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 :探究读的层次性《语文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读 ,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 ,有所侧重 ,循序渐进。因此 ,在许多课堂教学中 ,“读”之风便时兴起来。教例 :一位教师教《中国石》一课 (第一课时 )他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 ,并注意生字新词 ;当学生读完一遍后 ,他再请学生读一遍 ,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最后再请学生谈一遍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反思 :看了以上教例 ,我不禁要问 ;阅读教学难道就是这样呆板、生硬地读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读要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成一定的情感状态 ,有声或无声的语言。好酒…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方面的收获。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和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文贵于真”,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要多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素材,抓住写作时机,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习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在课内让他们读课文,课外多读书报,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人家的写法。  相似文献   

3.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学生粗看后,觉得到处都是难以理解的句子,一时不知所云。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质疑。1、粗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比较难理解的句子。经过几个同学的发言,我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句子: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5.
我针对班上一位多次请"霸王假"的学生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彼此靠近.下面是班会课的实录情况: 一、我逃课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天蓝色的纽扣》是西师版二年级下期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通过叙述胖胖熊给妈妈买生日礼物的事情,表现了浓浓的母子情。课文一共有十个自然段,近500字,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很长,课堂中要将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度很大。将长文短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相似文献   

7.
郭红莲 《决策探索》2011,(20):50-5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一、阅读教学,“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相似文献   

8.
自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本内外联系的渠道.有效进行自读课文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我在实践中,创设了"六步自读法",收到了良好的课堂自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的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在一篇随笔中狠狠地声讨了语文课的无趣和无聊。他愤愤地写道:“我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了。因为我讨厌对课文肢解式的分析。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课文高高地举起屠刀,直到每一篇文章都鲜血淋漓、支离破碎老师才甘心?我常常觉得一篇很美很大气的课文一经肢解便什么味都没有了!我喜欢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喜欢只可意会无须言传的美的体验。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就那么定定地看着她,让自己的灵魂出壳,穿越那时而女巫时而天使时而暧昧时而祥和的目光,飞到它想要飞去或没有目的的任意一个地方。如果老师这时来给我讲解什么微笑的神秘…  相似文献   

11.
第一步骤:课文整体教学在讲授课文时首先应把学生引导到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思想上来,第一步骤的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我的做法是: 一、简化课文听说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则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观点、阐述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让教学"有的放矢"学生预习课文时,教师可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提出一些要求,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较明确的任务,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新授前我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讨论、辩解中解决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中国学生学英语难的的主要原因是:语音没学好,单词不会读,故记单词也特难。为此,在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我打乱教材(初中一年级人教版)的编排顺序,对学生进行“语音超前集中教学”,即先让学生认知48个英语国际音标,然后才进行26个字母的教学和课文教学。这样下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音规则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音标,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基本上达到了能独立拼音和见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一项.阅读教学一般可分三步:第一步是教读课文的示范教学,第二步是课内自读课文的引导性教学,第三步是课外自读课文的放手性教学.前两步一般是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第三步则由学生自己在课外独立阅读.这三个步骤是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较注重课堂内的训练学习,以课堂中能直接操作的指标去衡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语文教师创造了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舞台。语文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参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必束缚于考试的形式,也不必围着课文转。语文教师多一份洒脱,少了一份羁绊。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面对这应接不暇的教学创新,经过认真地思考,我觉得在这浮华喧闹中有的也缺少些应有的冷静,他们只追求新颖热闹,不讲究科学有效,以至造成课堂教学资源滥用、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其中就有这样一堂教学公开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上那堂课是位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课堂热闹非凡,多…  相似文献   

16.
初读<老人与海鸥>,笔者就被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了.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又一次为我们解读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让这位老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让这篇课文传递的人文思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一理念,本课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四个方面, 即听、说、读、写,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一项。阅读教学一般可分三步: 第一步是教读课文的示范教学,第二步是课内自读课文的引导性教学,第三步是课外自读课文的放手性教学。前两步一般是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熟悉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不同于其他题型,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实践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是通过下列方法来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首先是多读。日常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学好课文,熟读或背诵课文;熟练运用常用的句型。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活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把小学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这三类课文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样就达不成编者编选这类课文的目的,这类课文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