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二春 《理论界》2009,(7):144-145
从对词汇,句子意义的研究发展到对语篇的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在语篇的背后起作用的是人们复杂的认知机制.Fillmore的框架理论提出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与语言知识密不可分,读者根据语篇本身和语境等因素构建起容纳语篇各个组成部分的框架,框架中的各个因素共同促使读者对语篇意义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2.
图式理论是对分析语篇理解和生成认知过程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理论之一。通过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图式,不仅对语篇理解而且对语篇的分析,也有很强的解释力。语篇的理解和分析需要了解读者和作者的交际目的,并通过工作记忆匹配语篇的语体图式和语言图式,整合语言图式和百科知识图式,最后达到对语篇正确合理的解码和编码的目的。这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篇双向加工的能力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篇理解的研究不仅要涉及由词汇和语法组成的语义上的衔接,同时更要注重语篇连贯对语篇质量产生的影响。连贯性是语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常被解释为语篇各个组成部分在意义或功能上的连接关系,是语篇深层概念和关系的组合。传统的语篇研究多侧重于语篇本身,而融入认知因素的过程研究着重于语篇的生成和理解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连贯,阐述认知因素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诗歌语篇评价资源解读诗歌是诗歌阐释的多维视角之一.本文尝试拓展评价理论的评价视阈,把体现语篇功能的主位、信息、衔接结构和诗歌语篇的特色元素——音韵系统纳入评价资源的范畴,并将之应用于指导诗歌语篇评价资源的建构、鉴别与分析,进而运用诗歌语篇评价资源对布莱克两首诗歌名作《老虎》和《羔羊》进行剖析,进一步展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罗雪娟 《学术探索》2012,(11):119-121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篇特定信息的把握在语篇解读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语篇的文化语境、语篇信息度、语篇组织中的隐喻功能、语篇连贯中的关联理论几方面来探讨特定的信息认知对语篇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声音是作者运用概念化的语言手段传达非概念意义的情感认知方式。语篇构建过程是一个高级的认知过程,视点作为认知处理的基本要素,不仅影响语篇的表层结构的组织,又制约语篇深层结构。声音是视点认知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作者视点的选择和安排。因此从视点视角解读语篇声音,可以从语篇表层到语篇深层结构全方位地阐释语篇"声音"的生成过程以及产生的感知效果,同时也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语篇主题。  相似文献   

7.
该著作既讨论了文体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文体学的界定、研究范围、文体分析的目的、分析语料、文体学的原则等,又关注话语与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跨学科性质,如文体学与语用学、话语中的互动、戏剧文本样例分析等,还涉及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范式——认知文体学或认知诗学,用翔实的例证论述了认知语言学里的诸多经典理论,如图式理论、图形和背景、认知语法隐喻、语篇世界理论、指称转移理论、语境框架理论等,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各类语篇的阐释活动中,这样的阐释不仅有利于读者正确把握语篇的语言艺术、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而且还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读者的认知推理活动和它们如何影响读者对语篇的意义阐释.作者预示语料库文体学、认知文体学、批评文体学、多模态分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著作理论视野开阔,融知识性、前沿性、实用性于一体,有力地展示了文体学研究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视角看象似性及概念隐喻与语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思维和语言认知的关注必然导致语篇。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已跨出词句层面,扩展到语篇层面的研究。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象似性及概念隐喻与语篇建构和认知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境的认知与语篇的理解密切相关,只有科学地分析语境意义才能正确地理解语篇的含义、意义以及交际目的并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篇的连贯性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表征体现,语篇的理解与心理和认知等语言外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人认知思维方式的不同,形式与语义、线性与环形、悟性与理性等语言现象在英汉语篇连贯中也存在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导致其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隐喻语篇功能在商业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激发和建构概念。隐喻所具有的认知特性:顺序性、相似性和映射性,赋予了其特定的语篇功能,如衔接、连贯以及语篇组织策略等。在商业英语语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词汇教学,指导学习者的联想记忆,扩展词汇网络;如何借隐喻的语篇功能指导学习者理解语篇结构,从而让他们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辨认要点以及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照应理论在解决语篇前指照应语的释义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没有认识到语篇照应语的释义是一个集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于一体的认知推理过程。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如何通过认知推理来解决语篇前指照应语的释义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境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主要指认知语境 ,即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本文主要探讨认知语境在弥补和修正因文化图式不同而引起的语篇理解错误和空位中的作用 ,强调了增加认知语境中文化图式的输入对正确理解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多元课堂话语类型结构,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认知与内化不同的话语类型结构,从而促进语篇构建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揭示了课堂话语类型结构与学生语篇构建能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连贯性是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基础。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连贯性的实现依赖于衔接手段的完备,几乎完全忽略认知因素在连贯实现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的角度阐释语篇连贯,认为语篇连贯依赖于语篇接收者激活头脑中的图式进行心智加工,心智上的连贯性才是语篇连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作友  张小曼 《学术界》2006,(6):212-2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的作用,这样在翻译时才能达到与原作者的心灵契合。在翻译表达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关照语篇翻译的七要素,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原语语篇的题中之旨及题外之意,又要充分照顾原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原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由体裁分析模式引入语篇分析中的"原型性"概念,阐述了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原型性"概念解决语篇分类和语篇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的方法,并建立起独特的语篇分类标准和语篇图式结构,对语篇分类和语篇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篇翻译必须经过语篇解构和语篇重构两个步骤,语篇解构是语篇重构的基础,解构是前提,重构是目的.当今,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前者,语篇重构的研究在翻译理论中依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本文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语篇上的差异、认知环境的差异、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语篇重构之滞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语义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回指受到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回指语的运用不仅使语言简洁,而且使语篇更具衔接性,因此回指语对语篇的理解起着认知上的向导作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方面来探讨回指语的语篇衔接力。  相似文献   

20.
由福柯尼耶等一些语言学家所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理解语篇意义构建的理论。该理论对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离不开概念合成。概念合成理论能够阐释读者在语篇连贯建构过程中的语义连贯和隐喻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