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的艺术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最重要的艺术学思想是关于象的论述:"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立象以尽意",此外,则是关于阴阳的学说。《周易》和《老子》一起,为中国艺术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易》博大精深的内容中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德育的重要性,并树立了"谦谦君子"这一理想人格形象,对其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于《周易》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研究其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其和谐思想包括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整体和谐意识,“保合太和“的最高和谐理想,“和而不偏“的中庸和谐观念,“自强不息“与“遁世无闷“的身心和谐等,均能对现实社会生活给予积极指导,丰富大众人生.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周蒙  相似文献   

5.
自儒家学者赋予《周易》卦爻义理以来,他们所针对的核心便是有一定物质基础、道德基础、社会身份的精英群体——君子。儒家借乾卦对君子处处规范,渗透出浓厚的精英管理思想,并且构建出一套可行的策略。即,君子做到有节制的自强不息、有反思的功成身退,自强与自治兼备,才能最终实现个人与整个社会的成功。以今来观,儒家精英管理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即规范性精神文明和自控性精神文明。其本质不在于辖制,而是让君子在不妨害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从而享受更大的上升空间与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母体。它将最高的和谐"太和"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以"贵时通变"的审美态度,在对生命本体的殷殷关注中体认出生生不已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7.
《周易》蒙卦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思想,其中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启蒙教育应及时抓住果行育德的教育时机;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蒙以养正”;启蒙者应注意刚中不过的立教原则;在启蒙教育中应注意举一隅三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周易》一书的性质,历代易学家均有讨论,且为解易者首要回答的问题。汉代易学家普遍认为《周易》为卜筮之书,魏王弼以玄学解易,重视阐发《周易》义理,批评汉易象数学,开启了以《周易》解人事之先河。宋以后,易学家关于《周易》性质的论点趋于公允,即认为《周易》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卜筮之书的形态存在,但后世之学易者应注重开发其明天道、人事之理。程颐、张载、朱熹、王夫之等即持此种观点。陈法继承了这一传统,明确指出《周易》为明人事之书。  相似文献   

9.
古籍经典 ,是先贤圣哲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想精华的凝聚 ,它们曾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缘于此 ,它们被历朝历代的先人们不断地刊刻、印行、传播 ,完整地保存至今 ;也缘于此 ,它们又被历朝历代的经学家们不断地注解、诠释、疏义 ,形成云遮雾罩、精粹与芜杂并存的经传合一、夹注夹疏的传世文本。古老的《周易》 ,便是这样一部意旨玄远、注疏铺天盖地、令今人难以直捷把握的天书。它雄居群经之首 ,本来只是西周前期巫史们求卜问卦的筮书 ,然而经过相传的文王推演、孔子疏理、以及兹后众多易学大家的注释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没有符号学学科。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即夏商时代,已有卜筮之术。它通过对一些特殊符号的运作,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其中已有符号学的萌芽。在夏代这种方法称为“连山”,在商代则称为“归藏”。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纪起),这一套卜筮之术形式更为完备,解释也日益丰富,名之为“周易”。后来,《周易》被推为六经之首。经过历代学者的注释与补充,其内蕴已远远超出了卜筮之术的原有性质,而具有精湛深邃的哲学、文学、政治、历史与社会学的内容,也包含有系统丰富的符号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末以来,后殖民主义理论逐渐被中国学者置于汉语语境之下进行研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不可避免地带上某种民族主义色彩。自1990年代中期至今,后殖民理论的中国话语总体上在朝着思考理性化和全面的方向迈进。文章简要介绍了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背景,并试图从理论评介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进入,描画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概况,并分析和点评了其中的不足,希望国内的后殖民研究话语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阅读者获取的视觉信息和头脑中储存的已知事物图式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图式也并不等同于狭隘的文化背景知识,它包括语言图式、语篇图式和内容图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篇模式分析、主位结构分析、主题词分析、句法分析、语境分析等语篇分析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激活相关图式,以此加快阅读理解的进程,从而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关于交际过程中的推理特征、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以及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阐述,对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话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广告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人文科学的不断进步,广告业迅速发展,对于广告语篇的深层解读也逐步引起了语言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理论对于解读广告语篇具有重要意义,又可为广告创作和欣赏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在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通常凭借认知语境与最佳关联的有效介入来实现话语的准确理解,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Parikh言语交际博弈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Clark & Parikh(2007)对话语回指博弈分析和回指研究的其它成果,利用博弈树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汉语语料中零回指的博弈分析,分析了汉语零回指形式化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衔接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包括语法和词汇两大衔接手段,前者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后者主要通过重复和搭配等方式。这些直观易辨的语言线索使衔接理论的框架得以明晰,为语篇研究提供了可以参照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式;同时,对语言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具有鲜明的提示作用,有利于语篇的产生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阅读、写作、听力等基本语言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周易》由《易经》与《易传》组成,从解释学意义上说,它代表了周易解释的两面,体现了“经传合流”的价值所在,但是,在周易解释的哲学化与民俗化过程中,易传与易经解释具有显著的对立倾向。重新理解经传合流的相互创造性,重新理解经传解释的相对独立性,以乾坤大德为基础,将正义论引入周易诠释学,无疑能够扩展周易解释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提出了提升公共政策质量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含义是双重的:(1)在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策略内部,这条道路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之下的“环式民主”———官僚制道路,也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下的社群主义的直接民主道路,而倡导在公共能量场中通过保证参与者话语的正当性,提升公共政策质量。(2)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间,这条道路避免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各执一端,而融合两者。  相似文献   

20.
章辉认为实践美学没有吸收西方新的人文科学知识而走向终结。但从西方20世纪现象存在主义、解释学、考古与系谱学、交往理论以及巴赫金的表述理论等对“话语”的张扬,表明实践美学提出的话语实践类型,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能融入到后现代语境之中,并超越了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从而使实践美学成为一种现代美学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