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扎尔·葛巴尼是位多产诗人,一生出版了30多部诗集,其中爱情诗集多达25部.此外,尼扎尔还有数部散文集.尼扎尔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1997年12月18日至21日,阿拉伯文学家、作家联盟第20届大会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行,大会选举叙利亚作协主席、著名剧作家、评论家阿里·欧格莱·阿尔桑博士为阿拉伯文学家、作家联盟秘书长。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最近通过国家教委从叙利亚聘请了一位阿拉伯语专家、文学博士玛哈·伊塔尔女士。她于1931年5月9日,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之家,父亲是大马士革医学院外科学教授,开设有私人诊所。  相似文献   

4.
1918年一战结束后,以费萨尔·本·侯赛因国王为首的叙利亚政府成立。从此,阿拉伯语成为叙利亚的官方语言,任何学校均以阿语教学。 在“阿语化”的运动中,教育部长萨堆阿·哈斯里和穆罕默德·科尔德功不可没。前者致力于组织专家学者,制订教学大纲,编写阿语教材;后者创建了叙利亚阿拉伯语协会,在普及、推广阿拉伯语,促进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23年6月,叙利亚大学成立,这是叙利亚文化教育界的大事。大学创建初期只有两个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1946年前后又先后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这所高等学府因而成为传播科学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中心。 1919年7月,法国侵略军占领大马士革,费萨尔国王流亡英国,但叙利亚人民没有屈服,自1919年7月至1946年4月法军撤走为止,叙利亚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反侵略的武装起义多达数十次,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5.
1971年,哈菲兹·阿萨德被选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和复兴党总书记后,叙利亚全国范围展开了一场持久的纠偏运动,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叙利亚的各行各业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哈菲兹·阿萨德今年63岁,有5个孩子,他于1930年10月6日出生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南部的贾卜来县卡尔达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为家中长子.少年时,在该村的一所小学上学,于40年代初在拉塔基亚的一所官办高级中学接受中等教育.二战期间,在叙利亚反对法国占领的斗争中,阿萨德积极参与各种示威游行活动等反占领的斗争和导致1945年法、英占领结束的各种  相似文献   

6.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7.
哈奈·米纳(1924~)是叙利亚当代著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具有相当影响的长篇小说,蜚声阿拉伯世界,在世界文坛也享有一定声誉.鉴于他杰出的文学成就,纳吉布·马哈福兹曾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17日星期三上午11时,埃及著名布道伊玛目穆罕默德·穆塔瓦里·夏拉威谢赫去世和下午哺礼时为他举行葬礼的消息一公布,夏拉威谢赫家乡——达卡赫利亚省的达卡杜斯镇立刻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天虽是工作日,但自发前来送行的穆斯林成千上万.葬礼结束后,大批的穆斯林群众依然滞留在小镇上,迟迟不愿离去.埃及电视台和广播台报告了这一消息后,整个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为之震惊和悲痛.夏拉威谢赫生于1911年4月15日,上小学时就能熟背《古兰经》.他先入宗教学院,毕业后又进受资哈尔大学阿拉伯语学院学习,1941年30岁时获学士学位,1943年获教师资格  相似文献   

9.
1997年9月25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马士革省和叙利亚旅游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大马士革文化遗产节.  相似文献   

10.
《罪人》是叙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法里斯·扎尔祖尔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扎尔祖尔1930生于大马士革,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1949年考入叙利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叙武装部队任下级军官。出于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脱离军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叙利亚公认的高产作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问世,作品以无情揭社会现实而著称。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称为“严酷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很多小说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和西方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扎尔祖尔现为阿拉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三次获叙利亚最高文学创作奖,其中两部长篇获国家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一等奖。 《罪人》是一部描写叙利亚农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几乎没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非常贫瘠落后的叙利亚农村情景。他深入到最纯粹的农民家庭中,讲述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在天灾人祸重压下的挣扎,在物质利益掩盖下的亲属邻里关系,与代表国家权力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真相和他们的愚昧迷信。同时也讲述了他们的勤劳、质朴、豪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要求改变悲惨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使人落泪的故事展开的。 在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叫做“羊圈”的村子里,小说  相似文献   

11.
哈桑·本·萨比特(约590-660年)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末、伊斯兰时期初的主要诗人之一.他出身叶斯里布赫兹拉吉部落名门,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母系的后裔.哈桑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是蒙昧时期诗人.他受家庭熏陶,从小喜爱作诗,青年时即成为叶斯里布颇有名望的部落诗人. 哈桑早年曾到过沙姆地区的迦萨王国和半岛北部的希拉王国.他皈依伊斯兰教后,受到穆罕默德的器重,被誉为“穆圣诗人”,一直追随穆罕默德,为宣传、捍卫穆罕默德的宗教、政治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穆罕默德去世后,哈桑地位骤降,并时常受人嫉妒.晚年双目失明,很少作诗.  相似文献   

