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形成、蒙古汗国建立以及后来元朝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死后,葬地不详,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是历史上形成的成吉思汗祭祀地,是蒙古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家园.作为成陵所在地,近些年来伊金霍洛旗在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成吉思汗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建设成吉思汗文化,伊金霍洛旗应坚持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区分历史与文化现象,应建立成吉思汗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于自成吉思汗开始的蒙古征略、亚欧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及其统治,世界学术界历来是贬之者多,褒之者鲜。贬之者认为,蒙古统治者发动的远征和蒙古帝国的建立,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亚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的称之为“蒙古族风”,污之为“黄祸”;更有的说它是“毁灭世界的残暴事业”,“被征服国家在千年内也恢复不了元气”。苏联1957年出  相似文献   

3.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同时又是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和中国境外的蒙古族的共同祖先,是历史上蒙古民族的缔造者.当时的蒙古汗国并非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一个国家,而是位于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政权.成吉思汗是最伟大的军事实践家,同时又是打破东西方壁垒的千年伟人.  相似文献   

4.
论蒙古古代战争中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世纪末至15世纪初,蒙古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下,以锐不可挡之势,冲上世界历史舞台,踏遍了北自贝加尔湖,南至中南半岛,东自鄂霍次克海,西至亚得里亚海的广大地区,取得了震撼世界的战绩。对此,古今中外研究者颇多。军事评论家万耀煌说:“中国之兵学至孙子集理论之大成;至元太祖成吉思汗,而呈实践之巨观。此两人者,遥遥相距千祀,一则援笔以言,一则仗剑以行,卒以造成历史上中国军威轹亚欧之伟业,发扬数千年中国兵学蓄精养锐之奇辉。”但是,以往的研究忽略了蒙古古代战争中女性的作用。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之际,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起新兴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以强大的武力四面征伐,建立了地跨亚、欧两洲,纵横一万余里的蒙古大帝国。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对此,古今中外著书立说者颇多。相比之下,对蒙古族历史上的一批杰出女性重视不够。如: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夫人孛儿帖,对成吉思汗一生所成就的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在辅佐忽必烈“鼎新革故”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当时与有力焉”;北元杰出的政治家三娘子曾三次合婚,忠实地继承和延续了俺答汗的事业,独掌政权40年。本文不能毕现历代女杰的卓越政绩,仅举数例,借以窥见她们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是一位使蒙古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伟大英雄人物,他深刻影响了古代蒙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他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从而为古代蒙古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他开创蒙古民族文字,在蒙古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采取“信教自由”的开明宗教政策,丰富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他主动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对古代蒙古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赋予蒙古民族新的文明和生命力。他对古代蒙古文化所做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长城外的帝国:成吉思汗遗物展览”于1995年3月31日到9月10日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皇家博物馆展出。此展汇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帝国的珍贵的手工艺品,追溯了内蒙古3500年的历史和文化,即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世纪。近代的蒙古人是杰出的骑手和勇猛的斗士。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前,一系列蒙古汗王就在北中国草原上创造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卓越的战士和优秀的统帅,是天才的军事家,出色的思想家,他曾建立过强大的部落联盟,联盟对中国王朝的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的蒙古族源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彝走廊是多民族频繁接触和互动的区域,“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而诸多蒙古族祖源记忆和传说正是这样的“历史遗留”。一、藏彝走廊中蒙古祖源记忆与传说的分布(一)康定县木雅藏族地区木雅有两个甲布(王),其一是来自青海的蒙古王,其一为本地之王,二者发生战争。蒙古王也被认为是明洪武时从九龙方向来的蒙古首领;或者是来自阿里的蒙古喇嘛。此外,原革什咱头人巴登还说自己家族原都是蒙古人。(二)丹巴县梭坡乡传说很久以前,一批蒙古族人来此地放牧,“梭坡”由此得名。或称:梭坡人是忽必烈南征时留守的蒙古军人后裔。近年有人在当…  相似文献   

