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机”意为天大的机密。从归类上讲,“天机情报”属于竞争情报的范畴,是竞争情报的一个类型。“天机情报”在含义上与“重大情报”“关键情报”“绝密情报”“战略情报”等概念接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鉴于天机情报来源的内生性、关涉的重大性、极端的机密性和高度的敏感性,必须对其进行严格保密,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天机不可泄露”,表达的是一种具有训诫性质的情报保护问题。最后,构建出天机情报发生—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2.
1931年日本走上了侵略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军部是法西斯化的主要推动力量.由于军部中央领导人一再调动,内阁也频繁改组,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政治领导力量始终不稳定”.但是应该说,在不稳定之中又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主要体现者是在陆军中握有实权的统制派.日本军部一向以陆军为主.进入30年代后,统制派日益成为陆军及其内外政策的支配者.因此,探讨统制派与法西斯化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及其主观意图,有助于进一步判明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会情报委员会的设立,是美国国会现代委员会体制走向完善的重要一环。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建立,在美国国会史上第一次拥有一个负责监督政府整个情报领域的专门委员会,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会常设特别委员会。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享有广泛的情报监督和审查权,主要包括:立法倡议权、预算监督审查权、人事任命"咨询权"及相关的调查权和传讯权。国会情报委员会因此成为美国国会与总统争夺情报决策权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构成了越战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国会权力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情报大国,研究日本情报文化是了解日本历史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日本情报文化具有敏锐的情报意识、武器化的情报信息、举国性的情报体制、扩张性的情报动机四个特征,情报文化的养成受到地理环境、孙子兵法、神道教、武士道与军国主义、社会等级、性格两面性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日本人卓越的情报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已然成为日本的经国之略与发展之策,了解和研究日本情报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发展及对外政策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前日本的舆论及情报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前,日本不仅大力扩军备战,还进行了大量的舆论与情报准备工作。舆论方面,主要宣扬“失之欧美,取之亚洲”,把侵略中国说成是“拯救亚洲”。情报方面,派遣大批特务潜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许多间谍机构,刺探情报,精心策划、准备了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6.
夏文辉 《21世纪》2001,(7):38-39
日本新任首相小泉5月9日在日本国会表示,他将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5天后,小泉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再次表示,将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他同时声称“不会因为外界批评而中止参拜”。小泉的表态立即受到国内媒体和亚洲国家舆论的抨击。 靖国神社为谁招魂 靖国神社坐落在东京千代田区九段,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神社始建于1869年(明治二年)6月29日,原名为“东京招魂社”,1879年(明治十二年)6月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的建立是与日本神…  相似文献   

7.
竞争情报的收集对于企业的发展,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互联网是现代信息交流与收集的最佳平台,从互联网上获取的竞争情报以其种类繁多,而且灵活、快速、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而成为企业的主要信息源。但企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网上情报时,务必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权力运行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传播,即以思想统制和暴力强制并用的手段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思想统制和暴力强制手段的理论渊源是百家争鸣时法家“法”的强制和儒家“礼”的引导思想。秦始皇的暴力强制与汉武帝的思想统制为后世历代帝王所效法。历代统治者一方面结合仕途,用儒学思想统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另一方面又以暴力强制手段禁书、禁私人修史、禁报、大兴文字狱,控制传播。专制政府对传播的控制导致社会信息流动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情报源。