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以德治官,以德治官的前提是要"有德可循"。而我国至今没有独立的官德规范。从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官德监督和反腐倡廉以及加强全社会道德规范建设等方面的需要看,亟须制定权威、统一的官德规范,明确官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并配套建立起包括内化、激励和监督在内的官德规范实现机制,从而推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高素质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
提高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当前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的官德体系,加强官德建设,有效防范政府官员的腐败,提高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3.
官德建设是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基础,引导整个道德建设的方向,官德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榜样,是道德进步的重要保障。我国当代官德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牢固确立先进的道德意识、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和加强党政干部的自身修养来努力搞好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的德,首指官德.从古至今,官德建设一直受到重视.新形势下,我们应谊借鉴古代官德建设的经验,正视现存的官德问题,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官德”建设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关键。“官德”建设在全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加强“官德”建设,必须建构一套与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干部道德规范,对干部进行深入的道德教育,同时要建立干部道德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由夏至清,在源远流长的职官制度中,对官员的选拔和考任非常注重“官德”。新时期官德的新内涵主要包括忠、诚、勤、廉、义等5个方面。官德建设应谊建立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奖惩制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其官德思想中,把士德、吏德、君德看作统一整体,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官德的主体。其基本官德思想是:为官以"仁"、为官以"忠"、为官以"德"、为官以"礼"、为官以民、为官以"克己修身"。这是我国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深远地影响了古代政治伦理及传统文化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古今道德哲学之争的背景下考察了官德建设的路径选择及其优缺点。从官德建设的必要性来看,现代更强调的是制度建设,道德最多起辅助性作用,而古代则把官员道德建设放在了政治实践的首要位置;从官德建设的主体来看,现代更注重公务员外在的行为,做人与做官是分离的,而古代更注重政治家内在的人格,做人与做官是合一的;从官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来看,现代把官员行为的正当性放在首位,以确保公务员行为的可控性,而古代把官员的内在幸福放在首位,以确保政治家道德建设的内在动力;从官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看,现代把这两者看成是内在对立的,而古代能够在官员自身内部实现官民利益的和谐一致,这就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吻合了;从官员的德能关系来看,现代把能力排除在道德的范围之外,而古代可以确保德能的高度统一,这就使得优秀的官员能够适应转型期社会的综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修身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对实现以德治国方略,做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官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汲取我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思想,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关键要抓好"官德"建设,提高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行政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权力的应然设置,它直接的消极后果就是行政主体的工具化。行政道德的最终目的价值是成就人、塑造人,惟有德性才能实现之,因此,德性培育便成为行政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制度安排与市俗关爱是培育德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政府治道变革理论的提出 ,政府应选择怎样的治理模式 ,应该拥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思考治道变革中政府能力的提升 ,就逻辑地提出了政府德性这一概念。本文从德性理论的回顾出发 ,阐述了政府德性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基本内涵 ,并结合政府行政变革 ,提出了建设政府德性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界普遍认为在《孟子》中的"孺子将入于井"一章只能证明"四端"之一的"仁"之端。实际上,在孟子所设计的"孺子将入于井"这一个案例中,孟子用"一有三非"句同时提出了"四端"。"一有"即有"恻隐之心",孟子通过正面、肯定的方式界定了"仁之端"的先天必然性。"三非"是对三个可能触发"恻隐之心"的条件的否定。孟子在"三非"句中暗设了"重义轻利"、"存公去私"和"良知良能"三个哲学命题,他通过内涵、否定式的方式界定了其余"三端"亦是人的本能情态。"四端"之心的同时提出暗示着它们是孟子人性论中四个相即不离、紧密联系的四种先天情态,通过《孟子》中的文本可以正确地理解"四端"之心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国民交往突破了传统社会人际交往呈现的差序格局,强调国民之间等距离和无分别的交往:业缘、趣缘、利缘成为构建国民交往关系的重要媒介;陌生人交往成为国民交往的重要形式;公共交往是国民交往的突出特点。国民交往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培养国民社会信任和公德两种德性,推动国民交往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文官选拔制度、考绩制度、薪俸制度、审计制度和监察制度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到当时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文官制度。但由于当时客观的政治环境和制度本身的缺陷等纷繁复杂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建设的绩效从根本上说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6.
"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是人的本质."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政"就正人,也就是说政治是要使所治之民的正性得以实现出来.合起来说,"仁政"就是以"仁"来正人,使作为人的本性之仁得以实现出来的政治.仁的内涵在于人伦,仁政追求的是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秩序,追求的是人与秩序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官德修养     
官德属职业道德,官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官德乃官之魂.官德建设需要修养.文章着重就官德修养的内核、要义和官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官德建设是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基础,官德体现执政党的执政宗旨,关乎党的执政风气,影响党的执政效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最为紧迫的是要搞好官德建设。官德建设,一靠自律,二靠纪律,三靠法律。新时期,我国可以通过端正用人导向、提高干部道德自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官德规范体系和健全权力制衡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我们突出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领域孕育着丰富的公民德育资源,它主要指学校教育系统以外,面向全民的各种社会文化教育形式.社会教育具有教育性、公益性和对策性等特点.加强社会教育可以继承传统教化的优点,辅助解决社会问题,"开民智","新民德",弥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不足.规范、整理与创新社会教育事业是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侗族以族群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拥有本民族突出的社会生活价值观。重义轻利、克己利人、热心公益是侗族人最为突出的传统美德。宽容儒雅、趋静求稳、崇尚和谐是侗族最为基本的民族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