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缺乏创造性的“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要注重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也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升。  相似文献   

3.
延伸的课堂,是我在近几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总结、提炼出来的。在“延伸的课堂”教学中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体现了教师教育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王咏梅 《科学咨询》2009,(22):81-81
教育是既教书又育人。有一首歌这样唱: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是一棵棵小树,他们的成长需要阳光。而老师的关爱就是学生成长需要的阳光。学生需要老师的关心,需要老师的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科夫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把自己当作学生,给学生阳光般的爱。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知识观和发展观要求教师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正本清源,回归生活。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发展能力;把品德教育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6.
牟方平 《科学咨询》2007,(14):42-4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指出:对学生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化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要怎样才能与世界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怎样才能破解“钱老之问”;国家提出未来10年中长期教育规划;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势潮推动下,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思想,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计算题素有“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当务之急应该是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课堂模式,落实读思练,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索、体验,领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提出构建“爱生学校”的倡议,呼吁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充满爱心,而且要热心;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学生,无论外貌、民族、性别、性格;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本文从学校一个班主任关爱孤儿学生案例出发,就每个教师如何关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发展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管理科学文摘》2012,(30):140-140
北京市园林学校近年来,在德育工作方面深入贯彻“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将德育活动与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相适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行业发展相融合,搭建了以行业为背景的大德育平台,探索构建了以“爱祖国、爱劳动、爱专业、爱奉献”为主题,以参与、体验、感悟为途径的实践型德育工作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更需要“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积累“源头活水”,在习作指导中“源头活水”激活,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丰富中年级学生“源头活水”,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乐于、勇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钦真 《科学咨询》2007,(20):57-57
地理新课程提出了“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读图能力是地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教材涉及读图能力的知识点占30.5%,为涉及知识点最多的能力。可见,该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中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也不像社会美那么直观,它抽象、严密,是一种理性的美。数学领域是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审美对象。美,满溢于数学课堂与课外活动之中。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美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图形美;一小节或一单元学完后可以通过梳理和沟通,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美;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具有充分地表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理念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感悟,从而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如同无声的春雨,既让学生得到关爱,又能体验到人格的尊重和教师的拳拳之心。用心用情用爱去培养学生,定能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本文阐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具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代教学论也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开展“问题”研究是人们对科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开展探究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价值体验,从而全面发展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一轮课改的教学主旨。而物理教学的改革更应注重物理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既教书又育人.有一首歌这样唱: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是一棵棵小树,他们的成长需要阳光.而老师的关爱就是学生成长需要的阳光.学生需要老师的关心,需要老师的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科夫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把自己当作学生,给学生阳光般的爱.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可怎么爱?怎样表达?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信任这份爱?怎样把握“爱”的尺度?说简单却更似高深莫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摸索……孔子说“仁者爱人”,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仁者”,真正的更好地爱学生?本文就以上问题对“爱”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