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叶敏 《浙江社会科学》2006,88(3):189-195
金融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嵌入增长,或者在一般均衡中嵌入货币以及不确定性,都将引起复杂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包括商业周期和通货膨胀.很不幸的是,金融中介与增长的问题和这些都密不可分.另外,它还与收入分配有关.循着熊彼特主义者和发展经济学对增长的不同理解,本文从金融中介的微观机制出发,结合至宏观来理解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证上的进展,并同时指出了理论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嵌入增长,或者在一般均衡中嵌入货币以及不确定性,都将引起复杂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包括商业周期和通货膨胀。很不幸的是,金融中介与增长的问题和这些都密不可分。另外,它还与收入分配有关。循着熊彼特主义者和发展经济学对增长的不同理解,本文从金融中介的微观机制出发,结合至宏观来理解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证上的进展,并同时指出了理论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冯剑 《学术界》2023,(10):193-200
20世纪初,马寅初留学回国后,开始利用其所学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希望构建起与中国本土相适应的货币理论以解决中国货币问题。为此他先后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吸收并系统介绍西方的金融货币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西方货币理论,并对西方货币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二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货币问题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紧迫的中国货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三是构建起了他认为适合中国实际的货币理论学说。《通货新论》的写作是马寅初对自己本土货币思想理论的总结,并力图为解决抗战后的货币问题勾画蓝图。马寅初构建本土货币理论的实践,对当今中国建构本土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要求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几个贷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和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  相似文献   

5.
货币与金融地理理论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货币与金融运行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地域性.忽视货币与金融运行中的空间作用将无法对真实经济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进入20世纪90年代,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80年代后期在西方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开始出现的两大转变有关.货币与金融地理学经历了一个短暂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理论发展和演化进程中,货币与金融地理学形成了三种相互联系而又有着明显区别的理论学派.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中介发展有三方面特征:个人储蓄动员;贷款扩张;国内贷款取代国家预算,成为投资资金外部来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多研究表明金融中介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些文献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储蓄动员和投资生产率双重视角,实证考察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理论上中国金融中介发展通过储蓄动员和提高投资生产率两个途径驱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实证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断的确定性.但中国金融中介处于发展不足的状态而非过度发展状态,并且金融改革始终滞后于经济改革.要提高对金融危机的免疫力,实现工业化,完成由"猴"到人的质变,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使金融中介有更大的发展,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为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并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一方面考察绿色金融的合理规模和政策干预的合理边界,另一方面验证绿色金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认为,银行更看重厂商抵押品和现有产出水平的贷款评估模式会造成对环保厂商技术进步潜能的忽视和信贷资源的错配,为解决错配问题的政府干预存在政策锚不明确的问题,所以有绿色金融非理性扩张的可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支持技术进步在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绿色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理论上存在绿色金融规模的最优值,而该最优值约为36.03%。虽然大多数省份和全国水平仍低于最优值,但存在部分省份超出的情况,绿色金融非理性扩张已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储蓄——投资过程中金融中介的功能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媒介储蓄——投资过程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资金最终需求者(如企业)直接向资金最终供给者(如家庭)出售初级证券;第二,资金最终需求者向货币性金融机构借款,资金最终供应者得到货币性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第三,资金最终需求者向非货币性金融机构借款,资金最终供应者获得非货币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非货币间接证券。本文所述的金融中介是指通过各种机构和各种工具来媒介基本储蓄者和基本借款者之间的资金运动过程。金融活动的出现必然会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由于投资和经营机会在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样储蓄与投资的分离对经济增长会起积  相似文献   

9.
一、简短的历史背景 197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因其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论证了稳定经济的政策的复杂性,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他早在1956年就已系统提出的作为其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可以说只是到1968年他发表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之后,才逐渐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界和政府政策措  相似文献   

