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雯 《办公室业务》2013,(17):227-229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写作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朗读和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而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与默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水平。  相似文献   

2.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小语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就是把书面文字转换成生动活泼的有声语言,是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作家写文章都力求语  相似文献   

3.
韩京 《管理科学文摘》2010,(15):229-231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上可分为朗读与默读。朗读又有模仿性朗读与自主性朗读两种形式,它们能为朗读提供不同特征的训练,起到各自的效果;所以针对这一状况,在教学上可以在连读,重音,停顿和升降调上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默读强调的是在平心静气的环境中完成阅读,所以在理解材料与阅读速度上都与朗读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另一方面补足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在教学上可以从选材,理解材料的方式和完成阅读目标上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不能片面地只注重单一的训练,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根据材料采用不同阅读指导,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低年级抓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抓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1、加强范读,发挥示范朗读作用.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后,老师再用课文范读带或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受到老师朗读情感的感染,就有“读”的榜样了,就会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语文的课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书声琅琅,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因此笔者呼吁还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最美的音符。然而如何加强朗读指导,如何提高朗读的有效性?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谭华贵 《科学咨询》2003,(14):28-2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小语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可见。”可见,阅读感悟,需要朗读的支持。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应试教育总是片面地追求答案、讲求技巧,往往忽视朗读的训练,学生对朗读表现出了随意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朗读正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这个感知、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因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朗读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音准音调、语势语气、语法条理、词句内涵、表达技巧、意念意境、情感品质等有充分的感悟和理解。然而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也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应该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实践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能通顺、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和进行口头语言交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地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读"、"说"两方面教给方法。一、从读入手,以读促说口语训练贯穿着两条线,一是朗读,二是说话,这两条线互相交错,螺旋式深入,朗读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为说话准确、  相似文献   

11.
王志英 《决策探索》2009,(16):62-6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进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2.
何平 《科学咨询》2008,(18):23-23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征,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叶圣陶老先生的精辟见解是"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逐步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呢?叶老先生又说"阅读本身就是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在不断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所以在浯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是十分必委的.  相似文献   

13.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是发展思维、发展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年级学生都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授课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口头的语言艺术。借助朗读,读者可以与作者一起体会文章、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字表达的艺术等。然而当前不少学校对朗读教学不太重视,一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不愿开口朗读课文。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对待的话题。笔者从朗读的定义、重要性、方法等几个角度对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释,以期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潘欣 《决策探索》2014,(20):59-59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6.
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语感的培养能够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印象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教学中加强语感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语感是怎样培养的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语感主要是在学生的朗读中培养起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课堂上注重朗读的训练,让学生直接感晤语感,那么怎样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目前,尽管诸多的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已不再轻视,尽管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仍很不够,对朗读教学的认识理念仍很陈旧、落后,课堂朗读教学仍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有力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训练有助于积累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等问题.为此,笔者初步探索出精选练点,锤锤有声;形式多样,合理运用等几点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努力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目前,尽管诸多的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已不再轻视,尽管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仍很不够,对朗读教学的认识理念仍很陈旧、落后,课堂朗读教学仍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有力的教学措施。有鉴于此,笔者就朗读教学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重点”。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感,使人们充分欣赏文学的美,同时声音还能给文字作最佳诠释。有声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揣摩能力与语言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