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欲望的起飞与节俭主义——社会双轨化中的欲望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轨制”曾经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用语,例如“价格双轨制”,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抓大放小”(所有制的双轨制),1998年房改中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可以说,“双轨制”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一种伴生现象。不过,在这里,我的用意不在于讨论“双轨制”本身,而在于从中引申开去,探讨一种更为一般的“双轨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职场扫描     
《职业》2010,(2):4-5
白领“雷人”辞职N种现象 都说现在工作难找,可是,雇主们最近也发现,有些刚走上职场岗位的年轻人,对给了他工作的老板却并不买账,稍有不满便递辞呈。《申江服务导报》归纳出几大“雷人”辞职现象。雷人辞职现象一:一名新员工第一天上班手机在路上被偷,故认为“开头不顺”,连招呼都不与单位打,从半路折回了家,单位打电话过去才知她不来工作了。  相似文献   

3.
主流社会对同性之间的性爱现象和当事人最普遍的称谓是“同性恋”、“同性恋者”,或称“Gay(男同性恋)、Lesbian(女同性恋)”,还有“别棍儿”、“基佬”等歧视性称呼。但这些蔑视和不认同都难以阻挡的是,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已经并正在浸入主流社会的机体。  相似文献   

4.
“保姆陪睡”现象,虽然“名不正言不顺”,却被社会圈子中越来越多人主动接受或渐进式适应,此种社会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5.
“因教致贫”是大多数贫困人群的共有现象,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大学,不仅自身面临着现实的生存问题,而且会导致整个家庭景况的雪上加霜。这一现象又可分为“因教成贫”和“因教返贫”两种类型,“因教成贫”是指原本不贫困的家庭把有限的收入尽数投入到大学教育中去,造成家庭生活窘迫、经济拮据的现象;“因教返贫”是指原本已经脱贫的家庭因教育投入,重新回到贫困线下。  相似文献   

6.
刘向上 《老年世界》2006,(23):15-17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将近七成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现象,有三成左右的成年人需要父母为其支付全部或部分生活费用,舆论称这一人群为“啃老族”。成年自立,本该反哺父母养育之恩的儿女为什么“啃”定爹娘不放松?  相似文献   

7.
刘锴 《当代老年》2013,(8):47-47
盛夏季节,由于气温升高,家人常会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身体乏力疲倦、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医生说这种现象叫“苦夏”。为了帮家人度过“苦夏”,我在家里“研制”了三种“冰粥”。吃过几次发现,“冰粥”确实有消暑开胃、治愈“苦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九现象”与晚节自珍仲迁现在,有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一些50多岁快要退休的干部贪欲膨胀,希图最后捞一把而自毁晚节。这一年龄段的干部,目前的发案率之高,发案面之广,令人震惊!人们称这一现象为“五九现象”。“五九现象”的内涵,从具体案例中可以窥见一...  相似文献   

9.
黄鸣 《公关世界》2008,(9):36-37
大家都知道“59岁现象”——许多国企的老总年龄接近60岁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盖因在60岁国企老总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他们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但在中国,“29岁现象”比“59岁现象”普遍得多。  相似文献   

10.
袁浩 《老年人》2011,(2):13-13
“严肃处理”一词现在时常出现在党政机关的公文中和领导干部的讲话里。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进行“严肃处理”,是严肃党纪国法的表现,深得民心。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严肃处理”不严肃的现象。比如,对某市国土资源局修建处级干部集体别墅群的“严肃处理”——给予该局局长行政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11.
小引 关于“超级女声”的讨论文献已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视角、内容和态度五花八门。本文不准备像其中的许多讨论那样试图对“超级女声”产生的各种现实的和可能的社会后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也不试图对这一现象的是非曲直做直接的道德评判,而是尝试从建构论和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对这一造星运动做简单的社会学分析,厘清其中不同社会关系的建构、变动及其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12.
动词后结果补语“上”“下”具有丰富而抽象的表意功能,这一对反义词在与动词结合组成动结式“V上”“V下”时,呈现出了许多不对应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相同动词与结果补语“上/下”组合成的动结式“V上”“V下”中,“上”“下”语义不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13.
焦虑新名词     
郭常展 《金色年华》2011,(11):12-12
官心病:近年来,心理问题对官员们的影响愈发明显,被称为“官心病”现象。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刘雪梅 《老年世界》2007,(10):43-43
有些老年痴呆症患者,白天还好,比较安静,可是一到晚上就开始躁动不安,大喊大叫,来回走动或出现幻觉等。这种现象被称为“黄昏综合征”,也叫“日落现象”或“落日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山寨”一词大为流行。日常生活中,时尚人士动辄日“山寨”,报纸杂志取标题简直缺了“山寨”二字就不行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山寨文化现象,自然也引起不少争论。高度赞赏者号称“无山寨,不销魂”,持保留意见者则冷言嘲讽——“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山寨”。到底何谓山寨,山寨文化又是什么?大家却又莫衷一是,简直成了文化无头案。  相似文献   

16.
《伴侣(A版)》2013,(12):52-52
“久视伤肝,久坐伤骨”。电脑一族长期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显示屏,长时间如此将会出现头昏、头痛的现象。如果肝气不舒,人的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出现高血压、消化系统紊乱等疾病,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所以说,电脑一族养生要从养“肝”开始。  相似文献   

17.
童佳瑾 《职业》2003,(2):49-50
随着社会各方面竞争的加剧,“重视招聘”、“重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招聘工作却是五花八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看重文凭,一张“纸”决定应聘者的命运;有的企业重关系,“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大胆地把“学历”抛到一边,看重“能力”。究竟哪个是科学的标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无从把握。上述企业招聘工作发展的不成熟现状造成了个体在求职过程中的诸多困惑:1.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还是“能力”?2.求职者应该如何才能为自己的身价增加砝码?3.职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送礼索官”现象,是不良社会风气在校园里的一种反映,是家庭教育世俗化的结果,是学校教育不公平的一种折射。我们应该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点所在,是教育价值取向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9.
谭玉玲 《职业》2013,(16):32-33
“集体迷失”是一种组织文化现象,是指最初因特定环境而产生的某种文化,在特定环境消失后,仍然维持之前文化属性的一种现象。企业文化一旦陷入“集体迷失”陷阱,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主动调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问题。很多大型企业从兴盛到衰败,都与“集体迷失”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为切入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80后”产生的社会背景,对部分“80后”心理品质进行了逻辑演绎和事实分析。文章从“80后”、“80后现象”引入,联系有关社会分工、分化、异质性理论,着重分析了部分“80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问题及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