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两面性功能,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上引导和监控,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下,网络已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网络文化如同浪花阵阵,对正在冲浪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当代大学进入"90后"时代,学生更加开放的接触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是非不清的问题日益显现。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我党一向重视并紧抓落实的,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下的思政建设则不可避免的由幕后提到台前。  相似文献   

3.
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身发展。要发挥网络德育优势,应利用好这个新载体,努力发挥网络博客在改变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办好学生博客、教师博客以及师生互动博客。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生力军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络中丰富的资源和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以求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对新知识、新技术最敏感的大学生群体受其影响尤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积极应对,才能大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技术也令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工具、教学方式,对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起到了很显著的辅助作用。当前的网络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也发现了提升教学效果的新的创新性方向。在此背景下,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诞生,并且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以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探讨了有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在整个文化形态领域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它以自身独特的传播方式、强大的传播力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思想活跃、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文化对他们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何规避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相似文献   

8.
于洋  张传辉 《现代交际》2010,(10):224-224
互联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带来了巨大冲击。因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负面影响,采取应对措施,行之有效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华经典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这一庞大人群的文化母乳,更是我们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源头。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膜的当下,年轻人因为受到源于文化母乳的深远效应——文化熏陶、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潜在影响,他们对结合了中华经典文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现出颇为浓厚的兴趣,以及更容易信服与接受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丹  朱雄 《现代交际》2023,(6):114-120+124
网络语言作为最大的信息集散地,能够结合热点,加快教育信息传递;能够贴近生活,增强学生自我表露;能够整合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活力。网络语言具有即时化、风格化和知识显性化、通俗化等传播特征,其背后异质化、多元化的价值导向会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冲击与侵蚀,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要利用思政课堂主阵地,创新思政教育途径;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引领,提升学生思辨能力;要运用好新媒体传播优势,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人们手中财富的日益增加,各种思维和文化不断转变和重叠。由于社会的转型和价值观的改变,当代中国青年的流行风气和竞争文化正发生着改变。其中也有青年的竞争文化正悄然异变,传递着令人担忧的信息。究其原因,如何构建正确财富观,还青年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传播范式的革命,网络这个大型广场赋予了参与者狂欢式的审美体验。在青年网络亚文化中,节日庆典与广场狂欢充分体现了网络话语的精神特质,网络民主与在线自由彰显了网络话语的行为机理。网络主体的迷失与渴望自由的想象异邦,显示了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张力之下,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缺席的文化困境。在网络社会的自由与秩序之间,救赎之道在于建立一种富有弹性的张力,以人文关怀调解网络技术进步与人类生活意义的失衡。本文以网络话语传播为视角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德性作为青年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方面,其养成教育在当代正面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多重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为青年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系。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儒家思想尤其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具有多重的思想价值。儒家传统文化既注重德性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培养,又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来担负起对子女道德教化的责任,更关注在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中践行道德规范,这些都为当代青年的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意识形态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和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使青少年的网络意识形态态度出现了分化,认同危机加深。因此,厘清和考察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态度的含义、现状及其原因,并对其态度转变进行理论探究和现实分析,进而加强认同教育,是当今青少年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profile of Japanese youth which compares them statistically and sociologically with those of other nations. Next, I attemp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dolescent" and "youth," and explain the adolescent as a consequence of industrial society. I also try to divide youth culture into three types: partial culture, sub-culture. and counter- culture. Finally, I discuss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youth culture, primarily since the coming of the industrial age after World War 11. As examples of adolescent cultures, I refer to "Taiyo-zoku." "Zenkyoto," "Hippie," "New Young," and "Shin-jinrui." Among these, "Zenkyoto" and "Hippie" are important as counter-cultures; they reject the prevailing society and actively seek a new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dolescent sub-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has dwindled since the decline of the "Zen- kyoto" around 1970. Since 1980, Japanese youth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 The majority enjoy affluence and consumer goods, like the "Crystal-zoku," who are obsessed with famous brands. They are in the partial culture, and are oriented to super-industrial society. The second group is made up of those who have unique adolescent cultures. like the "Shin-jinrui," who are sensuous and highly responsive to information. They are in the sub-culture, and are oriented to the modified industrial society. Minority groups who take action to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and human rights, like ecological groups derived from the counter-culture movement, comprise the third category. They are in the counter-culture, and are oriented to post-industri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17.
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当前,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缺乏深入理解;具有学习的意愿,但实际践行不足;学习方式多元,且更青睐参与体验式学习。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渗透传统文化的机制和环境,使得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为此,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整合家庭与社会的各种资源,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好奇敏感、学习欲望强,渴望交流,但他们的思想、心理又不成熟,很容易沉迷网络、精神颓废,思想消极,丧失理想信念,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此,深入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指导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充分地发挥网络资源和平台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网络教育载体,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文化:诠释与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的定义随着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从青年文化的概念、青年文化的结构和文化批评范式入手,理解青年、理解青年文化,自觉反思青年文化的现代性困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