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天明 《中华魂》2011,(8):47-49
《杂文报》2011年1月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党的名字谈起-复胡老绩伟》的奇文(作者丁弘,以下简称丁文).该文声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本来是主张把党名定为"社会党"的,但最终定名为"共产党","上了共产国际的船".其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2.
3月19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根据《关于组织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活动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09]216号)72.《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评选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对截至2009年11月30日已收录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栏目的教育部主管的期刊进行了评审。《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此项评比中获得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篇专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对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其知名作家进行了分析评价,而且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社会作用和价值问题做了客观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篇论文探讨策兰的情诗,分析和解释《玛丽安娜》、《科罗娜》、《回忆法兰西》和《在埃及》等诗。分析主要依据诗的文理走向,同时顾及策兰诗与欧洲文化和其他现代诗人的关系,突显诗文基本要素,建立情、水、梦、死之间的有机构架,勾勒此类诗的深层结构,使晦涩难解的诗有可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曹丕的《典论·论文》提供了许多新内容。"诗赋欲丽"把诗赋文体的审美和娱乐功能推到极致。但作于建安末年的《典论·论文》,其主旨却是要消弭受儒家经学浸淫至深的士人的抵抗情绪,使士人与世无争,惟以著述为追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清平乐.会昌》中批注中所说的"前面那首《菩萨蛮》",是指《菩萨蛮.黄鹤楼》。"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作者的慨叹:慨叹从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起,他跋涉了湘、赣、闽无数的青山碧水,而赢得的只是南线会昌一带的军事形势独好。"东方欲晓",借喻"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即将过去。"莫道君行早",不要说我主张突破"围剿","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过早。《清平乐.会昌》的主题思想是,"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作者于"苍凉"、"郁闷"之中,通过写景抒情,含蓄地预示中央红军主力必须及早作战略大转移———长征,到新的有利于红军发展壮大的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7.
继《论语的公理化诠释》的研究之后,对于《孟子》所开展的公理化研究与诠释,其目的是寻求"孔孟之道"的理路,以更好地探究梳理儒学一以贯之的"实质上的系统",并通过运用公理化方法的证明与推理,凸显出从孔子到孟子的系统、严密的演绎体系,揭示其内在思想脉络和逻辑,从而为儒学的现代转型探索一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廖四平  张倩 《东方论坛》2014,(5):126-128
正李建军的《文学还能更好些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以下简称《文学》)是一部论文集,除"自序"外,共三辑:第一辑由几篇论述文学批评的理论问题以及当代文学批评现状的论文组成,第二辑是几篇对有影响的小说进行"质疑性批评"的论文,第三辑包括几篇"反驳性的‘批评的批评’"和侧重肯定性论述的论文。总的来看,《文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敢于质疑《文学》所论述的对象虽然或为名家,如莫言、  相似文献   

9.
正汤一介先生亲自编定的《汤一介集》,收录其60多年学术生涯的主要专著、论文、随笔、访谈等,2014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约310余万字,分为十卷:第一卷《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为作者194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所作已刊及未刊论文汇编;第二卷《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为作者的代表作;第三卷《早期道教史(增订本)》,为作者的第二部专著;第四卷《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为作者佛学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正纬》刘勰采用了"折衷"思维方法。刘勰通过"擘肌分理"的过程,准确把握了谶纬为"伪"及其"诬圣"、"乱经"的"势"、"理"本性。由此之"正纬",其目的在于归儒经还之正宗。  相似文献   

11.
明朝军事家谭纶的抗倭功绩,以往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大量的史实表明,谭纶在御倭浙东和巡抚福建期间,亲自参加和指挥了数十次重大战役,创造并总结出了一整套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御倭战略战术,为平息嘉靖东南倭患建立了不朽功勋。因此,我们对谭纶在抗倭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童年经验与鲁迅思想及文学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研究虽然有一个逐渐从后期鲁迅向前期鲁迅、早期鲁迅推进的过程,但对给予了鲁迅思想与文学发生深刻影响的"童年经验"仍然重视不够。这种童年经验不仅成为终身守护鲁迅心灵的精神家园和他文学发生的原型与灵感,而且在沟通与越地远古先民的精神传承中,奠定了他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天性取向;同时在与自然、生命、农民的亲和中确立了他和底层民众(以农民为主体)的血脉相通的左翼倾向。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生与书为伴,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无所不读。他是出色的作家,更是优秀的“读”家。鲁迅对读书,有自己的思想:明确的读书目的,坚定的读书信念,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此文从阅读目的、阅读情感和阅读方法三个方面简析了鲁迅的阅读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朱熹在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张载的思想有较多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与他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是分不开的。朱熹对张载《文集》(朱熹多称其为《横渠集》)的校补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热情和关注;在他最重要的一些著作如《近思录》、《论孟精义》、《论孟集注》、《楚辞集注》中辑录了许多张载的“精义”;他还对张载最重要的著作《西铭》和《正蒙》作了大量的注释和评论。这些工作,对朱熹真正走进张载的思想世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灿若星辰,光耀千古,唯丘一人;汉唐帝国,儒术独尊;宋明理学,儒家为本;清末民初,尊孔读经;现代文明,<论语>为根;超越阶级,以人为本,跨越时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他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谈美,二是谈文学作品中的美。这两大部分实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对于后者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而后者作为具体实践的例子印证了前者。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将这两大方面分别独立论述,并非完全隔离之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有关刘孝标《广绝交论》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主要有天监七年、天监九年两种观点。考察刘孝标在天监年间的行迹不难发现,天监十一年是刘孝标生平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界,他由之前的汲汲于仕途功名彻底转向拒弃名利、向往隐逸。这一思想心态的蜕变,是《广绝交论》一文的基本创作前提,该文即作于此年。  相似文献   

19.
方东美是一位原创性的哲学家,晚年很重视佛学研究,对僧肇评价颇高.方东美运用西方现代哲学方法,通过中西思想的融汇,对《肇论》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重构.方东美把庄子和般若经作为《肇论》生成的两个思想基础,认为物不迁就是永恒哲学,空的本质就是真空妙有;把《般若无知论》作为《肇论》的核心,认为其构造了一个解释智慧本性的原理体系;认为般若不是一般知识,而是知识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唐代马邑(今山西朔州)苑氏为有名的文学世家,其中苑论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科状元。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其生平事迹知之甚少。近年新出土的一些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揭开其家庭及仕宦生涯的诸多谜团,并一睹其文学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