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大连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0-12日在大连举行。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东周文明承前启后,绚烂多彩,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体制等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历史发展。对东周文明的研究在我国的史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以东周文明为中心议题举行学术讨论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对东周文明各个方面的问题互相切磋,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西方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术自治、教学与科研的自由、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以及大学共同体等方面,历经几百年的发展,西方大学文化的这些方面正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以及研究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了借鉴,大学文化的发展最终要依赖大学成员尤其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我国,应该着重加强大学主体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再论"弘扬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世杰 《社会科学》2008,42(4):14-18
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自古以来,我国有丰富的优秀的生态文化,我们应该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生态文明的具体指标.这是满足生态需要,弘扬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这个开放与变革的时代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渗透和影响着中国,我国的民族音乐面临着来自诸如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挑战,正处在历史上最重  相似文献   

5.
一国的传播实力是其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中国对外传播当前面临着国家利益冲突,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隔阂这三层"文明的藩篱",要突破这三层"文明的藩篱",需要对传播策略与传播内容进行改革,而更深层次的变革,则来自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类学中的巫师和巫术是中国早期巫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巫师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职能。早期的政治领袖通常也是具有巫师本领的人。认识和理解巫术和巫师在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发展及其作用,对于我们理解上古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进程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问:您近两年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集中在学术史、教育史以及图文关系等方面.我注意到,这些著作和文章似乎围绕着这样一个共同主题:精英文化的传播或者说学院派文化的传播.梁启超当年将"报章、大学、讲演"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这三者在您的著述中皆有所涉及.如<中国大学十讲>是专门研究大学史的,<大众传媒与现代学术><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等文章讲学术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还有您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实际上是讲课记录,从大的范围来说,也可以看作一个讲演的记录.您能否谈谈在选择这几个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是著述体例时,是否贯串有某种共同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劳动和信仰的集中体现。产生于古代的苗族古歌以其完整的活态文化体系,反射着强大的民族道德思想,教育着苗族人民。然而,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异族文化文明的强烈冲击,古歌正面临着消亡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古歌和苗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音乐文化的原生态状况保存较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异,有些音乐品种濒临消亡,有些音乐品种面临着转型,如何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与命脉所在,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面临着社会责任凸显与竞争分化的压力、学术自由与行政制约的桎梏、追求卓越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文化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指明社会主义的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主动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 ,不仅要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同时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面向世界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 ,就是强调从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 ,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伴生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对“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进步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是关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探索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荷兰曾经占据台湾38年,出于殖民和同化目的,荷兰传教士积极传教并开创了台湾的学校教育,创制了数种民族语言的拉丁文字,客观上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荷兰殖民者语言政策的结果更多地是破坏了当地的语言生态。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钟方 《理论界》2013,(8):79-8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北京"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更是引起全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世界的绿色运动中开始兴起,由此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本·阿格尔所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把资本主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归结为消费异化所带来的后果。当今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当年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由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合理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去解决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人画家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开云 《社会科学》2005,3(9):187-19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技奇葩。然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文人画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痛苦的抉择。艺术家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艺术家不要耻于做商品生产者。中国书画艺术作品走向市场,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艺术家创作的推动力,创作的灵感,决不应来自于金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面临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机遇与挑战。以技术领先的现代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文化生态环境及维系民族生存的文化基础构成严重威胁与破坏,因此文化回归倍受期盼。特色文献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民族精神,对维系民族生存、加强民族团结、保障文化传承、保证文化安全与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使宁夏具备了面向世界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中阿经贸论坛”的承办,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为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文全面分析了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和制约因素,重点提出了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的着力点选择。  相似文献   

18.
Zhu Weifang 《学术界》2012,(6):256-262
Confucia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 orld’s diverse culture.Since C onfucianism w as spread from Asia to Europe,it has communicated,integrated and innovated w ith W estern culture,and even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M ovement of ideas.T 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interpret the cross-cultural values of C onfucianism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C onfucianism is an open ideological system,w hich needs us to treat it w ith an open mind.O nly by constantly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s from all over the w orld,enhancing civilization and exchanges betw een countries,seeking common ground w 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can w e uphold C hinese culture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 hole human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围绕其主旨展开了"冲突"还是"合作"的讨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在文明的交互过程中,因其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要求,具有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远古湖湘水文化的时空透视与洞庭湖船文化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民科 《云梦学刊》2002,23(3):55-57
洞庭湖远在华夏文明伊始之前即为汪洋大泽。居住在水边的湖湘远古各族先民们所创造的灿烂水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湘文明孕育出了洞庭湖船文化 ,它是世界船文化和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轩辕作舟”之说不可靠。它同视洞庭湖地区为蒙昧的“南蛮”地区一样 ,都是受了所谓中原正统文化观念的局囿。湖湘远古居民的灵感、智慧、思维和创造力 ,对中华文化构成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