其情报价值在于一将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既立足为本(院)校教学、科研服务,又面向社会,为改革开放服务,学报本身就具有收集信息的作用,其情报价值又有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之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统计型反馈方法对黄金情报用户情报工作的现状、所需的情报源、情报内容、情报类型、用户获取情报的渠道及感兴趣的服务项目6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统计结果,总结了黄金行业情报需求的规律与特点,提出了黄金情报机构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情报与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信息、情报分别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尤其对情报,明确区分了情报与科技情报,指出情报既不能混同于普通信息,也不能囿于科技情报的狭小范围,对情报的范围作了界定;提出“情报是被当作社会集团竞争手段的那部分信息和知识”,指出情报工作的目标在于“采用各种常规和非常规的手段,搜集竞争对手方面的、与竞争活动密切相关的新信息和新知识——情报,并及时传递给己方情报需求者”,从而揭示了情报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适应改革的需要,日本片山内阁建立了一个由全国各学科的科学家代表组成的“科研制度的改革和复兴委员会”,并责成其向政府提出建立国家科研机构的未来规划。经过讨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日本人侦察中国之严密可谓登峰造极。笔者近年以来一直在利用日本国会图书馆以电子图书形式公开的明治时期的日本各类文书档案,这些档案涉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方面面状况的观察以及分析。通过阅读这些档案,我们会发现明治日本对于大陆的野心是在以侦探的基础上步步营造出来的。甲午战争尤其海战期间,日本之所以处处得心应手,而中国之所以处处防不胜防,其功劳之大半可归于周密的情报侦探,即日本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策略发挥到淋漓尽致。笔者利用上述日文资料,详细解析了日军在甲午战争尤其海战期间所组织的情报侦探工作,并指出这些情报对于战争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的复杂性致使对网络内容的管理难度增大.随着律师集体维权现象的增多,案件传播中律师微博言论的管理问题也愈发引人注意.文章提出从主体角度管理网络舆论的对策,认为对于律师微博言论的管理要借鉴“善用善管媒体”这一党和政府媒体执政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并做到持之以恒.律师微博言论虽然有可能影响司法公正,但是司法公正只有在遭受到“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时,对于律师微博的言论才有必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限制.除此之外,主要应通过强化司法机关在信息传播中的责任,采取技术手段与鼓励律师自律等方式来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推行服务于日本侵略战争的经济统制政策,伪满洲国政府在日本的操纵下,于1937年颁布《商工公会法》,将原有的中国商会和日本商工会议所统合为商工公会。为了配合伪满洲国经济统制政策的实施,伪满商工公会组织了对地方经济的调查活动,建立了以参事会为核心的物资统制配给体系,动员了包括儿童在内的伪满洲国群众服务于战时经营与代用品生产活动。在参与经济统制、处理伪满政府与工商业者关系的过程中,商工公会呈现出利用旧有的中国商会网络增强统制能力、以完善经济统制体制为目的的帮扶工商业者及侵蚀以中国商人为主的小工商业者利益的特点。文章通过对伪满商工公会的考察,揭示了其在伪满经济统制中服务于日伪当局经济控制和掠夺的本质,为探讨沦陷区工商业团体如何被日本利用于经济侵华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对情报产业的划分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文章从“广义”的角度对情报产业的具体划分及其行业关系作出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并提出我国情报产业化道路的四大走向.  相似文献   

18.
1853年,美国海军司令佩里率舰队扣关日本,迫使日本仓皇开国并签订条约,结束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通 过对“黑船来航”事件始末、幕府朝廷和有志大名对来航预告情报的动向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日本开国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 性。其主要原因在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外扩张,日本被卷入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可避 免;日本幕藩体制的松散性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升级影响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面对外来势力日本早有危机意识, “黑船来航”之前具有开国倾向性的言论也已萌芽;日本“边缘”性的传统文化利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尤其对西方文化思想的 吸收使得日本知识分子进行了反思与觉醒,催生了冲破封建牢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日本从1950年进入了经济高速度发展期以后,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于是,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就从静态阶段进入了动态阶段。1958年成立“城市化研究委员会”,1968年成立“城市地理研究委员会”,促进了城市化研究工作、及情报交换、成果交流。本书是日本近二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的职能正在发生新的变革 ,由“收集管理图书”转为“新知识、新信息的发布中心和集散地”。这对图书情报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详细阐述新时期图书情报人员应具备素质的基础上 ,提出了搞好图书馆工作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