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芮玲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32(1):107-110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切入,立足于中国当代文章学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境遇,着重探讨修辞学研究对当代文章学发展的双重意义,并倡导借助修辞学的研究成果,推介独立文章学在学理上的系统建构及其在文章读写训练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在2300多年以前,修辞学就是古希腊仅有的几门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今,英语修辞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翻译精确度的增强、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英语修辞学的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英语修辞学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科学修辞学是修辞学和科学哲学共同发展的结晶。西方的修辞学先后经历了传统修辞学、近代修辞学和现代修辞学的发展阶段,西方的科学哲学也呈现出“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演进轨迹,正是现代修辞学朝向科学的转向和科学哲学朝向修辞学的转向共同促成了科学修辞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宗廷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127-131
《汉语修辞学》是一部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新意盎然的高校修辞学教材。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三足鼎立,理论统率""侧重表达,兼顾接受""既重静态,更重动态""语体风格,蕴含修辞""语料鲜活,颇具魅力"等五个方面,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5.
王丽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78-80,109
通过对修辞学和哲学等相关的研究,寻找出新修辞学和批评话语两种语言在科研领域的研究以及思想两个方面之间的相同点,以用于引发后现代主义领域中的一些语言的科研性研究,进一步的推动语言学在其他学科中的研究和运用。期望通过这次对新修辞学科批评话语分析的兴起分析,能够给读者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学院批评、作家批评与媒体批评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文学批评的各种病症日益凸显,具体来说,一是,学院批评对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工具的文学理论极为推崇,以至于文学批评成为各种理论的实验场,成为了"理论"批评;二是,当下文学批评呈现出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姿态彰显的病态转变,批评家的文学批评并不是为了探究文学创作经验与理论方法而是为了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与立场;三是,当下文学批评少有真诚而深刻的求疵的批评,到处可见的则是寻美的批评,由此导致批评品格丧失、庸俗批评大行其道的批评病象。 相似文献
7.
8.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范畴理论和象似理论等。范畴理论在语法学研究中得到了合理应用,语法学也多有原型范畴。范畴理论和修辞学中的“四个世界”理论关系紧密,范畴理论可借鉴“四个世界”理论以提高范畴理论的含金量。象似理论可以解决许多语言学的问题,可考虑引入心理象似和文化象似概念,使象似有更大的涵盖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批评话语中,“作者”这个概念有时是一种方法体现,有时是批评的对象和目的。由于这一概念有时是建立在先验或现成教条的基础上,从而导致批评的随意和误读。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这一逻辑起点即应建立批评的“文本”立场,不存在离开这一立场的“作者”,“作者”的全部含义亦必须以这一立场为前提,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人,一个写作状态中的人,虚构文学中的叙述人、隐含的作者,都可能用某一符号并指称为“作者”。其实这些是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它们有统一的一面,更存在不断转化、生成中复杂、幽微的一面。批评应当在“文本”立场上,谨慎而科学地加以清理、界定和把握,从而呈现批评的逻辑力量和开放姿态。 相似文献
10.
吴土艮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1)
本文结合我国修辞学的发展现状,论述了汉语修辞学传统的继承、国外修辞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和现阶段汉语修辞学创新建设与繁荣发展的问题,强调了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和特有的方法论等作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的重要意义,适时而融会贯通地"洋为中用"符合汉语修辞学与世界修辞学发展共荣的要求,赞扬了近年来国际修辞学界和汉语修辞学同行跨出国界、广泛交流对汉语修辞学发展的促进,探讨了汉语修辞学创新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交流模式是指在作者、读者互动前提下进行文本分析,特别强调文本的意义如何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读者。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和詹姆斯.费伦的《作为修辞的叙事》是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转变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这两部著作为理论基础,着重于费伦对布斯的继承与超越,探讨在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文本交流模式是如何由作者本体论到作者、文本、读者循环互动推进的,通过文本交流模式发展轨迹和完善过程的描述,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叙事理论的优势和特长,而且使我们认识到,叙事理论的修辞性转向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它为小说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87-93
修辞理论应立足于动态的话语交际活动而构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控效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最具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修辞学是语言运用领域一门具有鲜明目的趋向性的话语控效科学,修辞性是话语活动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批评对文学批评的突破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83-87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文化批评突破传统文学批评的边界 ,拓展批评空间 ,深化对人的理解 ,推动批评思维的转换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模式 ,这是根源于现实和学术的需要而产生的自觉的生长与更新 ,推动文学批评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但在喧哗的文化批评背后 ,却是学习借鉴多 ,转化融合少 ;知识描述多 ,诗意挖掘少 ;情绪有余 ,批判性不足 ;宏观理论多 ,微观个案少。由此文化批评要真正成为一种属于文学的文化批评必须实现诗学转换 ,成为一种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新风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不仅言之有物,富有锋芒,而且深刻地把握了批评对象的实质;二是既有鲜活的审美感悟,也有理论深度,是批评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真理,反对和抵制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主观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论弗莱的"文学批评重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艳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79-84
学界对诺思洛普@弗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原型批评上.从文学批评重构的角度分析,弗莱在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一、文学批评应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不是创作的附庸,批评是关于文学的系统知识,具有主体性独立地位;二、批评应建构在关怀与自由、向心与离心的张力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新批评"及文献式批评的偏失.我国文化诗学建设应从中受到启发,力争在文学的内部与外部、自律与他律中取得协调,才能成为当代一种新的、科学的文学阐释系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出现了各种文学批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文学理论工作者、文学创作者甚至高等院校的学生都产生了影响,使他们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及文学欣赏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些理论的观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理论进行简明的论述,使我们对这些理论有进一步的了解,看到每一种理论的可取之处和错误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洋为中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文学评论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7.
闫月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53-61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是随着20世纪初文学观念的净化、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批评意识的觉醒而展开的。1.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纯文学观念在对传统“载道”观念进行反驳提倡文学艺术性的同时,载负了国民启蒙的历史使命。2.纯文学对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改造起了直接作用,从情感、想像和思想等因素入手并从体裁上加以界定,现代阐释之文学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3.文学观念的净化、批评意识的觉醒、进化思想的渗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得以展开的关键原因,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独立的中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同时它又在文学研究中最直面鲜活的文学现实,这样,传统的稳定性和现实的变动不居就形成了矛盾.文学批评在这种变化面前,就只有在坚守自己审视文学状况这样的基点上.调整自身认识文学的规程.在这一调整中,以经典作品作为价值引导的批评模式受到了冲击,于是一种"后经典"形态的文学批评模式应运而生.在"后经典"形态的批评中,批评的追求目标、关注对象、话语方式、叙事体系等都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唯美主义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注入了新鲜活力和理论激情,而且还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形式、审美形式以及审美格调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艺术学由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学构成。艺术批评学又应包括艺术批评原理、艺术批评史和门类艺术批评研究。艺术批评原理尚属空白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能进入各门类艺术本体批评的"通才"匮乏;艺术学基础理论原创范畴匮乏;艺术批评价值体系匮乏;艺术批评思想性、科学性追求匮乏。艺术批评原理是艺术批评实务的思想基础,是艺术批评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