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任何一种经济基础,无不要求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领导道德为其服务;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由于阶级、阶层利益的不同,必然出现官德与民德的差异和矛盾;各朝各代,尽管道德规范不断变化,但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对领导道德的制约以及其他同一的、稳定的、反复出现的东西,这就是道德规律所揭示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精神的自律"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从"阶级的道德"向"真正人的道德"的转换是道德演进的一般趋势;"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是道德的归宿.  相似文献   

3.
臧乐源 《齐鲁学刊》2002,(4):119-121
物质奖惩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一直是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把道德建设和物质奖惩结合起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理论上看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把道德建设与物质奖惩结合起来 ,是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 ;从实践上看 ,把道德建设与物质奖惩结合起来 ,是推动道德建设的有利杠杆 ;从实施上看 ,道德建设与物质奖惩相结合 ,要有规划、有制度 ,注意方式方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 ,要不断总结道德建设与物质奖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道德失范·道德成本·道德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视角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道德成本的利益权衡及道德补偿激励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视角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道德成本的利益权衡及道德补偿激励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利益协调有经济协调、政治协调、法律协调和道德协调等基本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道德规范入手,通过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背离的根源、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离不开道德这一“支持性资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等,来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益矛盾的协调离不开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群体分化组合是一种客观现象.从政治道德的视角看,社会利益群体的合理分化将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利益群体的过度分化则会削弱中共执政的道德基础,挫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道德动力,危及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治理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与道德建设问题备受世人关注且亟待有力的回应。正确面对和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问题,这是道德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当前道德领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道德建设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其间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国际环境变化的反映;当前中国的道德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其中一些道德问题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当今中国的道德问题其直接诱因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把经济利益的思维模式用到道德判断和社会行动能力上。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道德治理问题:一是树立信心和决心,二是提升信念和信仰,三是倡行共建和共享,四是坚持"守"为"并行,以"守"为先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陈书纪 《南方论刊》2011,(10):72-74
集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来的,它的内涵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了保证集体利益的实现,在必要的时候要牺牲个人的利益,维护集体的利益,最终目的是集体中每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础,传统文化中的群己观是它形成的思想基础,近代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运动是它形成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它形成的利益基础,此后,集体主义道德才成为全社会普遍遵行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三大困惑:一为对道德价值的怀疑、否定,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抵触,三为道德准则与道德行为的相悖。破解三大困惑的思路,一是要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道德价值被颠覆的威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用一元主导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二是要培育道德情感,从形式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上着力创新;三是要努力营造公正公平合理的社会大环境,通过多种社会途径促进道德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是从自然、社会、思维三者统一角度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道德标准是从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经济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规范,来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价值标准。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总是按照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求得自身发展。一部文明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和潜能不断展现的历史,这就决定了评价社会进步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其正面效应,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其弱点和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集体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能够统一的。从理论上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的双重性质,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的合理解决提供了客观的逻辑依据,从而能够产生包容二者统一的集体主义道德。从现实形态分析,集体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道德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把握道德资源的需求、供给与消耗规律是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的前提。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必须刺激道德需求的增长、扩大道德供给、遏制道德资源的不合理损耗,其中的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以合理的道德赏罚机制为主的社会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儒家道德与近代西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确立起来的道德体系有着明显差异。前者强调道德的内在性,认为道德是人的本性;后者强调道德的外在性,也即功利性,认为人们追求道德是为了得到利益。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应当充分吸收两种道德观的精华,对道德的内在价值和功利基础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要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其利益有关”。稍为有点理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马克思的名言,是他用以分析阶级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视角。他是为反驳剥削阶级思想家脱离实际的道德说教和唯心主义天才论而提出的。他要求人们在分析阶级社会时,不能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而是要透过各阶级的思想动机去发现思想动机背后的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关系。正是在这一前提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阶级运动的规律,把社会历史观建立在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然而,这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始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道德辩证关系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国策过程中 ,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道德是立法的价值基础 ,是执法和守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条件。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不断加强道德教育 ,尤其要从娃娃抓起 ,开展自爱—他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经济本质是关系到经济伦理学成立与否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只有从本体论意义上来解读经济的道德本质才能取得认识的实质性突破.但是,经济道德本质由于利益分化、阶级存在以及其他复杂的原因而遭到异化.因此,经济的道德本质的回归,不仅需要范式转换,更需要从道德资本、道德生产力和道德竞争力等三个层面进行实践性介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18.
道德建设要深入良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的人.从根本上说,人的道德状况决定于社会.而社会是人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风尚又决定于个人,决定于人们的良心.良心与社会道德的具体形态相对应,有亲情良心、公共生活良心、国民良心、职业良心、阶级良心之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制约,形成个体道德自律、自制的完整的良心体系.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改善人们的良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民道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标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最直接、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公民道德水准从根本上取决于公民道德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我国公众道德水准的变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确立与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取决于对个人利益的尊重与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自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不可否认,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肯定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合法性,承认了自利的价值意识,激发了亿万劳动大众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离开利益机制,市场经济就不是市场经济了,只要有市场经济,利益导向总是存在的,不可否定的,利益永远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初的动机,否则,我们又会回到无视客观物质利益的“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