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首先通过歧义与模糊、笼统的对比,说明什么是歧义。然后根据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最后,主要从语音、语法、语义、上下文、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消除歧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英语歧义现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英语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排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歧义现象分为词汇歧义、结构歧义和话语歧义 ,用交股模型和图式理论来分别解释词汇歧义和话语歧义的理解 ,用即时处理原则和后封闭策略来解释结构歧义的理解 ,同时讨论了英、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理解认知过程以及歧义现象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语法、语义、语用角度划分英语歧义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来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将英语歧义分为语法歧义、语义歧叉、语用歧义三种类型.句法多义及多层次性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及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研究汉语歧义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性质、条件、范畴等方面论述歧义和多义的区别 ;主张从分析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 ,按照三个平面来归纳歧义的类型 ;大量实例表明句法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语义上的多义性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 ,可见歧义现象把句法、语义、语用这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性歧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分析了歧义句中词汇歧义、句法歧义、话语岐义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措施.同时,也指出只要使用得当,歧义也能产生一定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英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语境对歧义的制约作用 ,援引词汇歧义与结构歧义的一些实例来论证语境对于制约、排除歧义的作用以及语境与语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运用过程的各个层面如词汇、结构、语用等都会产生歧义.本文着重探讨了长期以来不为人重视的语用歧义,分析了其性质、表现形式以及语境与歧义的关系,指出语用歧义是一种较之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更为细微,复杂而又更为普通的语言现象,对语用歧义的准确理解必须依赖语境以及语用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言中的性诉求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目前广告语言中存在着“擦边球”的现象。本文以“玩美女人”为例,探讨了形成歧义的原因:多义词引起歧义、同音词引起歧义、结构划分不同层次形成歧义、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歧义、指代不明形成歧义、省略形成歧义、施事和受事关系不明形成歧义。形成广告语言中存在着“擦边球”的主要原因有男性的视角、女性价值观的内化、对美女经济效益的追求等。  相似文献   

10.
语境中的有意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90-91,,111,
利用语境制造有意歧义能使语言更丰富 ,产生更佳的语言效果。本文首先论述了句法歧义与语境歧义的不同点 ,接着从四个方面 (同音词、双关、模糊语、言外之意 )阐述了文学作品中的有意歧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歧义在英语广告语篇中的文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中都存在。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语言的局限性、心理因素和传播因素是最主要的三个原因。尽管歧义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也不能否定它的积极作用。在英语广告中对歧义的广泛利用就是对其积极作用的肯定。本文从词汇、结构以及双关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广告文体中的歧义及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歧义现象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在列举了常见的歧义种类的基础之上 ,着重从语言游戏、广告和文学作品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歧义所起的积极作用 ,旨在变弊为利 ,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歧义、擅用歧义来获得幽默、委婉、醒目、讥讽、妙语连珠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歧义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 ,英语也不例外。认真研究歧义结构对语言学习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语言运用过程中在词汇、句法结构方面产生的歧义 ,介绍了十种常见的歧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歧义容忍度量表和外语阅读策略问卷对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做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歧义容忍度与各阅读策略间呈正相关关系,歧义容忍度对认知策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元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的影响。研究还发现高低歧义容忍度组在"认知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视角探讨其成因、分类、结构及消解等。本文拟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歧义现象的成因、消解途径,并以借而用之的语用观将歧义的主观使用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歧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歧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经常导致意义表达不明确,容易给沟通带来误解和障碍。从句法方面分析了结构歧义的现象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消除结构歧义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够有效避免结构歧义给沟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们的语言交际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17.
歧义现象是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无法避免的一种普遍现象,语言歧义是语言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障碍,常常妨碍交际顺利进行。但是歧义并非都是消极的,它可以被用来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研究的深入。在TG框架内解释结构歧义句的语义,解析歧义句形成的原因,拟从(1)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2)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3)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对结构歧义句从句法上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晦涩诗学的提出主要以现代主义诗歌的晦涩风格为中心和契机,由此展开三个相互独立又同构的组成部分,即:新诗晦涩风格的内在形成机制;社会文化学因素在创作审美各方面对人的影响;审美接受的多义性及解诗学的建构等。其中,内在形成机制包括诗歌创作以潜意识为表现对象、使用狂欢化的语言艺术和“诗的思维术”三个方面。“晦涩风格”是新诗现代化变革的主要建设力量和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属性.颜色词作为最典型的语言模糊性现象,其模糊性不仅表现在概念上,而且渗透到了文化内涵之中,使颜色词包含了丰富的联想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汉泰语言对比,主要从颜色词的联想意义方面来分析颜色词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