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作为文本符号的"海子",是90年代诗歌重要文学符号之一。海子的诗学价值与范式意义影响了90年代以来的当代诗歌创作,具有标杆性的影响与研究价值,其精神背景对当代文化、信仰重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西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被评论界所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期的"新边塞诗"。当时的"新边塞诗"以其英雄主义的浩歌崛起于诗坛,它与古代边塞诗的诗歌风格一脉相连。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西部诗歌虽然被边缘化,但却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摆脱了"新边塞诗"的局限,它所呈现的审美趣味更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这一特征显示出当代西部诗歌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但过于"西部精神"强调却使这特征的丰富内涵长期被遮蔽或忽略。  相似文献   

3.
绿岛 《云梦学刊》2004,25(3):68-69
面对当前扑朔迷离的诗歌现状,面对21世纪大潮的冲击,诗歌向何处去?摄影文学及摄影诗的的崛起,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目前,摄影诗歌创作的繁荣和队伍的壮大,代表着诗歌潮流的发展方向,摄影诗歌肩负着对传统诗歌的某种拯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与语言的关系最为密切,诗歌在观念、形式、技巧方面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台湾诗歌自光复以来经历了"战斗诗歌"、现代诗、乡土现实主义和多元化时期几个阶段,在诗歌观念与艺术上几经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也都首先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可以说,台湾当代诗歌史就是在诗歌语言方面不断实验探索的历史。从语言出发应当能够窥见台湾当代诗歌演变的主要秘密。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革前期与后期重要的文学现象,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和抒情模式,两者都是文革时期主流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政治语境和文化根源上看,红卫兵诗歌与天安门诗歌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天安门诗歌是文革主流文学的寻常组成部分,它不能承担揭开新时期文学序幕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的研究看,讨论诗歌批评的著作与文章并不少,大多集中在批评的意义和评论诗坛现象上,缺少对诗歌批评的历史观照和互动考察,忽视批评实践的体验与总结.当代诗歌批评是否有传统可循?当代诗歌批评是否真正介入诗歌写作或诗歌事件?当代诗歌批评该从何处展开?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诗歌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勾勒,指出当代诗歌批评具有无根性特点,它在借鉴中外批评传统的同时,仍然在摸索新的批评方式,是批评大树上的一枝.当代诗歌批评介入诗歌写作和诗歌事件的力量不足,面对诗坛问题缺少锐气与勇气.诗歌批评是无边的探索,大学是诗歌批评教育的发生地,多种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品质的批评者,促进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傅天虹先生是当代华文诗坛有影响的重要诗人。他以自己鲜明个性的诗歌创作和系列诗歌工程的建设,予以了新移民文学实实在在的内容。他凭借独特两岸三地的丰富生活孕育了他的诗情诗意;其特有的文化身份带来了他深邃的诗思,书写了一个坚强奋斗者的执著人生之歌。同时,他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其敏锐的感触捕捉生活本身丰富的细节,形成了自己朴素写实中透视的象征,现代意识中包孕的传统人文的诗思和诗的意境之美。他的努力丰富了当代华文诗歌,推进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佟晓梅 《理论界》2008,(6):142-143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它的文学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尤其对诗歌翻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对诗歌翻译和欣赏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从功能对等角度把握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0.
所有社会形态中最适合诗歌的是农业社会。当代信息社会时间和空间被精算和无限压缩,短制速成的快餐文学成为优选,诗歌变为在信息高速路两岸慢跑的风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制约下,当代诗歌语言形成了自我式语言主导、情感性减弱、常用意象偏离和生活化与陌生化矛盾等几个特征趋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古代学者对诗歌体用的几种主要认识之基础上,考察了诗歌在说唱文学与戏曲文学中的体用现象,首次探讨了说唱文学与戏曲文学中诗歌为用的文体意义,分析了诗歌为用对于构成一种新文体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即可歌可诵的韵文性质、丰富多样的体式及其自由灵活的配置方式、多重并用的表现手法、取之不尽的资源宝藏.  相似文献   

12.
高博涵 《云梦学刊》2013,(6):110-114,126
在诗歌严重脱离人民,脱离现实生活,诗人把写诗当作个人情绪的宣泄或游戏的当下,广大读者纷纷离诗而去,导致中国当代诗歌坠入了低谷.平民诗人王学忠却用他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抒发真情,写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引起了诗歌评论界及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一个概念——“文革地下诗歌”的提出谈起,探寻边缘文学如何被重新发现,这种关注边缘的文学研究对于重写诗歌史的意义。对于文革文学而言,关注边缘,相当程度上就是关注地下诗歌,而对地下诗歌的研究带动的是整个当代诗歌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翻译都被视为各民族间文学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学活动。诗歌的翻译在翻译界、文学界都是颇受争议的,对于诗歌是否可以被翻译的讨论一直在继续。其实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诗歌的翻译是一种破坏性的重写活动。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诗歌书写偏离诗歌传统中的语言意识,语言中断了诗、思、道之同一的整体的表现意识.重视当代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强化中、西诗歌传统中的诗体意识,传承了中、西方诗歌传统的积极的表现元素,同时也拓展了当代诗歌书写的表现可能,推动了当代诗歌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反思当代陕西文坛长期缺乏对诗歌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办切入点,全面梳理与反思陕西诗歌30年的发展历程,指认陕西当代诗歌的总体成就,无论是不断涌现的有影响力的代表诗人,还是总体创作的质与量,以及在现代诗学方面的贡献,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方重镇,其真实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影响,无论在本省还是在国内海外,都并不逊色于陕西的小说与散文.进而指出步入新世纪的陕西文学界与陕西文化界,应该尽快结束陕西诗歌多年失于呵护、流离困顿的尴尬局面,从而使陕西文学整体性地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新时期,让历史的遗憾不再复生为遗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是从诗开始的,他的文学翻译工作也是从诗开始的。施蛰存的文学翻译主张兼收并蓄,但他更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他所翻译的外国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一直影响到新时期的朦胧诗。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的诗歌美学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语言中心论出发,他强调从玩味诗歌语言来感悟诗歌的审美价值;从诗分唐宋的解释中,他强调中国诗歌美学的双重价值意向;从中西诗歌的神秘主义感通中,他强调语言的妙趣与心灵的无限拓展空间。应该承认,钱钟书的诗歌价值论美学对于当代中国诗学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西南地区不少少数民族诗人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语言背景中 ,一方面他们与自己的母语保持着一种潜在的联系 ,另一方面又以汉语作为其创作的文本语言。他们以十分敏锐的语言感知 ,在外来因素 ,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表现形式的深刻影响下 ,以其叙述语言符号系统的丰富与更新 ,创作出的诗歌直接体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正在走向成熟的一种文本叙述模式。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太康文学中,陆机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作家,他的诗歌名重当时,评价至高。然自唐代否定六朝文学起,其诗歌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诟病其"呆板",或指斥其"步趋如一"。新中国成立后,评论界对陆机诗给予近乎否定性的评价,尤其是当代,其诗歌往往被视为"形式主义"代表,此种认识影响了现当代几部文学史的编写。因此,如何重新评价陆机诗歌,仍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