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从严治党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毛泽东管党治党中蕴含着“从严治党”意识,邓小平明确提出“从严治党”理念,江泽民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胡锦涛将“从严治党”纳入党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中,习近平将“从严治党”提升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在从严治党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根本,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保障,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关键,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力量源泉,反腐肃贪是重要利器。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能够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世界其他政党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齐自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18-21
从严治党一直是党要管党中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是治本之策.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是要唤醒党员党章意识、底线意识、敬畏意识的个体对从严治党的认同感,形成教育、制度、执行、监督"四位一体"的党建合力;努力构建、培育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履行党的纪律与政治规矩,从而提升和优化党的纪律建设的软环境,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叶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8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创新成果,其分别从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等4个方面明确了主体责任的核心意涵,蕴含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权力和责任对等、多种类型责任协同的内在逻辑。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管党治党提供了科学路径,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内在动力,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组织肌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执政信任,拥有执政资格的必然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较之以往有其自身的规律,主要表现在必须增强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必须恪守政党治理的威严性、必须把握政党治理的系统性、必须坚持政党治理的长期性、必须维护制度治党的权威性以及必须提升思想建党的有效性等六个层面。深入研究、探索和遵循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加强和改善执政党自身建设,重塑政治形象,提升执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96年以来,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严明纪律作为治党利器.从革命战争时期强调严明纪律到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从严治党,再到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治党管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从严治党贯彻始终、思想教育常抓常新、正风肃纪永葆本色、严明纪律依规治党、从严治吏纯洁队伍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做出了战略性部署,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应充分借助后者大势,科学借鉴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相关成果与经验,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坚强队伍,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6-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性课题作了诸多论述。基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管住"关键少数";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牢防腐拒变的制度笼子。这为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党的政治本色,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了价值追寻。 相似文献
9.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示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落实好讲话精神,就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林庭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4):1-6,222
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实践的关键,它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创新的论析可以发现: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要继续执好政,关键在于执政方式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吴东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7-1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以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创新中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姜牧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2):14-17
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最本质要求,是共产党有效执政的生命线。党的先进性,对于共产党有效执政的作用是具体和历史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在党的执政理念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体制、执政方略和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资源拓展和执政环境建设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上与时俱进;必须在党的执政主体建设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西方“政党衰败”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兴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42-47
针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化,遭遇了从思想、组织、功能到运行格局的全方位危机,从而引发了“政党衰败”的情况,指出这是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现代技术政治的广泛运用、非政府组织等新中介的挑战以及政党的自我变革所带来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应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从而不断地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5.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苏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主要提供了组织指导、物质保障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在苏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很快成了组织和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支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班惠英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它是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念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宗教问题的基本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是阶级社会里的上层建筑的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双重作用的观点;另一方面,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创新,它科学分析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真实含义,突出了宗教的积极作用,强调多纬度、全方位地分析和对待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吉彦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9-82
党的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很明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属于理论基础性质的指导思想,而“三个代表”则属于现实的具有直接意义、行动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为了体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层次性,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合并、概括、抽象为一个新概念——马列毛邓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乐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5):3-6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就是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的方法论原则,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共在局部执政的13年中,主要在民主宪政、廉政法制、民主司法和经济法制等四个方面加强了民主法治建设,成效卓著。它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也为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312-320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批判借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起点,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兴衰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坚持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为民”宗旨的新要求。当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还存在着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因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要着力克服妨害以人为本思想的观念和制度,不断拓宽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形式,将以人为本思想具体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并贯穿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执政观,努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