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李培 《科学咨询》2013,(7):38-39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成长的过程,当他们离开父母到学校寄宿,有许许多多的不适应、不习惯,尤其是身为独身子女的学生。因此,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我们都知道:学生宿舍是住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反应学生文化追求、理想追求等思想动态的重要场所,被称为中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学生宿舍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宿舍的文明程度也反映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反映学校管理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2.
学生宿舍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宿舍的管理反映了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宿舍的文明程度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应以坚持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育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这里能真正感觉到温馨、快乐、安全、和谐。我校在学生宿舍管理上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部位;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进行宿舍管理值得学校管理者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而作为学生宿舍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宿舍卫生管理也被日益提上日程。本文从当前高校宿舍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5S”模式在宿舍卫生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了“5S”模式在学生宿舍卫生管理中运用的步骤和方法,以期有效地解决宿舍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改善宿舍的卫生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品质等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融入科学有效的学生宿舍管理之中。将"以德育人"与"依法治校"相结合,树立学生宿舍的良好风气,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宿舍文化环境,这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因此,要通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创设一种全方位、多渠道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李金如 《经营管理者》2013,(24):253-253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最稳定场所,是育人的新阵地。只有实施人性化管理,才能起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宿管人员素质、宿舍服务水平、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凸现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禁而不止,高校应加强校外租房学生调研,深化后勤改革,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校外租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担任了一年的艺术班班主任与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思维方法,跳出普通学生的管理模式,大胆创新,才能把艺术班工作做好。艺术班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解学生,确定符合艺术班学生特点的奋斗目标
  目标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凝聚着人们对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追求。班级是学生得以发展的舞台,班级中的集体目标是维系班级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集体愿望、集体感情、集体意志和集体荣誉的凝聚。在集体目标导向下,以学生个性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根据各人的智力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实际,班集体为潜质学生的发展提供公平机会。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因此作为班级管理中必须有明确的符合班情的奋斗目标,才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发挥班集体的感化作用,指引着全班学生朝着一个目标奋进。班级管理的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如高中三年的目标等)、阶段目标(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目标等)、短期目标(如周目标、期中考试目标等)。  相似文献   

9.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生宿舍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本文通过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创造条件实施宿舍文明管理的探讨,阐述了宿舍文明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状况。学校是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一个人接受知识和教育,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最重要场所之一。所以,学校德育被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又是学校德育的最佳抓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就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
  文化,一所学校的灵魂;文化,也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核心。文化的价值取向左右着班级集体发展的方向,文化的价值内涵决定着班级集体的发展高度。文化管理是管理中的最高境界,因而班级文化创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个非事务性班主任工作的致力追求。正因为班级文化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创建的过程也必定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个工程的系统性,必须注意创建的整个过程,尤其是注意创建过程中的各个细节。  相似文献   

11.
窦静  刘娜靖 《经营管理者》2013,(16):286-28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教学中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以生为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激励学生,宽容学生。因此我们要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斌  刘淼 《经营管理者》2009,(17):257-257
一、学校需求分析国家对中职学校评估体系中明确规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必须建有校园网,而且必须覆盖主要教学、办公和生活场所。同时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无粉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也急需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1.调研情况。某校有几栋建筑需纳入校园网,信息点达到3000个左右。信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涉及到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实习车间、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其中实验楼和学生宿舍为信息点密集区。主控室设在实验楼的三层。2.需求功能。校内计算机要连入校园网,并且可以有条件、有管理地访问Internet,共享网上的信息和资源;不仅要具有网络的一般功能(如E-MAIL、F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辗转教了几所学校,对家访的体会感慨很多,受益很多. 一、愉快的开端 1988年春天,我们班被学校安排到江津油溪小学实习.当时,我和另外三名同学一起被分到四年级一班,学校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周内能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实习期间必须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以上,这是可以量化的硬指标.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都主要是通过班级管理来进行的。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行政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同时也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使自己能够团结、感召、带动全班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了解学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减负”后许多学生无所事事,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我认为作为学校体育教研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努力把学生吸引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提高全校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二、争取学校各部门支持,变可能为现实;三、加强宣传教育,创设体育氛围;四、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全校性的工作来抓;五、加强管理,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6.
张博 《决策探索》2011,(18):85-8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为了孩子们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我们的学校务必追求办学有特色、发展有风格。美国《新闻周刊》在对世界的学校做大规模调查后评出十所最好的学校,其中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色、意大利迪亚纳学校显著的学前教育效果、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学等,对我们的办学都是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就业竞争的加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但学校学习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经阶段。如何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学,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本领,不仅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不尽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高素质的人。经过两年的工作实践和本次校长岗位培训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下面,我结合自己管理学校的实际,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嵩 《管理科学文摘》2009,(34):216-216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更是反映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加大课间操管理力度,组织全校教师参与,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添新思想、新内容,真正发挥学校课间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就业有一个难翻的坎,在前三个月的试用期,学生很不稳定,流失率很高。通过对试用期流失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不是技能水平而是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刚入职,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仍以学生的习惯和思维来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不明确职业前景,轻易放弃工作机会。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适应由学习环境到工作环境的转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尽早切入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职业意识,让学生在入职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2010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