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3.
制度结构与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及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利用河南省的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分类测度了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并从制度结构场域视角阐释了契约关系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及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4类家庭农场的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地权制度不稳定对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4类家庭农场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交易制度场域内,各个契约关系人的行为对家庭农场运行效率和收益的影响及方向不同;家庭农场内部管理水平对所有类型农场运行效率提升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外部管理仅对规模养殖类农场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对江西省新建县、渝水区、丰城市、鄱阳县、东乡县五个地区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投入导向的DEA分析法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综合效率的大小较多地依赖规模效率,土地的适度规模已成为促进家庭农场经营有效率的关键因素,家庭农场纯技术效率水平比较低;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数量、投资规模、土地流转成本、农用机械数量、借贷资金、农用机械补贴和是否需要农业保险等因子对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建议政府需要对家庭农场给予政策导向,完善土地制度以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6.
基于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73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户农业新技术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农户非农收入、灌溉方式、农户参加合作组织的情况、参与培训情况和农户农业新技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户主的年龄、交通条件、获得资金难易度和农户新技术需求呈显著负相关,而农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设施情况评价、土地平整状况、农户农机操作熟练、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农户农业新技术需求无关。  相似文献   

7.
发展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家庭农场是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土地闲置最直接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炙手可热无疑是现代化技术的代表,探究家庭农场主对农业互联网技术选择行为对家庭农场实现现代化农业经营具有实际的重大意义。本文利用对河北省各县市经营规模超过100亩的家庭农场问卷及访谈调查的资料,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农场主性别、年龄等12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是否实施智能农业管理和农场主对互联网技术认可程度三个因素影响其选择新技术作用较强,对此提出促进我国发展家庭农场使用互联网技术应该提高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鼓励适当的经营规模,保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提高农业互联网技术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民增收,不仅关乎农户基本权益,更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利用4省774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偏差调整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分类检验,研究农户在经营业务与规模等异质性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组织环境变迁因素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资助项目确实与农户增收存在内在因果关联;无论获资助与否,资源禀赋条件对规模农户、蔬果种植农户的增收有益,但对小农户、养殖户的增收效果不显著;而粮食种植户一旦能获得政府项目资助,上述资源禀赋优势才会有利于其增收;参与合作社经营的带动小农发展与实现增收效果明显;办家庭农场、参与农村电商等形式对普通小农户、粮食种植户的增收效果不显著;规模农户、蔬果种植户增收可依靠发展农村电商、加入合作社与成立家庭农场的方式来实现。获得项目后,养殖业农户的收入与参加合作社、发展电商正相关显著程度会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地方和兵团240个棉花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为例,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了新疆地方和兵团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并从体制视角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兵团和地方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水平总体较低,地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显著高于兵团家庭农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产品成本收益率对地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土地生产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农技人员上门服务次数对兵团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兵团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于新疆地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观农场的调查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农场经营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对其进行剥离性分析是合理的。其中,农场主文化程度、粮食种植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农场到镇中心距离与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农场主年龄、农田块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等变量的影响则是多元的。18组家庭农场中,最优土地投入规模为8.13~8.40 公顷。为了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可以加快培育职业农场经营者,调整粮食种植补贴结构,构建高效农业技术信息传播体系,加强农场主劳动的协同性,增强经营者进入、退出机制的灵活性以及加大对有机肥、液体肥、低毒农药等的研发及推广力度,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为出发点,以2013年南京市家庭农场为样本,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分析多元化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能够显著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而政府补贴亦对家庭农场绩效有正面提升作用。此外,土地流转面积、流转土地使用年限、农技人员数量及农业机械数量均对家庭农场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由此,应鼓励与引导家庭农场从事农业多元化经营,在增加财政补贴投入的同时,引导农户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品牌创建与应用的主力军。采用1324个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品牌农业参与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解决自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PSM结果的稳健程度。研究发现,品牌农业参与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农场绩效提升,其中注册自有品牌的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最高;Rosenbaum边界敏感性分析显示,PSM模型选择及其估计结果是稳健的,结论可靠。进一步分析表明,产品质量管控体系规范化、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在品牌农业和农场绩效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家庭农场主不仅要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信誉,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还要加强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生产优质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夯实品牌化经营的基础;政府等相关主体则要加强农业品牌创建的激励和保护,提高农业生产者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由之路,还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文章分析了四川南充地区在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现家庭农场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美国家庭农场的成功经营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家庭农场经营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国主要省份家庭农场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以及Logit模型研究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性以及经营行业的代际传递性.结果表明:家庭农场表现出较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且家庭农场经营行业也存在显著的代际传递性;父代不同的经营模式会导致这种传递性的强弱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父亲经营农场、父母共同经营农场、父母至少一方经营农场、母亲经营农场;低人力资本家庭农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强于高人力资本家庭农场,大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代际传递性高于小规模家庭农场.基于研究结论,建议相关措施需要关注家庭农场子代的现实诉求,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配套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不同的支持政策,引导家庭农场创新式发展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南省305个家庭农场实地调研数据,对影响家庭农场主贷款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6.56%的家庭农场主对贷款评价为满意;农场主的文化程度、银行关系、家庭农场的示范等级、经营类型、经营规模、总资产、银行的服务态度以及政府的利率优惠政策对农场主贷款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家庭农场主贷款满意度影响程度最高的变量是利率优惠政策,最低的变量是总资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出明确、可行的家庭农场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视家庭农场贷款业务,为不同经营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贷款产品,调整家庭农场授信等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5年辽宁省"百村千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在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耕作方式、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灌溉方式、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采纳上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农药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技术可及性和议价能力,进而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选取文成县165个种植型家庭农场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泊松回归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与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关系及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用,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增强学习效应和提升认可度促使家庭农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且对于不同经营类型的家庭农场依旧会存在影响。从优化家庭农场主的农业经营培训体系、提升家庭农场主的社会资本水平、加强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合作组织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实现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流转,但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起来的规模化土地对家庭农场生存和发展的适宜度还有待考量。该适宜度可采用片数和质量、速度和持续时间、用地成本、权利清晰度、规模大小等关键性指标来衡量。基于以上指标,在家庭农场前期介入、集中土地阶段,会遭遇到集中连片土地难、农户不愿意转出土地而形成的“钉子户”、农户选择性流转土地、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在家庭农场正常运营阶段,会遭遇到农户单方面提高土地流转价格、农户选择中途违约或期限届满不续约、农地权利不清晰所造成的家庭农场土地被征收时补偿分配混乱等问题;在家庭农场退出、破产而放弃土地规模化经营阶段,会遭遇到家庭农场经营者违约退地、家庭农场规模化土地的再转让、家庭农场资产清算与债务清偿等问题。破解家庭农场各阶段在土地集中上遇到的瓶颈和障碍,应从明晰农地产权、创新农地权利流转模式、构建家庭农场经营者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等几方面着手,以达到降低家庭农场土地集中交易成本、用地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以及提高农户流转农地权利期限等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647份的家庭农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系统评估粮食型、非粮食型和混合型3种类别家庭农场效率及其差异分布,结果表明:2011—2016年家庭农场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0.75%,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变动,但后者贡献较小,规模扩张是TFP增长的重要阻碍;粮食型农场效率处于最低水平,非粮食型农场效率最高,3类农场差异显著。选择适度规模经营以提升规模效率、转变经营思路带动配置效率提升以扩大TFP的提升空间、持续推进对现有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着重提升粮食型农场效率防止非粮化倾向是当前家庭农场发展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