10.
低碳发展的核心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社会契约理论、低碳发展中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市场调节“外部效应”的桎梏以及纳什均衡理论的挑战要求政府对低碳发展进行正确的调控和引导.政府调控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调控法治化;二是转变政府职能,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推动低碳发展;三是确立政府低碳发展的责任机制;四是营造社会参与低碳发展的政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与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凯恩斯以后的交易性货币理论、预防性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和货币需求的消费者需求理论的演变进行了总结;然后从开放条件、金融创新以及货币政策这三个角度来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论,提出了对中国货币需求研究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一方面导致既定交易量的交易货币需求减少,一方面导致货币乘数内生提高从而货币供给内生增加.购买意愿-有效需求增加会激励货币市场内部(货币供给方面和货币需求方面)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有多种情况,其中两个极端情况是:(1)松货币供给和松货币需求的"宽松"均衡;(2)紧货币供给和紧货币需求的"紧张"均衡.有效需求增加会促使货币市场均衡由"宽松"趋于"紧张".货币市场的紧张均衡和产品市场的过热状况紧密相连.在货币市场紧张均衡情况下,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立即导致"支付锁链"的断裂和"货币荒".  相似文献   

13.
区域金融(指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活动)宏观调控一直是近几年来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所探讨的热点问题。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理论上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理论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第二,区域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内容?制订这些目标的原则是什么?第三,区域金融的主体、对象以及运行的机制应如何确立?第四,区域金融宏观调控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一般的理论考察 首先,我们对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的问题做一界定。按照一般的理论概述,所谓金融宏观调控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包括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行政手段(如计划、规模控制、机构管理等)在内的货币政府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继而控制和调节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和社会总供给及其结构,来达到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稳定通货、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的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宏观经济空间向度分析,异质空间一般均衡IS-LM-SD模型可以有效揭示产品、货币和土地市场一般均衡下的区域宏观运行机制,为我国新常态下的区域分类管理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其结论表明:只有财政、货币和土地政策的共同使用才能确保区域分类治理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区域管理划分,限制、禁止开发区因土地市场利率弹性较弱,其分类管理应以土地政策为主要手段;而优化、重点开发区因土地市场利率弹性较大,其分类管理应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使用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购买力平价法对中国各区域货币的实际价值进行测算 ,本文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人民币相对于中部和西部处于实际贬值状态。这种状态从贸易、资金、劳动力三个方面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本文通过我国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值和价格差值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及最优货币区的理论 ,证明了我国的区域币值差异对经济均衡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改善现实中不利于货币一体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历来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货币政策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中介指标能否正确发挥作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如果这些金融变量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扭曲就不能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逐步减少行政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生活的运行,即由对经济生活的直接控制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在间接的宏观控制手段中,货币金融将起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货币与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货币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上,过去,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1.把马克思从不同层次对货币的研究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本质、起源和职能,忽视了马克思关于货币以信用为中介对商品经济运行的刺激或破坏作用的理论;2.把马克思为了抽象分析而假定的金属货币运动等同于现实货币运动,没有从马克思对信用制度下货币运动的分析中去认识银行控制货币运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实,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两个层次研究了货币问题。首先,他撇开信用制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货币运动和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然后,马克思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理论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选取,然而由于我国利率管制所引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的扭曲,使得利率在中介目标上的作用难以评价。在目前我国特殊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下,以利率为中介目标是不可取的,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又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我国存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不理想、公共市场操作等手段难以奏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胀定标的兴起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尚未具备实施通胀定标的条件。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并结合发达国家施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只能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前提下的渐进优化。  相似文献   

19.
货币需要量和货币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决定价格水平,后者决定利 率水平。我国的货币均衡理论由于混淆了货币需要量和货币需求量这两个概念,因而存在 着一定程度的逻辑混乱。要区分两种不同的货币均衡:一种是决定价格水平的货币均衡 (“货币供需均衡”);另一种是决定利率水平的货币均衡(“货币供求均衡”)。本文分别提出 这两种货币均衡的公式,在这两个公式中使用了相互区别的四个概念,并分别用数学公式 说明货币供需均衡与商品、服务市场均衡的联系,货币供求均衡与货币资本市场均衡的联 系。  相似文献   

20.
认真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在刺激内需方面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具有一定的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刺激内需的主要举措是:适当提高居民购买力,鼓励企业扩大投资,保持适度的政府公共投资,重视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刺激内需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在扩大内需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从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来看,应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的整体扩张型货币财政、政策;从近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来看,应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来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从内需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来看,应立足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来积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