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涛 《晋阳学刊》2001,(6):97-100
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是 :一、中国画的写意风韵 ;二、色彩纷呈的优美境界 ;三、咏史诗歌的时事感伤。  相似文献   

2.
叶舟作为近年来活跃于诗坛的西部诗人,他的诗作所呈现的独特的风格特色被许多批评家所提及,本文试图以叶舟诗歌的创作文本,从宗教性、民俗性、地域性、现代性和语言的速度感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以期对其诗歌做一个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代开元前期 ,政界、文坛的双重领袖张说 ,走在时代前列 ,引领文学潮流。重气尚奇是其最具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 ,意高、气盛、文奇是其散文鲜明的审美特征。他筚路蓝缕 ,革六朝之积弊 ,开一代之新风 ,在唐代散文史上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林平 《天府新论》2005,(2):125-127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杨牧 ,由于采用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长 ,其诗歌具有模糊美的审美特征。杨牧诗歌模糊审美的表现及特征主要体现在 :返朴归真———约定的模糊美 ;想象联想———构思的模糊美 ;以约驭博———内容的模糊美 ;储蓄蕴藉———意蕴的模糊美 ;意象比拟———修辞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5.
臧国书 《学术探索》2013,(2):140-142
富源水族“吞口”,造型独特,浓缩、概括了水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吞口”是图腾的产物,是驱邪镇恶的神灵;“吞口”是巫术的产物,被赋予避邪纳吉的功能;“吞口舞”是艺术的产物,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思维模式影响下的汉语言具有一种独特的模糊品格,这一品格使汉语诗歌的话语建构获得了极大的表现自由。汉语的模糊品格表现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其模糊效应为汉语诗歌开拓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在诗歌创作中,汉语的模糊品格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模糊话语方式,以语序错综造成的诗意凸显和浓缩、多义互生造成的诗意丰富和深厚、词语曲达造成的诗意含蓄和隐喻,都直接参与了汉语诗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7.
“妙悟”本是中国禅宗的一个重要概念,却对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从审美对象和审美方式两个维度对“妙悟”的审美特征加以阐释.首先,从审美直觉的特点方面来说,“妙悟”是一种以“智慧观照”和“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直觉活动;其次,从审美体验的维度上来看,“妙悟”以虚静坐忘为前提,主张虚实结合,强调从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之处切入.  相似文献   

8.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特征。作者通过对素质教育要义的分析,挖掘其审美内蕴,并在探寻这一内蕴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审美特征的外部表现作了概括。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其和谐特质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因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这一内蕴存在的根据便是人的爱美天性和时代对美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模式一开始就从教育目的、途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特征。它给予的启示是:应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喜剧不同的本质特征,概括出喜剧人物基本的审美特征为以丑显美、炫丑为美。喜剧创作的重点是着眼于“假”,通过人物假的表演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的真,从而揭示生活的底蕴,创造出特定的喜剧效果。而欣赏主体正是在对对象的以丑为美、炫丑为美的嘲笑和批判中自我观照、自我检查,完善自我人格;或批判否定对象并在对象的直观形式中肯定自身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六诗”之次第、演变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桂桐 《东岳论丛》2007,28(2):108-115
《诗经》中的赋比兴有三个层次:诗体(同风雅颂一样),表现手法,修辞格。学术界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诗序》到郑玄为诗体与表现手法互相牵混的阶段,但赋比兴作为表现手法却正始于此;从郑玄到孔颖达为第二个阶段,即只将赋比兴认定为是表现手法;从孔颖达到朱熹为第三个阶段,朱熹不仅认为赋比兴是表现手法,并进而认为是修辞格。《周礼》中对于“六诗”的排列顺序“风赋比兴雅颂”以及郑玄对“六诗”的解释并不是逻辑混乱,而是有其内在的时空关系的。赋比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较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作为修辞格与表现手法虽然起源早于诗体,但它们在各自的诗体中淬了火,增加了新的美学特点:赋由原来简约朴素又增加了铺张扬厉的特点;比是惩恶,美学特点是凄怨深情,一唱三叹;兴是扬善,其美学特点是委婉含蓄,余味深长。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代具有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特征,会毫无遗漏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服装上。每个时代的服装,都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出特定的审美意味。产生于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其审美价值取向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急需救亡图存而取便于动作、壮于观瞻;因迫于经济困顿而取宜于经济;因渴望国富民强而取师夷长技、中西合璧。这些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体现在服装的审美意味上,便表现为一种威武雄壮的力量美、一种经济实用的素朴美和一种中西合璧的时代美。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从意象及其审美特性入手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代藏族诗人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相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这可以说是当代藏族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从分析诗歌意象入手,并由此深入当代藏族诗歌,我们不难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代藏族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针对前人对苏颂应制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对其应制诗从体势、立意、笔法等审美特征方面进行细致探讨,并对其应制诗的题材、风格、律化进行分类说明,指出苏颞的应制诗对盛唐诗歌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恰当自然审美命题由艾伦·卡尔松提出后引起激烈争议,观点纷纭,带有明显的谱系性,并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征。通过对当代西方恰当自然审美谱系的梳理则可以看出,要想实现真正的恰当审美,必须在完善的整体思维框架下才有可能。它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有益启示是,与传统审美理论不同,自然审美不应再孤立地探讨审美问题,也不应再将知识、伦理、宗教等非审美价值彻底排除在美学研究之外,既要考虑到审美对象,也要考虑到审美者及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唯其如此,这种审美才可能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建筑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具有特球的审美特证,主要表现在实用性和艺术性,身份性和交际性,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统一。为使建筑艺术产生其审美效应,就应该注意建筑形象要与观赏人视觉心理契合,建筑需有与心理动型适应的和谐构图,以及需与人的观赏次序相适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校训应有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符号,承担着教育功能、服务和引领社会的功能;校训本身又是语言艺术,所以应该有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它应该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骨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器具类型之一。河姆渡骨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具的形制和纹饰上,这两方面正是骨器的形式范畴。形制是造型艺术的内容,纹饰则更具美学内蕴,它们已经是真正的艺术形态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们目前处于一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的“别现代”社会形态中,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契合了这种语境,这种语境塑造了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特征。在叙事上,网络文学构建了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同时共存、文明博弈的时空,不同文明既“对立冲突”又“和谐共谋”,体现出时间空间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呈现英雄化倾向,且英雄形象体现出多样化、凡俗化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后现代娱乐性价值追求、现代个人主义张扬和前现代宗亲伦理观念和儒家基本道德复归的杂糅、复杂而折中的别现代价值导向。在审美体验上,以根植于前现代中国文化土壤的“乐感”文化为根基,借用前现代文化母题,采取后现代的表现手法,生成了“爽”的审美形态范畴。这一审美形态范畴与大众在别现代时期多元思想涌动、内在对立紧张的社会精神结构下的需求相应和,体现了超越阻滞和有限、追求自由和无限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20.
陈仲庚 《船山学刊》2010,(2):151-153
元结在永州所创作的山水诗,为祛除官场的烦恼而钟情山水田园,这是隔;执着于辞官归耕的意念,一直思念着昔日平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将山水田园看作生命的归宿所在,这是不隔。两种情感的结合,形成了元结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