使明朝长治久安,免蹈元末覆辙,朱元璋采取重典治吏的新举措,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重刑来控御刚刚建立的明朝.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濠州(安徽凤阳)钟离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不久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统帅。但是,后来朱元璋却逐渐蜕化变质,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做了明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农民起义领袖质变为封建皇帝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什么会质变成封建皇帝?朱元璋又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蜕变的?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对此进行具体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批判和肃清“四人帮”在“农民的局限性”问题上散布的种种右的和形左实右的谬论,深刻理解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两重性,进一步认识农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治绩卓著.政治腐败、贪墨乱政是导致封建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朱元璋从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出发,认真吸取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廉政肃贪予以高度重视。这是他政治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所谓廉政,包括政府的节俭和官吏的廉洁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就对朱元璋的廉政思想与廉政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朱元璋的军事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原是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淮西游丐,走投无路之际,投奔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在十几年的战争中,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从普通一卒到领兵大帅,直至登上大明开国皇帝的宝座。而那些在他还是无名小校时已久历戎行的群雄,曾几何时都先后成了他的刀下鬼或麾下将。无庸置疑,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首先是一位军事战略家,军事上的成功,是他能够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对朱元璋的几次重大战略决策及其战略思想略加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朱元璋,自元末农民大起义,经过十五年的南征北战,终于扫平江南群雄,推翻元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不仅依靠广揽贤才平定天下,而且也非常重视依靠贤才治理天下.本文仅就他在选用和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方面的认识与措施,谈几点看法. 明朝建立当时,战乱未息,生产凋敝,国家急需治理,太祖愈感到选用和培养人才为施政的根本大计.他说:“举贤任才,立国之本”(《明通鉴》卷一),又说:“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明通鉴》卷五),“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辅也.”(《明史·选举  相似文献   

20.
<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他四十余年的生活实践中,有些言论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取历代帝王的统治经验的而制定出一套治国安民的政策,反映了明初封建地主阶级恢复生产与民休息的政治原则。一、尊孔子祟儒术朱元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即以儒术为建国立业的指导思想。在反元斗争时期,每到一地必“谒孔子庙”。对孔子的后代孔克坚“特优礼之”,与其说:“尔祖明先王之道,立教经世,万世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有赖焉”。攻下集庆,入城召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