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公共产品短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离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尚存在着差距,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现状依然严重。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纠集着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表象背后是历史惯性、能力限制、博弈心态和制衡缺失的地方政府行为机理。  相似文献   

2.
语言国际推广:全球公共产品和国家公共产品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继鸣 《文史哲》2008,(3):125-130
语言国际推广最早是为国家的殖民扩张服务的,表现为国家公共产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进一步加剧,维护语言多样性、文化多元化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选择,在语言国际推广的国家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其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制度制约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 ,且结构不合理。这种局面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及制度背景。要改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必须改革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及城乡二元的税负体制 ,改革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机制 ,改革传统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城乡边缘区农户对政府公共产品投资现状的评价和农户对政府公共产品投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强度.结果认为,在过去5年间南京城乡边缘地区的乡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关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相对较多,对与农民自身生产、生活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公共产品投资偏少,从满足农户偏好出发,政府应当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资于社会保障型公共产品和公共属性比较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对农村道路、排灌系统、饮用水供给设施和医疗服务等公共产品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共产品、地区国际公共产品与东亚供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恺 《理论界》2009,(6):188-190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种重要理论,但是现实中纯粹的公共产品很少,有许多的产品是处于私人物品和纯粹公共物品之间.另一方面国际公共产品由于是霸权国所提供,而具有一些重要的缺失.因此,地区国际公共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公共产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惠芳 《南方论刊》2009,(10):45-48
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忽视逃避到正视强调。然而,在现代文明向农村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单中心的治理模式、财政危机、信息不对称和事权与财权相悖等因素使得基层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出现行为不当与不力,农村公共产品缺乏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当前基层政府应以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供给过程中,关注并处理好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公共行政改革的理性化实践带来了组织中个体伦理责任意识的下降,而政府官僚机构也因其内在缺陷在增进效率和保障社会公正方面,特别在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失效这一问题上饱受诟病。本文试图分析公共产品政府供给失效的类型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治政府供给失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理论解释无法面对真实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国内经济学界的许多学者从各种学科和角度对公共产品进行了区分和解释,这一解释也造成了对公共产品理解的混乱.这种理解的混乱表现为:一是对萨缪尔森公共产品内涵的不同阐释,二是从不同学科对公共产品分别理解,三是随意的将公共产品扩大化的解释.公共产品概念的厘清应该做到,首先不在以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特征确定内涵,其次避免从需求角度解释公共产品,这是因为公共产品需求函数的难以确定会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界定.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基石.从古典经济学家公共产品思想的深邃火花,到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均衡理论,直至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建立,无不体现西方经济学大师们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公共产品的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领域还需不断拓展,研究层次也需进一步深化,未来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制度安排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鹏 《学术研究》2001,3(1):62-70
公共政府就是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我国行政改革面临着从全能政府向公共政府彻底转变的历史机遇,这是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必然要求.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政府,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公众领域、私人领域三者的界限与范围,使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使政府在公共领域真正起到全面服务的作用;并同时使市场机制在私人领域起到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使混合企业与民营企业全面承担起提供私人产品的责任.建立公共政府的途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权力公共化、政府职能公共化、政府运行公共化、政府财政公共化、政府内部管理公共化、政府责任公共化,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全球市场化要求的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过度包装假说——对新股长期弱势现象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学者对长期弱势现象的研究,在思路上多数借鉴国外,我们对以往研究成果的评价重点也放在国外.我们认为,可以用过度包装假说来解释我国新股长期弱势现象.上市公司上市前一年每股收益与新股长期收益率呈现负相关,新股上市前后主营业务息税前利润率增长率与长期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从长期看,我国新股股价回调是必然的,由此产生新股长期弱势现象.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源远流长.本文简要回顾了其发展的几个并指出新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其人其诗 ,特别是内容丰富、历时久远的李白故事传说 ,它们广泛持久的流播、衍绎和再塑 ,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李白文化现象”。李白其人其诗的超常奇异性、盛唐时代的精神氛围和传统的士文化社会心态 ,成为这一现象的生成机制 ;“三型李白论”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透析思路。求解这一文化现象 ,不仅对李白研究有拓展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对于认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得以发展的前提保证.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能低下和供给主体错位等问题.当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并根据这两方面原因提出了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发展与资源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文章通过对国情分析,认为我国城市总体发展比例在50%~55%较为合适,并从科学编制规划、强化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稳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征信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供给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信产品是不是"公共产品"?如果是,究竟属于"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如果不对征信产品的属性进行确认,对它的供给方式就很难下科学的结论.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对征信产品的属性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的几种征信模式,探讨我国征信产品的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它以“和平”理念为基础,既体现了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本文就“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特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以及推进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重点三个层面对“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新世纪的国家发展宣言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强调"实践"在变革传统哲学观作用和意义的同时,意味着马克思依然存在一种"形而上学"即"历史解释原则".但是,这种"解释原则"却被学者们所遮蔽了.因此,必须厘清这个"解释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行为科学时期公共行政学思想,按照主观主义、自然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一方面满足了对效率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对组织变革的需求,同时,对组织进行一些人本主义方法的研究,满足了对人性的需求。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这一思想在公共行政上则体现为与现代信息社会、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人本行政模式下公共服务的人本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中国文化特质角度探寻科诨形成的原因.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的挤压使戏曲形成了诗歌化的欣赏趣味,趋向雅化,并使戏曲产生重大的缺失.悠远的俳优滑稽传统则被作为争取观众,抗拒诗歌挤压,抵制雅化的必然选择.二者同时遇合于相对固定的戏曲形式,于是,科诨的产生就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