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理作为一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学科,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就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语句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当今社会,地理知识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也对社会文明进程研究和对历史考古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学好地理专业知识,还是掌握一定的地理常识都是对人们生活大有裨益的。当然传统的地理知识教学大多照本宣科,只是片面的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忽略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教学。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于兹本文通过对地理教学现状的研究对如何开展地理趣味性教学做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如何认识和对待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作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纳入到整个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世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乌克兰克里木就是这样一个风景与建筑并茂、历史与文化同辉的地方。到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沉醉于洞穴城和赫尔松奈斯默然无语的废墟古迹,缅怀一段久远的历史;会迷恋于弥漫着历史事迹和传说的塞瓦斯托波尔、巴赫切萨拉伊、苏达克以及永远向游人敞开怀抱的度假名城——雅尔塔;  相似文献   

4.
地图不是对地理空间的再现,而是人们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解释.而对空间的解释,直接关系着对这个空间的使用和占有方式.现代殖民帝国兴起于欧洲"地理大发现".伴随着对地球空间的重新理解,帝国也开始了对新空间的占取和利用.因此,16—19世纪代表性的欧洲地图作品,不但是殖民帝国新地理知识的体现,也是其殖民权力和帝国意识形态的体现.本文从地图切入,讨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国际法权力的空间机理.从开拓商路到占领殖民地,现代帝国的兴起伴随着早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传统帝国不同,现代殖民帝国源起于对地理空间的新认知,也带来了一系列重塑空间秩序的行为.全球空间被整体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资本主导的生产-运输-消费链条中,形成相互关系和等级次序.同时,为这种秩序辩护的欧洲国际法也在地理空间的重塑过程中诞生和发展.15世纪后兴起的欧洲地图学则是这一系列变化最为鲜明的视觉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台湾、福建三个村落现代教育空间确立的历史,论证现代性建构过程中民间社会力量及文化与超地方的政权构成的互动关系。作为现代初等教育空间的学校,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的现代性方案(如殖民化和民族—国家设计) 中,乡村的现代小学扮演着促使社会化中的主体分离于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之外,与现代社会的“抽象体系”实行整体结合的角色。在乡土社会中确立的现代学校,已经以一种新式的文化品格的面貌为地方民间社会所接受,成为渗透至深的象征力量。而这一事实又说明,村落社区公共事业观念对于现代初等教育制度的吸纳,是原有的地方性知识体系对于现代知识传播体系的反向改造(subversion) 。这样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进程,正是社学到新学转化过程的基本线路,它也特别能够反映19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性之进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樊瑛 《现代交际》2014,(2):88-91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而地名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小个类别。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同时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换而演变。地名又是组成历史精髓的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奉化地名也蕴含着丰富的当地文化,反映了奉化所特有的文化意蕴。从地理地貌、历史事实、宗族观念、宗教文化等方面来体会奉化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2011,(1):F0003-F0003
尽管《阿拉伯世界研究》从内容到形式上均有较大变化,但我们关注阿拉伯一伊斯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及能源等问题的办刊初衷不变,只是更注重在20多年介绍、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基础上,对中东重大事件、国际关系、外交、能源、安全、宗教、历史、地理、文化及教育等问题作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  相似文献   