12.
开罗见闻     
·纳赛尔·霍斯鲁(1003一1088),波斯诗人、学者。家住巴尔赫城附近的卡巴迪扬(今阿富汗境内)。曾在塞尔柱宫廷任文书。43岁时辞去文书职务,外出游历,长达七年,曾到达叙利亚、耶路撒冷、埃及、麦加、也门、伊拉克等地。他的诗富有哲理,笔触生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深受人们喜爱。他写了六万余行的诗歌,传世的只有两万余行。主要作品有《光明颂》、《幸福颂》、《旅行者的粮食》等。他的散文作品也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他写的《旅行纪事》是十一世纪优秀的波斯散文作品,语言精炼,表达流畅,描写翔实。《旅行纪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世界》2004,(5):53-57
[22]《贤人名士事略》(Siyar’A‘l(a|-)mal-Nubal(a|-)’) 作者舍姆斯丁·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扎哈比(卒于1374年),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圣训学家。祖籍土库曼,出生和故世均在大马士革。其附名扎哈比(al-Zahabi)的意思是金匠,因为其父以制造金器为业。殷实的家境使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像所有有志研究圣训学的人一样,遍游沙姆地区各大名城,拜师访学,后游学埃及并到麦加朝圣。他求教的导师中不乏伊本·泰米叶那样的大师。学成后开始关注史学。在大马士革近郊风景秀丽的姑塔一个村庄里,担任“海推布”(伊斯兰教义演说家)达15年之久,那是他一生中著书立说最丰富和最重要的时期。之后在大马士革多所学校任教,桃李满天下。临终前5年,因患眼疾,拒绝治疗而双目失明,但教学和著述不曾中辍。  相似文献   

14.
1996年5月15日,久负盛名的阿拉伯剧作家兼文艺理论家萨阿德拉·瓦努斯先生走完了56年人生旅程,在大马士革溘然长逝,给叙利亚文化艺术界带来了巨大震动、当地各大报纸连续数日纷纷刊载文章,介绍萨阿德拉的生平、创作和成就,以及各方学者、友人的悼念文章.人们不仅为他的逝世哀痛,也为阿拉伯剧坛从此失去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和理论家而惋惜.据悉,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接到通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拉伯语言学会的推荐下,已将他列为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这说明他的文学成就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萨阿德拉在我国至今鲜为人知,但在阿拉伯当代戏剧发展的里程碑上,早己刻下了他的大名.萨阿德拉1941年出生了叙利亚塔尔图省的一个小村庄,从中学时代起,就对文学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与爱好,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诗歌.散文和小说、60年代,他在埃及开罗大学文学院攻读新闻专业,在课余时间写下了第一部戏剧习作《生命是永恒的》.1963年他毕业  相似文献   

15.
埃及阿拉伯语协会第53次会议于今年2月23日至3月9日在开罗举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阿语专家应邀列席了会议,其中有叙利亚的阿德南·哈提卜博士、约旦的阿卜杜·卡里姆·哈里发博士、也门的艾哈迈德·侯赛因·谢尔夫丁博士、黎巴嫩的莫尼  相似文献   

16.
鲁韦·凯亚利是叙利亚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叙利亚绘画艺术的先驱之一。鲁韦·凯亚利一生热爱祖国,辛勤工作,把艺术之根深深扎入社会生活之中,为叙利亚绘画艺术的兴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叙利亚人民把他视为本国绘画艺术的骄傲。  相似文献   

17.
一、生平和著作伊本·巴哲的本名是艾布·伯克尔·穆罕默德·本·叶海亚·伊本·巴哲,巴哲是他的号,他的拉丁文名是Avenpace译为阿芬帕斯.他是中世纪安达卢西亚最著名的阿拉伯哲学家之一.安达卢西亚即现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公元710年至1492年曾为阿拉伯人统治.我们手中关于伊本·巴哲的生平资料比较零散,不成章节,许多著作失传,所以对他的许多哲学观点了解也不甚详细.十一世纪末他出生在西班牙南部萨拉戈萨(Zaragza),712年至1119年该城曾为阿拉伯人所统治,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1118年伊本·巴哲来到塞维  相似文献   

18.
目前,阿拉伯国家中,全国性的阿拉伯语言学会有四个,简述如下: 一、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言学会,成立于1918年10月28日.它的前身是“阿拉伯语翻译编辑部”,后来易名为“阿拉伯科学学会”,最后才定名为“阿拉伯语言学会”.第一任主任是穆罕默德·库尔法·阿里,现任主任是胡斯尼·苏卜哈胡博士.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1932年12月13日成立,当时称作“王室  相似文献   

19.
纳吉布·马哈福兹两千金替父领奖乌姆·库勒松和法蒂玛——埃及大文豪、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两位千金于1988年12月5日早晨由瑞典驻开罗大使陪同,飞赴斯德哥尔摩,代表父亲领取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奖奖状和证书。颁奖仪式在12月10日举行。马哈福兹的学生、英法语翻译家穆罕默德·苏莱曼作为他的私人代表,与埃及各广播  相似文献   

20.
霍道伊艾(?~公元665年),真名迦尔瓦勒·本·奥斯·阿伯斯,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末、伊斯兰时期初的大诗人.他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内志地区的阿伯斯部落,母亲陶莱是该部落的女奴.也许是他自己出身低微的缘故,他并不象其他诗人那样视当时的部落氏族制度为神圣,也不把出身平庸或高贵作为评判人的价值标准.他在生活中信奉的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霍道伊尔早年师承蒙昧时期诗歌大师、悬诗诗人祖海尔·本·艾比·苏尔曼,曾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