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阶段.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切实“加强中等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旧有普通中学进行了改革,井把中学教育纳入了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轨道。强调“中等教育是国家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为国家建设更有效地服务。”  相似文献   

2.
预科教育(先修课程)是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特殊教育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教育体系、使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更为平滑地过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预科教育主要包括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留学预科三大类,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及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不断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教育机构大量内迁,促进了陕南地区教育的短期繁荣,教育体系趋于完善,中等教育结构得到改善,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并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对陕南地区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国家,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就是青少年的中等教育。经济繁荣,闲暇时间充裕,这大大推迟了成人期的到来。一方面,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青少年作为消费者和未来的公民,已经具有相当的地位和独立性。虽然成熟期早就开始,然而他们在教育方面仍然被作为幼儿对待,对他们的标准和预期太低。现代民主国家日益保证中等教育普及率接近100%。这使得平等需求与精英教育之间尚未解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大学教育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5.
预科教育(先修课程)是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特殊教育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教育体系、使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更为平滑地过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预科教育主要包括民族预科教育、华侨预科、留学预科三大类,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及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不断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家庭数据欠缺状况下,通过进行变量转换,建立了教育服务归宿评测模型,使用中观数据进行分析,来阐释公共教育支出惠及富人和穷人的教育服务的非均衡化。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模型发现:归宿于穷人的高等教育服务相对不足,基础教育服务近年较多地惠及了贫困阶层,而中等教育服务的分配在富人与穷人间差异不大。各级教育服务归宿差异的缘由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缺陷、社会成员偏好显示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强贫困人口获得的基础教育服务质量;扩大对贫困人口的高等教育服务;保持对贫困人口的中等教育服务;增强贫困人口的经济收益等。  相似文献   

7.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改进建立不同教育层次的生产函数,基于2000-2011年分地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分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全国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而各层次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一是东中部地区各层次教育对经济增长明显,而西部最弱;二是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影响最大,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中部地区中等教育对经济影响最大,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而西部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小。因此,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发展政策,提高各地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建国以来各个时间段江苏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前,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等师资的人材基地,中等教育又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未来教育事业的振兴,与高等师范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中等师资有密切关系。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等教育过去那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畸型状态必须扭转,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能立体人材将成为中等教育的基点。如何办好高师教育以便适应中等教育的需要,是广大高教工作者潜心研究,奋力探索的课题。中心是一个“改”字,改革的关键是依据培养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但目前新型农民"供给不足".从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发展中等教育.农村中等教育发展失衡受众多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是政府应从教育制度上做出调整;其次是要在教育投资上做出调整,改变农户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农村教育改革首先要克服现行高中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相分裂的弊端,政府除应从制度上规定和引导其均衡发展外,还应逐步实现农村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促进城乡教育、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