8.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明浩  高薇 《城市》2003,(1):15-23
一、城市与城市经济(一)城市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下了各种定义,归纳起来大约有几十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城市的内涵丰富,是一个包含诸多内容的复杂有机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统计的、地理的等等,人们很难对它有一个共性的认识和理解。饶会林先生在他的《城市经济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定义作了很好的概括:“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密集的社会有机体,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个定义从中国城市形成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出发,突出城市与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的城市政策、政策模型和政策知识中有关空间、社会和相互关系的特性。基于那些被用来分析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背景下特定的社会进程的政治经济地理文献,本文部分侧重于固定性和流动性的辩证分析。本文将该观点与通过仔细研究分析得出的,政策知识得以转移的具体实践、表述和专门知识等后结构主义论证结合到一起。作者认为,对"流动性"的定义提供了一个实施上述方法的规程,它可以实现城市政策移植中的"本地化的全球性"。本文介绍了利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一个例子: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市,是一个经常被其他地方的决策者引用为他们寻求"热门"政策思路的城市。该案例还表明,关于城市之间城市政策移植性的特点和推论,还有许多研究尚待进行。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在保持对更广泛力量的侧重的前提下,研究城市政策的流动性必须认真对待政策模型转移过程中个别政策转移中介那些明显平庸的作为,同时也必须进行细致的定性研究,研究政策是如何从一个地方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去的,如何从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的,并且在移植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将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经济、政治结构变革,这也是一段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何时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如何以协调、综合和可持续方式赶上工业化发达国家,缩小与它们之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就是国家权力不断向一上延伸的过程。这是不呆避免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权力的全覆盖和强控制,社会自治的空间极小,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取决于政府;一是在国家权力延伸的过程中使社会保留相当的自治空间,除了服从政府意志外,人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服从内生和内在的自治秩序。我国是通过革命和改造建构起一个新社会的,国家权力的延伸更多的是前者。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国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比如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因此,在社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就有一个各国互相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2011,(6):F0003-F0003
尽管《阿拉伯世界研究》从内容到形式上均有较大变化,但我们关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及能源等问题的办刊初衷不变,只是更注重在20多年介绍、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基础上,对中东重大事件、国际关系、外交、能源、安全、宗教、历史、地理、文化及教育等问题作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时 ,我们发现中国有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错失了这些历史机遇 ,与现代化失之交臂 ,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一再落伍。因此 ,探究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种种原因 ,为我国当代社会现代化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囊括了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下 ,被迫开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因此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原因 ,就必须把它置于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中国进入一个“文明大转换”的时代,在这场大转换中、社会工作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它是培育现代社会的一个支撑,涉及到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医疗、教育、服务、调节等,是为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一致,促进社会进步的专业与实践。 今天,社会工作职业化受到空前重视,这恰恰印证了“文明大转换”的时代特征。但在期盼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的真正形成之前,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做好准备,这其中就包括对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反思。  相似文献   

16.
吴娟  刘惠瑾 《城市》2015,(2):40-44
城市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活动空间实体和复杂的空间巨系统.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映射着城市的历史底蕴.天津从近代的开埠城市到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的转变提升,最终反映到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功能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李黄珍  李峰亮 《职业》2010,(6):20-21
一个在大学因挂科而交过1500元罚金的人,一个曾不务正业,以泡网、逛街、疯玩、追星为主要生活的人。却先后被国内两大网络巨头网易和腾讯录用为网络编辑。在职场如鱼得水。在圈内小有名气。从沈阳工业大学法律专业的“差生”到腾讯网的知名娱乐编辑,他有一段非主流的成功轨迹。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丰富生活、增长知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不可相互代替。乐于随流的中国人自是越来越喜欢到各处旅游,然而人们看多了青山绿水的胜地,渐渐不满足于地理空间的旅游,要到历史中去旅游,到时间中去旅游。缘于专业的原因,我一直是个不断行走的人,便在不知不觉中也赶了潮流。人们憧憬美好的未来,也怀想彩色的古代。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我国从农村进城的民工约有8千万人,其中跨省市流动的约5千万人。这样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是我国几千年来罕见的现象。已有不少学者写了大量论文和一些专著,论述了它的经济、社会甚至历史的意义。由于在进城民工中,80%左右是18岁到35岁的青壮年,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青年问题。(青年研究)创刊于1989年初,与改革开放正好同步。从那时起至今,将该刊发表的关于青年农民流动的调查与论文,作一个历史的回顾,可以令人清晰地看到,他们是如何从旧体制下被闲置的苦闷状态中,因改革而奋起,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在追求富裕的道…  相似文献   

20.
麦瓦里问题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麦瓦里在伊斯兰社会各个领域的贡献,构成了整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上看,麦瓦里是阿拉伯文的译音,是一个多义词。事实上,这个词在不同的范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本文所论的“麦瓦里”,是指那些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主要是波斯籍的穆斯林。麦瓦里在伊斯兰史各个发展阶段的处境、地位不一,他们对伊斯兰社会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阿拉伯中世纪这一段时期内,波斯麦瓦里同阿拉伯人的关系如何,他们在伊斯兰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对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