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对日“持久消耗战略”述析李安增中华民族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与国民党紧密相联。无论是战略防御阶段,还是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性都无法否认。但对国民党对日军事战略方针及其运用情况的系统探讨,尚付阙如,这无疑会影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以至...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时体制主要指政治体制和军事体制.国民党战时体制对抗日战争影响极大.它的嬗变与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战略方针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局的走向密切相关.国民党战时体制的嬗变经历了建立、调整和扩大三个阶段.本文拟将其嬗变的过程和利弊作一初步探讨.一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称之为“第一期抗日作战”.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怒潮的推动以及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在这个阶段中,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是比较积极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动员抗战的谈话,表示了反对日本扩大侵略的强硬态度.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明了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立场.8月16日,国民政府下达国家总动员令,建立战时体制.与此同时,国民党确定的对日战略方针是:“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的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也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争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俟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具体口号是“以空间换时间.”为了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为了实现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国民党迅速建立了战时体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国民党地方自治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自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规模宏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它起自1929年国民党三大,止于1946年“制宪国大”,前后历时18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其结果却是“成功之处甚少,失败之处太多”搞得“县政一塌糊涂”。它的实行加重了当时农村的经济凋零和人民的怨恨情绪,加速了国民党政治、经济的崩溃,成为国民党统治在大陆迅速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4月3日,在台北的“开南商工”操场,国民党副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正式当众宣布角逐国民党主席,正面挑战国民党副主席、“立法院长”王金平,这标志着“王马之争”公开化、表面化。尽管两人都公开宣布把这次主席位子之争定位为“君子之争”,但由于这场“君子之争”关乎国民党的命运以及台湾政局的走向,自然而然就充满了“火药味”。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执行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方针是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形势提出来的。一是给日本军的物力、人力以严重消耗;二是为开辟敌后战场减轻压力.为国民党争取到必要的“时间”。当时制定执行这个战略方针是正确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福建社科情报》2004,(6):F003-F003
10月份 22日台“行政院”召开记者会表示,对国民党不当党产进行法律诉讼,10月底进行第一波行动。锁定中广名下的两笔现值12亿的土地要求返还,国民党方面表示,将组织律师团护产。  相似文献   

7.
张利杰 《人文杂志》2023,(11):130-140
1936年前后,晋绥两省成为中日交锋的前沿地带。中共把“经营山西”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国民党则将两省视为南京中央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联手抗日的重要阵地。然而,国共两党并不了解对方的抗日谋略,中共为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倾全军之力东征山西,国民党则因担心日本势力插手而欲从速阻拒东征的红军。国民党中央军大批开入山西后,中共为保存抗日力量主动撤回陕北,待陕甘后方稳固后再东向抗日;国民党则顺势将中央军留置晋绥周边,悄然转化为防日的国防力量。东征之役虽是一场内战,但其缘起、过程和结果都深受国共抗日筹谋的作用。它客观上改变了双方的抗日布局,影响了两党的关系走向以及全面抗战初期山西抗战格局,在抗战史中具有一定的枢纽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7,(1):F0003-F0004
2006年12月 1日国民党人士透露,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密会商讨北高市长选举和国、亲合作问题,但马、宋对此予以否认。 4日被台检方通缉的“枪击案”关键人唐守义称,自己“离开台湾是由台检方策划的,‘枪击案’的笔录也是检方一手导演”。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研究余信红1935年,华北危机日益加深,严重威胁和动摇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全国人民抗日救亡共赴国难的呼声,国民党及其政府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对日抗战,以及英美开始逐渐改变其过去对日所采取...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通过文学和社会调查的方式,塑造了人力车夫"被救济"者的形象。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京后,国民党北平市指导委员会设立了总工会,人力车夫被组织起来,运用政治方式予以救济。在总工会支持下,他们向市政当局请愿、示威,获得了一定的权益,但是,人力车夫不过是国民党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在总工会内部政治斗争中,人力车夫借机酿成了一场打砸电车的全市规模的暴乱,被军政当局坚决镇压下去。这场暴乱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人力车夫对于威胁其生计的电车的仇恨,而这点又恰恰是知识分子和当局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5月24日,国民党、民进党的“五都”参选人各自就位,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前哨战正式开打。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落下帷幕。马英九以72%的绝对优势票数,赢得国民党党主席的宝座。8月19日-20日,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马英九正式就任党主席,并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中常委。  相似文献   

13.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7,(4):F0003-F0004
六月份 4日马英九宣布,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为主轴,并写人党章。  相似文献   

14.
武都起义述评李民效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119军在武都起义,陇南重镇武都和平解放。对于这次起议,史家著述甚少。本文不揣冒昧,试对此起义的发生及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起义的原因1、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及119军在扶眉战役中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王静“两广事变”又名“六一运动”,是由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领袖陈济棠和李宗仁领衔,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而于1936年6月1日发动的一次反蒋事变。事变历时三个半月,终以蒋介石与广西地方实力派签订条约而和平解决。自国民党开展“...  相似文献   

16.
华北事变后 ,国民党对日政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政策的变化 ,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形成全国抗日局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使国民党对日终止妥协 ,走向抗日。  相似文献   

17.
乡村建设是梁漱溟为复兴本真儒家人生和解决现实中国政治、经济问题而得出的一个结论或方案。这种初衷与国民党原无相关之处。因而梁漱溟从主观上一直力图摆脱国民党对乡村建设的控制,竭力避免乡村建设成为国民党加强官僚政治的工具。无奈乡村建设实验权和财权一直仰给于国民党,梁漱溟又不愿与国民党发生直接冲突,因而最后乡村建设逐渐偏离了其理想设计,落入了国民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12月3日,台湾将举行县市长选举。到10月6日台湾县市长选举登记截止之日,共有77人登记参选21个县市长。其中民进党在19个县市推出20个(王拓登记但不选)参选人,国民党20人,新党1人,亲民党4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者30人。依目前岛21县市的蓝绿版图分布,大致上是南绿北蓝,各占一半。嘉义市原不属任何一方,市长陈丽贞带枪投靠,被民进党挖走,目前21县市中民进党拥10县市,国民党籍县市长也有10位,台东县长在蓝绿之间摇摆,双方堪称平手。  相似文献   

19.
许双选 《新疆社科信息》2004,(4):36-40,F0003
五月 1日 乌石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日 农业部督导组高度评价我区春耕生产工作。6日 昌吉市投入4亿元改善城市容貌。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出访马尔他,与马尔他总统阿达米和总理、国民党领袖贡齐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20.
从各方面的信息看,8月20日结束的国民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应该说是一次成功的会议。顺利实现了“世代交替”,年富力强、形象清新、人气旺盛的马英九就任党主席,他表示要继承前主席连战的两岸政策和对大陆的访问成果,反对台独,坚持改革,誓言2008年夺回执政权。这次会议,连同此前连战主席大陆“和平之旅”、实现历史性突破一起,可以视作国民党新转机的两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