9.
众皆知晓,诃额仑夫人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生身母亲,蒙古族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一名巾帼英雄。她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一生专心致志于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事业,以她聪明的才干抚育出了象帖木真那样的民族英雄。因而她的历史作用和无名功勋是不容磨灭的。以她和汉族的武则天相比,她并没有称帝因袭皇位;和乃马真皇后相比,也没有亲理朝政;和满都海薛辰夫人相比,没有那样身着盔甲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流血立功。但是她却以自己的聪慧天资和深谋远虑,为实现大蒙古的统一,走完了自己普普通通但又令人钦佩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10.
13世纪中叶,受成吉思汗之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蒙古新字的创制,对促进蒙古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认为: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不仅利用了藏族学者创制藏文的经验,同时也组织了一批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完成此项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畏兀儿文化与蒙古汗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了规模空前的游牧国家——蒙古汗国。自此时起直到公元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北归朔漠,正是蒙古民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飞跃发展的历史时期。早在蒙古兴起以前,畏兀儿已在天山南北一带创造出高度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史学界称之为“别失八里——哈刺和卓文明”。蒙古初兴的蒙古汗国时期,从外部输入的主要是畏兀儿文化,这对于蒙古民族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素质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以图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化的汇集交融是促成中华民族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族的起源12 0 6年春 ,在今蒙古国东北部的鄂嫩河源地方 ,召开了蒙古高原游牧部族代表者们的大集会 (库列儿台 )。出身于蒙古部族一位氏族首领之子的铁木真 ,在这次大会上由降于其军门之下的游牧部族首领们推举为最高统治者。铁木真的义兄弟巫师 (萨满 )选中了“成吉思汗”这个名称 ,并授予了他。这就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和蒙古民族的诞生。“蒙古”这一部族名最初出现在历史上 ,是在距此事件 5 0 0年前的 7世纪。然而公元7世纪的蒙古还既不是民族也不是国家。7世纪初的北亚处于突厥游牧帝国的统治之下。在中国 ,618年隋朝灭亡 ,出身于游…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史籍记载可以确知,成吉思汗死后被安葬于漠北蒙古本部之地。蒙古的习俗是汗的安葬之地极为秘密,无坟塚可寻,但祭祀的仪式则是公开进行并承袭下来。“八白室”即成吉思汗的祭祀之地。负责守护和供奉“八白室”的鄂尔多斯部于十五世纪入居河套,“八白室”也随部众而行,先是供奉于黄河南岸的王爱召,清初移至郡王旗,命名伊金霍洛(意为帝王之陵寝)。“八白室”演变为今天的成吉思汗陵园,实际上是陵寝的象征。但长久以来,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伊金霍洛成陵即是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地,是极为崇高神圣的地方,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每年举行隆重祭祀活动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仪式和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订亲完婚之地 ,由于历史久远 ,其地理名称历经元代、明代、清代的多次变迁 ,今难指何处 ,且众说不一。本文仅就有关史籍与地表历史遗存 ,予以考释。一、《蒙古秘史》对成吉思汗订亲完婚纪实确凿、详尽。《蒙古秘史》卷一第六一节记载 :成吉思汗九岁 ( 1 1 70年 )时 ,其父也速该把阿秃儿 ,携成吉思汗去舅族之诃额仑母家 ,斡勒忽讷兀惕百姓处聘女 ,“行至扯克彻儿、赤忽儿古二 (山 )间 ,与翁吉剌歹德薛禅相遇”① 后 ,交谈订了婚事。又 ,卷二第九四节记述 :“于帖木真九岁时 ,相德薛禅 (女 )孛儿帖夫人以来 ,分离至今。遂同别…  相似文献   

15.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时,其疆域东括兴安岭,西尽阿尔泰山,北至“林木中百姓”各部,南到金长城。如何巩固刚刚建立的蒙古汗国?如何加强至高无上的大汗之权?是成吉思汗的当务之急。为此,成吉思汗着手进行的第一个社会改革和制定的政治制度是领户分封制,也称之为千户制。成吉思汗所实行的领户分封制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千户。成吉思汗把其统辖的全国分为九十五个千户,分封给八十八个开国功臣。千户之上有万户,千户之下有百户、十  相似文献   

16.
蒙古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舍·那楚克道尔吉先生著,蒙古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舍比拉先生编辑,由“索永布”出版社于1991年在乌兰巴托出版的《成吉思汗传》是蒙古国关于成吉思汗历史的第一部传记性学术著作,也是一部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成吉思汗一生功业政绩的专著。该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作者前言,成吉思汗以及有关他的文献、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曾力挽狂澜的蒙古民族,到解放前夕,几乎濒临灭亡境地,喇嘛教的长期盛行是重要原因;喇嘛教正式传入于明代而盛行于清代;喇嘛教的传入是明廷极力鼓励和蒙古上层积极提倡的结果;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无不极力推行“兴黄教以安蒙古”的政策;喇嘛教的广泛传播长期盛行严重阻滞了蒙古民族经济文化人口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政策给蒙古民族带来了新生。  相似文献   

18.
蒙古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小说《青史演义》是近代蒙古族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尹湛纳希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以蒙汉文历史资料为依托,将蒙古族传统的审美意识与汉族儒家思想相融合,精心塑造出了"应天顺人,怀之以德,慈仁安百姓,情义动三军"的仁君成吉思汗形象。通过《青史演义》中成吉思汗形象与蒙古传统的其他史传作品中成吉思汗形象的比较,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成吉思汗形象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名称〔蒙〕Г.苏和巴特尔(Г.сухбаатар)翻译萨如拉(Saraγul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研究所)蒙古①及其它国家的学者们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名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匈奴民族曾...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十三世纪初蒙古的社会性质问题,到目前还是众说粉云。有人认为这时蒙古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有人认为这时蒙古处在由氏族社会向阶级会社过渡时期,有人认为这时蒙古已经建成了奴隶社会,有人则认为这时蒙古已经是封建社会了。而认为这时蒙古已经是封建社会的人,也是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十世纪蒙古已进入封建社会,有人认为十一世纪蒙古才进入封建社会,有人认为十四世纪初蒙古才建成封建社会。根据蒙古史史的有关材料,我们认为:(一)十三世纪初的蒙古社会已经不是氏族社会末期,也不是处在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二)蒙古的社会发展没有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