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弦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乐府唱奏方式对辞乐关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辨 ,提出了如下几个崭新的观点 :(一 )“相和曲”与“三调歌”均曾以“行”命名 ,二者共有“丝竹更相和”的音乐特性 ,而用“丝竹”表演反映的正是“行”的本质 ;(二 )魏明帝相和歌改制与列和笛律的使用直接相关 ,多种表演手法与技巧的综合运用、叠奏和“相和”等唱奏方式的交错组合皆因笛律的统领而最终得以实现 ;(三 )“歌弦”的本义乃“歌所弦之曲” ,有用“器”与不用“器”之分 ,正是后者的普及才产生出了歌乐重奏的“歌弦”唱奏方式 ,后世称为“着辞”。  相似文献   

2.
相和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相和唱奏方式对辞乐关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辨 ,发现在古代文献中“和”有“协和”与“应和”两种用法 ,“相和”一词所表述的则是“唱”与“和”“应”之间的关系 ,是指两个以上不同 (或相同 )音响单元之间有序的规则组合 ;所有以“相和”为本质特征的唱奏方式 ,按构成因素可以分为人声相和、节歌相和、歌吹相和、弦歌相和、丝竹相和五种基本类型 ;“相和”唱奏方式 ,即“相和歌之道” ,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其中包含歌乐不相重叠、歌乐交错、歌乐重奏三种辞乐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应该建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每节课要设定目标词汇,通过语言材料的输入(听、读)和输出(说、写)活动,有意识地运用目标词汇,加强词汇教学的效果,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各种方言中或各种语言中,都有其特有的口头语。汉语当然也不例外。只说东北沈阳的一句口头语“知道不”吧,就很有特色。笔者的专业是语言,由于职业习惯,总是时时留心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外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电子政务"及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政府上网"四个概念在内涵、外延及功能上的异同,揭示了这几个方面的相互融合对于未来政府借助现代办公技术、实现与民众间的快速联络与服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定义翻译和测试的基础上,确定了翻译测试的内涵。为了满足翻译测试研究活动的操作性要求,本讨论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活动主体的工作表现或工作实力或发展性向,把测试定义为由准备、实施和跟踪研究构成的过程。对于翻译测试,准备过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总测试规划的论证与制定、实施条件的规定、刺激物的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有效性依据和证据的采集、结果有效使用措施的制定等。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环境条件的满足、标准化任务的呈献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评定等,跟踪研究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对测试项目执行的效应进行检测。在讨论翻译测试与教育和心理测试、语言测试以及翻译研究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翻译测试的内涵,提出不宜把翻译测试作为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建议把翻译测试作为应用翻译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引起了理论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探讨流动性概念的起源,总结流动性的特有属性并通过定义揭示流动性的内涵;梳理流动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流动性的种属关系并通过划分确定流动性的外延;分析流动性定义与流动性划分的关系,从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明确“流动性”概念。研究发现:资产流动性与流动性资产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流动性理论注重研究资产流动性状况,现代流动性理论则更多地关注流动性资产数量;依据不同的标准,流动性有多种定义和多种划分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影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因其产生的特殊性及自身特点,已经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媒体语言。从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过程看,大多经历了外延与内涵的变异。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从罗兰.巴特的外延与内涵理论出发,研究网络语言外延与内涵的变异。研究表明其变异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外延不变,内涵有变;二是内涵不变,外延有变;三是外延与内涵都有变。最后从简约性、生动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分析了其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原本的”音乐观念。奥尔夫将原本的音乐观念与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儿童音乐教育媒介——“元素性”音乐。无素性音乐以原本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它是一种自然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的,采用适合儿童主动参与、体验的媒体和方法,由儿童自己创造和表演的音乐。多元化音乐教育是当代世界音乐教育领域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早在20年代产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就已经孕育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交易费用的内涵与外延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费用通常是指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它随产权经济学的创立而产生 ,是产权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 ,交易费用就是社会成本。以交易费用为基础形成的科斯定理表明 ,交易费用的存在 ,直接影响产权制度选择和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12.
导向系统是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规划的系统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功能的特定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特征属性.通过对导向系统内涵与外延的探讨,可知导向系统是一门涵盖了规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的综合性设计门类.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进行整合,从个体特性、行为特性和与环境相结合的特性整合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同时将企业家精神的外延划分为个人层次、组织层次和社会层次三个层次范围。从而进一步得出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框架,并在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国内研究的不足。最终,根据对企业家精神的深入分析,预测出企业家精神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人对概念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虚概念同真实概念的不同就在于 ,虚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 )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虚概念 ,作为概念家庭中的一员 ,它理所当然的具备概念的两个逻辑特性 ,即虚概念也有其内涵和外延。正确理解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使我们对虚概念的认识比较完满。同时也更加准确地去掌握和运用虚概念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科研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是我国科研院所制度改革的两种基本取向.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组织制度,其内涵是由其协调的各种经济关系诸多发展方面的"现代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现代科研院所体系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外延是指作为和现代企业制度一样的独立的组织制度,具有可移植性,对于主要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科研院所,在某种特殊情况和特别环境下,仍然有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发挥作用的余地和空间.准确阐释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内涵,相应拓展其外延是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并推进传统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外部性的内涵是一国经济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主体而没有进行相应的补偿或没有取得相应的报酬。在当前现实中,国际外部性的外延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中的外部性、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外部性和国际公共资源中的外部性三种类型。研究国际外部性是外部性理论研究深化的需要,更是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内涵与外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制药工程学是研究中药工业生产过程规律和解决单元工程技术问题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有:①中药制药质量可控性研究;②中药制药工艺规范化研究;③中药制药装备标准化研究。1中药制药工程学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中药制药工程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中药制药的生产过程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也就是说,中药制药的工艺路线设计、工程技术参数设计以及质量控制的指标选择等都必须依据中药制剂处方药材所含活性成分的性质和特点。只有深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于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外交的历史实践证明:极端的、强化了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多是负面的,而凸显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战略性调整的最为主要的内容,也是中国外交走向科学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对中国外交超越意识形态的内涵、外延做出进一步拓展,充分显示了中国外交进一步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法学研究中,对学生人身伤害概念的研究很少或者语焉不详.按照民法中人身权理论,学生人身伤害实质上是学生人格权的损害.从侵犯学生人格权的形式与侵权行为的特征的角度认识学生人身伤害的形式与特征,有助于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侵权归责原则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作为侵权法核心内容的归责原则学界理解不一,但归责原则的发展史就是归责原则内涵的体现史,究其历史可以发现,归责原则的实质是立法者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所依据的理由。无过错责任原则并非单个归责原则而是多个归责原则的概括,其中最为重要是危险责任原则。当前私法中,主要存在过错责任原则与危险责任原则,而这两原则之间是重叠交叉同时适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