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城》与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王卫平一作为一种文学体式,讽刺文学在20世纪40年代的国统区、沦陷区格外引人注目,这不是偶然的。时代的赐予,社会的黑暗腐败,讽刺客体的丑态百出,以及作家的自觉追求,中外讽刺文学传统的哺育,这多方因素的契合便促成了讽刺文学的兴...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的讽刺意识与叙事特征孟昭连讽刺既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小说观念的因素之一。早在史前小说中,讽刺就已经作为一种文学意识存在。神话中尚无讽刺因素,但在先秦寓言中,讽刺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手法了。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手法”,而且还表现为明确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1945年抗战胜利后,延安文艺权威加强了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清理,以《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两个话剧的座谈会为因由,批评了国统区抗战文艺的“非政治的倾向”和“右倾”问题以及胡风等人的“主观论”,开启了战后至建国前夕左翼文学界以强力重组、命名并因之建构一种文学新秩序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新英雄传奇──对延安战争文学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达八年的抗战和接踵而至的四年国共战争,使中国新文学第三个十年自始至终笼罩在战火的硝烟里。这种硝烟在延安文学中显得尤为浓烈。当国统区文学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有关抗战的报道愈益微弱时,延安文学却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敌后抗战的真实描述。当全面内战的序幕拉开后,国统区进步文学着力于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时,对刚刚过去的抗战时代反侵略英雄群像的精心再塑,和对正进行着的反蒋战争中为争取和平而努力的根据地普通百姓动荡生活的描绘,又成为延安文学不可分割的内容。求生存、求解放的民族民主战争,构成了边区民众生活的主…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讽刺艺术大师。他创造性地把传统的和外来的讽刺艺术熔于一炉,又以新的探索和发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的讽刺艺术。他不仅提出了讽刺艺术一系列的美学原则,形成了他的讽刺艺术美学观,而且又创作了众多不朽的讽刺作品,在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史上,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讽刺文学是一种道德距离的展示,也是带有浓厚的道德惩罚意味的文学样式.但是如果道德距离过大必然会损害被讽刺对象的真实感,批判者和被批判者也会缺乏沟通交流的可能性,被批判者会完全成为污名化叙事的对象.沙汀的讽刺小说也存在“污名化”的叙事特点,但是沙汀试图控制其讽刺小说中的道德距离,并尝试构建一种带有主体间性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8.
《郁离子》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徐一夔谓其“牢笼万汇 ,洞释群疑 ,辨博奇诡 ,巧于比喻 ,而不失乎正”1。然其主要成就则体现于讽刺艺术的成功运用之中 ;鲁迅先生“寓讥弹于稗史者 ,晋唐已有 ,而明为盛”2这一论断是否包含《郁离子》一类著作 ,我们不得而知。在我看来 ,《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讽刺文学的杰作 ,任何一位有志于研究中国讽刺文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 ,大概都难以对《郁离子》视而不见 ,避而不谈 ,它对讽刺文学所作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因此 ,对《郁离子》的讽刺艺术作一深入的探讨 ,当是刘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姑尝试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起来加以综合研究。文章在全面描述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 ,论述了它的审美特征、表现形态、语体风格及叙事方法。文章还进一步把现代讽刺幽默小说放在世界讽刺幽默文学的格局中进行审视 ,揭示其民族的、时代的讽刺幽默品格、历史局限及其成因 ,为当代讽刺幽默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0.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其作品对后世的讽刺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最早在清朝末年被引入中国,并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而它的中译本中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林纾的译本,名为《海外轩渠录》。目前,中国对斯威夫特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很多,但它们多是停留在将其与中国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进行单一比较的层面上;本文试图将其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几位主将的影响结合在一起,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于一体,从宏观角度探求斯威夫特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受到战争的强烈影响,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将整个中国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三个区域,打破了1920年代的北京和1930年代的上海那样的单一文学中心格局,形成多中心的文学体制.不同区域内主导性政治力量所实施的文化政策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文学期刊呈现不同面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和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其领导及影响下的文学力量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2.
论阮籍的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阮籍的讽刺艺术吕立汉古代诗评家论阮籍诗歌者可谓多矣,然很少有人从讽刺文学角度加以鉴赏评析。李善虽独具慧眼,认为阮籍赋《咏怀》八十二首是“志在刺讥”①,但语焉不详。其实,阮氏作品不啻诗歌,还包括其文、赋等都称得上是讽刺文学的上乘之作。其秉持公心的讽刺...  相似文献   

13.
共同走进"讽刺"这一参照系的<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展示了截然相反的叙述格局.在作者与叙述者人格共性的探讨和文本分析过程中,可以窥见二者在讽刺的叙述起点上进入了两种同源异向的叙述流程.走向反讽和走向谴责都呈现为艰难的叙述冒险,这一文学景观无论对于文学中的讽刺还是文学本身都颇具深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讽刺,显示了文学纪实的喜剧功能.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路程中尤其是如此.所以,鲁迅不只一次地说过,如实地叙述丑、表现丑,在别人看来便成为讽刺.在反拨了中国近代谴责小说对封建官场、洋场邪恶的单纯暴露黑幕的倾向以后,鲁迅的讽刺时代开始了.讽刺小说的品格从一开始就受到现代潮流的冲击.虽然,日臻成熟的社会政治性讽刺十分发达,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文学交际的语用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夸张、反语与艺术逻辑的修辞、能指与所指分裂作为明示刺激,突显犀利、激动的讽刺主题.后者以细节信息、细节延伸、事件前后与人物言行相反的对照来激活认知模式作为刺激,再现深邃、平静的讽刺主题.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的互文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互文性的解读,揭示作品中的互文关系不仅是对原文本戏谑性地改写,还为文本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使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交互作用,而文本对自身的模仿则是对元文本的一种讽刺.  相似文献   

17.
从《理水》看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彭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卓越的、极其成功的讽刺文学巨作。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以及一系列杂文中,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进而在...  相似文献   

18.
在40年代的国统区,诗人以强烈的使命感与敏锐的政治性,纷纷以笔为枪,对反动派"最后的演出"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形成讽刺诗创作的潮流.他们将愤怒化为讽刺,把轻蔑转为嘲讽,从腐朽势力的垂死挣扎中发掘末世的荒诞,以喜剧的方式埋葬充满悲剧意味的旧时代.袁水拍、臧克家等人的作品,目标明确,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在讽刺诗创作的思想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 ,讽刺文学的研究一直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这方面的研究多是从讽刺对象的分析、讽刺倾向的思想价值内涵挖掘等方面进行 ,缺少美学的和艺术学的把握 ,而讽刺恰恰是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 ,忽略讽刺美学的研究不言而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缺位。万书元所著《第十位缪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论 ( 1917———19 4 9)》(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0版 )以西方讽刺美学理论作为研究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理论原则 ,以历史的眼光 ,开阔的思路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做全方位、多视角的整体观照 ,把类型研究和艺术分析相结合 …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抗战文艺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2月7日至12日在成都召开。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研究学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了这次讨论会。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艺究竟应当如何估价,是这次讨论的重点。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国统区抗战文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抗日民主的文艺,是“五四”新文艺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反法西斯文艺的一翼,在历史上有过巨大的贡献。此外,大家还就党对抗战文艺的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