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在生活中学数学.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以"生活实践"的回归,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力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直观性、互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面向新世纪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的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只有与生活"链接"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一、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语文得以丰富和发展的基础;语文是生活的再现,是对生活的典型性和概括性的反映.通过学习语文,可发现生活中闪光的瑰宝:回归生活,能让语文更具生机与活力.语文教学紧扣生活脉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和乐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教育中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处理课程内容上除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须得数学基础知识外,应该让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开放愉悦的教学情境,放开学生双手,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自主创造性学习中探索数学、发现数学,走进生活,在社会中实践运用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教育中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程内容上除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须得数学基础知识外,应该让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其具有抽象性,且逻辑性强等特征。而小学数学更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基础,为了能让孩子们理解掌握数学学科,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重让孩子们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们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演绎等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节一节的数学课实现的。“打造有效课堂,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这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但是怎样才能打造有效课堂?怎样才能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求得质量?课堂是师生互为主体地位的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利互惠的共赢模式;课堂是师生互相尊重,具有良好氛围的课堂。因此,笔者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关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总之,数学课教学应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10.
谢鑫 《科学咨询》2009,(19):64-64,84
义教的数学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符合数学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开放愉悦的教学情境,放开学生双手,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自主创造性学习中探索数学、发现数学,走进生活,在社会中实践运用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基础性学力,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得到良好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中科院院士王梓坤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因此,我们学习数学不仅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领域中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人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倍受人们的青睐,而其枯燥的数字、严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又让不少学子望而却步.怎么办?"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步入数学的殿堂呢?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的课堂上,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注视学生的方方面面,注入五彩缤纷的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要求,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单元主题图、情境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主题图呈现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这给枯燥和单调的数学赋予生机,拉近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巧用数学主题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巧用主题图,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与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情趣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义教的数学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符合数学自身特点,遵循学牛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而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牛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懂得发现问题、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数学的教学就是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有助于真正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