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是国家产品质量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应根据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体例、适用范围以及主要内容,以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我国的国际经济利益,以利于提高企业的商业信誉,维护市场秩序.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许多既存的法律制度及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牵涉到政府职能转变、法律基础健全和整个产业思维定势转变的大举动,需要搭建政府、管理、法律、技术、观念、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推行平台.目前这些平台尚未具备,与召回制度配套的基础性"硬件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旅游消费者合同及其消费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消费者合同及其消费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从完善旅游消费合同立法趋势出发,就旅游消费者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和格式条款的具体适用、旅游者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正当性等方面,探讨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旅游消费权益保护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5,(6):60-65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的交易模式在提供交易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风险,我国对电子商务交易争议的权威数据统计及分析却很少,现阶段电子商务法律的位阶、层级较乱,并以规章、规定为主,法律效力偏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也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我国于2013年将电子商务法正式纳入立法日程,标志着我国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决心。因此,电子商务争议法律风险的防控需要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就包括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消费者的保护、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以及争议解决制度等。我国应该在传统的部门法律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立法发展,结合电子商务法的起草,逐步将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与传统部门法相关领域对接,从而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消费市场,因消费纠纷而涉及诉讼的,大多数属于集团诉讼,依据我国大陆(下称大陆)现行法律,消费者维权方面出现了立法上的不足,难以落实对消费权益的保护。通过引述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的框架及其内涵,分析了该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维权制度,且表述该制度对消费者的意义。通过论证认为,我国大陆有必要构建消费集团诉讼。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合同通过网络订立.电子消费合同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冲击了传统的国际消费合同法律制度.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并确保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我国立法必须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确定电子消费合同的准据法.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生态保护立法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未能按照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对生态保护做出统一、协调的规定,现行环境资源法律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目的、立法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完善我国的生态保护立法,应首先确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生态保护综合性基本法和各种涉及生态保护的单行法(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特定自然区域保护法、各类型生态系统保护法和提供各种生态保护手段的单行法)、区域(流域、特定地方)生态系统保护法、生态保护标准共同构成的内部协调、外部统一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破产立法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服务于消费信用的发展。从信用管理强弱的角度,消费者破产立法模式可划分为开放型模式和管制型模式。两种立法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立法目标、程序门槛、债务人教育制度等方面。消费信用、社会保障等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立法模式的选择。我国目前相关配套措施如征信体系、财产登记制度等尚未完善,消费者逃债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消费者破产立法宜偏向于管制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消费者问题”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历史演进路径揭示了民生问题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要的立法指引效用.在民生法治的理念下,民生问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立法取向.“消费潜规则”是当下我们探求新“消费者问题”的一个可靠窗口.消费潜规则折射出在消费类型、消费领域以及权责归属三个方面民生问题的新情况与新形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立足于对新民生问题的回应,强化弱者保护的立法理念,厘清旧问题、破解新问题,但其发展的道路上仍面对诸多挑战.扩大消费者范围、重视消费者教育、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程序和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立法目标决定法律制度的构成。现代破产立法目标强调的是个体和社会多元化利益的保护,在破产法律制度构成上必然考虑对多个破产利益主体的保护机制的平衡。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2004年6月通过的《破产法立法指南草案,》确定我国新的破产立法目标和制度构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中,如何确定立法目的及其构成,如何安置不同立法目的间的位阶,如何在具体法律规则中贯彻、体现立法目的,以全面实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应然价值和制度功能,是迫切需要澄清与解决的问题。恩格斯的自然观在四个维度上科学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价值,在我国修订野生动物法律制度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应在立法目的条款中增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惩治危害野生动物保护行为"内容,妥当安置不同内容的顺位;应结合立法目的,修改法律名称,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合理调适保护、利用和惩治违法行为的关系,增加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内容。通过此次修订,进一步实现野生动物立法的应然价值和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就遗弃犯罪来说,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其行为的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面对这些变化,现行遗弃罪之立法规定的规制力显得捉襟见肘。故此,笔者将重点分析我国遗弃罪在立法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主体之庞杂,立法数量之繁多是中央立法无法比拟的,如何规范和调适地方立法也成了当今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制定地方立法法是当然和可行的最好途径.本文对制定地方立法法的必然性、地方立法法应当确定的原则、地方立法法的立法技术及内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一个地方立法法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与立法的市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市场经济特征的立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本文从立法应反映市场主体的经济权利平等、注重立法效益、注重价值优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及立法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四方面阐述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立法行为的规范基本上经历了从宪法和组织法授权型规定、程序化规定到单行法律或法规规定,最后发展到法典化这样四个阶段.《立法法》作为规范立法行为的基本法律,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明确立法权限、维护法制的统一与尊严、完善法学体系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立法法》实现了立法制度的法典化,充实了程序性规范,增强了立法的民主性及可操作性,它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扩大了立法主体的范围,同时对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给予了一定的制约,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并且增加了法规、规章之间的冲突裁决机制,完善了立法监督制度.《立法法》是我国立法制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立法质量及其科学性标准在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需要,是评价一个国家立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尺,能为立法者提供立法理论指导,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法律素质。其内容包括:立法必须正确表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必须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必须正确区分和使用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6.
人应当享有死亡的权利。本文从死亡权所赖以存在的理论依托和宪法根据入手 ,对死亡权的特点与我国死亡权的立法设计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缺陷入手,就商业贿赂犯罪主体界定、罪状表述及定刑设置等同题,指出刑法在商业贿赂犯罪立法上的主要疏漏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立法授权模式是许多发达国家高校办学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政府依法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公共机构,减少对高等院校的直接干预和控制,高校享有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同时,立法授权模式在英、法、美、日、德等几个发达国家又呈显出不同的历史特点,探讨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域外各国立法与司法均承认卧底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其共同原因在于卧底侦查付出的昂贵代价与证据本身的高价值性。在保障人权与侦查利益之间,域外各国通过各自的途径做出了倾向于惩罚犯罪与维护侦查利益的选择。我国宜以立法的方式解决卧底侦查所获证据之证据能力的问题。具体说来,可以采纳卷宗记录主义,将卧底秘密侦查情形完全记录于侦查卷宗。借鉴吸收德国的"证据转化"方法,以"二次替代"的方式解决卧底警察出庭作证问题,同时配合"侦查三段论"改造,以侦查开启刑事诉讼程序,以保证卧底侦查所获证据被纳入到刑事诉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有利于提高法律实施的效果,有利于避免行政立法权的滥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引导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立法机关组织公众参与的约束机制有待规范、公众参与的意见反馈机制和有效保障机制亟需健全。应该通过相关立法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公众参与机制,从而保证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