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要求更高 ,任务更艰巨”。因此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明确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全国一样实现了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 ,实现了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 ,虽然这一水平不够稳定 ,但仍具有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可行性。目前 ,稳定低生育水平既有有利条件 ,也有不利条件。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 ,且有利条件带有客观特征 ,即主体上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并已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主导地位 ;而不利条件则带有主观特征 ,即主体上人为的因素较多 ,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可忽视的因素和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方面 ,因此 ,不利因素的转化 ,重在人们主观方面的努力。在此条件下 ,稳定低生育水平一要稳定和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二要加快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也具有国际意义。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加强人口统计学的研究 ,必须科学地掌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低生育水平会有一定的负效应 ,要用科学的价值观全面衡量低生育水平的利害得失。总的来看利大于弊、利多弊少。低生育水平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四方区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核心,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大胆改革创新,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合法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037‰以内,已连续十五年实现人口负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山东省诸城市的实践看,我认为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强化三种力量,提升三个水平   中央《决定》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人口形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阐明了进一步解决人口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从诸城实际看,要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必须针对新时期新特点,进一步强化三种力量,提升三个水平:   1.强化领导力量,提升领导工作水平。降…  相似文献   

6.
稳定低生育水平 理性与实践的思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稳定低生育水平进行了界定 ,认为在 2 1世纪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定义低生育水平为等于或低于更替生育水平。作者还结合我国 30年计划生育政策演变的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理性的思辩 ,并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0年实践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7.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0年3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是未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然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涵义是什么,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这是应当界定和明确的问题。  事实上,90年代中期当我国生育率水平刚步入低生育水平行列之时,不少专家学者即对我国的低生育率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中既有低生育率的理论探讨,也有中国低生育率后果的方方面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有现实意…  相似文献   

8.
自70年代初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以来,陕西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期。21世纪初,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本文就陕西的低生育水平现状、存在问题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不利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强调要充分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必须克服盲目乐观情绪,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赋予了人口计生工作新的时代内涵,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通过学习研究,笔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以及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我省的低生育水平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对于因地制宜地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并将我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我省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特征及稳定低生育水平应正确处理好的若干关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人口学会稳定低生育水平研讨会是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届省委五次(扩大)会议精神,研讨新形势下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稳定低生育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已进入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新发展阶段,从可持续发展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必须把已出现的低生育水平稳定住。我国已经是低生育率国家,但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来看,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使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起来,积极寻求扩大内需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结合点,增加计划生育的政府投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处理好稳定现行政策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山东省临朐县为实现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坚持把宣传、管理、服务作为实现“稳低”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浙江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总和生育率处于更替水平以下,目前已处于超低境地。浙江的低生育状况与全国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浙江的生育水平虽然很低.隐藏着反弹的可能性,与全国同样有一个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从浙江的实际出发,生育率应稳定在一个适当而合理的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重心应放在温、丽、台、衢地区,在城市应加强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稳定低生育水平及其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稳定低生育水平会时养老保障产生重大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农村,究其实质还是养老保障问题.因此,要认真研究稳定低生育水平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田敏 《当代人口》2001,(1):27-2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是当前以至今后10年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完成稳定低生育水平这样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关键。本文联系计生工作的实际,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冬梅 《西北人口》2003,(3):13-15,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在更替水平以下,这是我国长期实行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机制等原因,要保持和稳定目前这种低生育水平是艰巨的。本文从影响生育水平的若干因素、我国目前出现低生育水平的原因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难度出发,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村是一个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基本达到制度化的村庄.文章考察了自发性控制力、诱导性控制力和强制性控制力在维持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作用机制,并得出东村的低生育水平仍然不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稳定现行的低生育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以及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等等,笔者认为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因为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仍然在农村,在基层,在村一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