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理应常把心关怀。莫沉迷,莫放逸,执迷自被烦恼缚,斗争仇恨随之来。知世苦,求出离,决心去把无明断,举手投足需照顾,动念起心要分明。心本无生着境有,为善为恶由此生,是苦是乐影随形。后不灭,前不生,依愿随缘常自在,觉了无生任逍遥。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0,(6):60-61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社会上,有一道光芒格外耀眼,那便是名人。名人离我们很近,看一看,他们几乎天天活跃在我们眼前;名人又离我们很远,想一想,他们的生活我们又了解多少。怎样才能写好“名人”类话题呢?老师教你三招。  相似文献   

5.
神话批判在卡西尔整个文化哲学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他看来,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式,是自我发光、自具其律的人类生命形式之特有的一维。它有自己独特的“看”的方式,不能从科学理性的视角贬抑它、否弃它。卡西尔试图以神话批判为模型,用一种“多元符号功能论”,将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科学诸文化形式分而治之,最后又在主体的精神活动中,在文化赋形功能上将它们统一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包罗一切的符号形式哲学体系来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的创作,是他个人经历和思想过程的艺术再现,他的笔演绎着生命的哲理、探寻着人类精神,独有的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世”中,人类已成为整个生物圈物种中对地球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力量,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区隔也日益加深,多物种民族志是在“人类世”中书写并理解世界。人类学的“本体论”正是多物种民族志的理论基础,多物种是本体论的表征,本体论与整体论奠定了多物种对话与互视的可能性。论文从近些年来科学家提出的“人类世”概念入手,结合近些年人类学界热议的“本体论转向”,以近期几部重要的多物种民族志作品为例,试图对其书写对象、叙事手段进行阐述并提炼多物种民族志的重要学术意义。多物种民族志的理念提醒我们面对自然万物,当以体恤之心看待,以谦卑之心尊重。唯此,人类建立一个跨越物种边界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乃至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才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台湾话剧的人学叙事,主要是指1980年代以来,台湾戏剧家在舞台上所展开的关于生命意义和人类本性的严肃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的自我和本性是什么以及关于同性恋者的生命、自我与本性等,这些带有哲理意味的思索给台湾戏剧带来深沉内涵,其艺术审美结合传统与现代也有独特的戏剧创造。  相似文献   

9.
"敬畏生命"是史怀泽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敬畏生命"中的生命,不是仅指人类,更强调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生物.史怀泽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任何生命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但只有人才能承担起"敬畏生命"的道德责任.以史怀泽"敬畏生命"理念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在当今仍然不断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看待世界有两种方式,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应地,世界对于人也有两种存在,即事实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由价值关系构成的世界,通常称之为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成立以人的合目的性需求为根据,而人的自觉生命活动也总是为获取某种意义而进行着的。相对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化,意义世界亦有着多重开显:在生存的层面反映为适与不适;在实践活动层面形成是非、善恶、功过的评判;在精神超越层面则显现为至真、至美、至善的价值追求。不同的意义世界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生命理念是人的整个生活目标之所在。当今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理念,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亦需要有某种共通性的生命理念。人类历史上生命理念范型的演进经历着由自然生命经自觉生命更向自由生命演化的过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倡扬“和实生物,刚健有为”的精神,以确立自觉生命,归本自然生命,而又开启自由生命,并藉此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理念相互沟通,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1.
贾凯 《东方论坛》2013,(4):16-20,96
池田大作的生命伦理观是以生命尊严思想为核心的。立足于生命的尊严这一价值基准,通过对启蒙时代以来受理性主义影响现代社会产生的各种危机的思考,池田大作倡导建立尊重人的人格、生命,为了人的幸福的"生命的世纪",并提出了实现途径,即通过人类精神的革命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现代社会的危机,让生命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秩序建设的历史性方案,也是人类破解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中国理念对全人类发展的关切与“世界社会”对全球体系的审思,超越国家本位转向相互融通的整体价值观,将对世界的认识从结构定式转向作为认知建构的动态过程,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产生对话与共振。以传播为核心的路径阐释打开了理论与实践的新视域,启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传播为连接,探索在时间维度以搭建世界公共传播脉络为支架、在事实维度以公共信任为支点、在社会维度以连接世界公共话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方案。东西方理念的交流与互鉴有助于中国突破国际传播困局,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观点更好地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3.
每一次用真诚对生命感悟,总会发现那不过是人类文化殿堂中某位先贤大哲的余音缭绕,像孩子信任母亲一般去追寻每一个伟人的心路,却总被现实中的世界戏弄嘲笑。生命的探索总在真诚的超越和无奈的现实中徘徊。佛陀说,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生命,你眼中的对象就是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由卡西尔所创立,苏珊·朗格所发展和完善的艺术符号论美学,把符号论建立在普遍的人性论基础上,认为人具有先验的符号能力,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论的美学体系。文章侧重从艺术的生命形式和人类普遍情感的逻辑类似角度简要讨论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成为个体生命存在的真实根基。生命教育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肯定和生命价值追寻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世界并通过生活世界呈现出来。因此,生命教育应该立足于生活、回归生活,在感性的生活中感悟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这样,生命教育就不再是一种说教,而是心灵之间的交流,生命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浩繁的有关文化概念之中,寻找到与上述游牧民族“生命意识”及生命文化世界贴近且吻合的定义,那就是“文化是人性的主要表征和人类所独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赋予自己的生命行为以尊严、价值和意义,从而超越死亡的基本手段”。对一个民族生命意识进行深入研究时,文化创造问题就必然进入其生死现象学的研究视域,并通过该视域透显文化事实中的精神意义。那么,精神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生命意识及其生命文化世界呈何风貌、形态,本文试图以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及“精神分析学”作为一独特视角,来追溯并探秘古代游牧生命文化世界,并试图论证古代游牧生命文化世界。是以生命本能的两个极永恒处于悖论式组合状态而构成。这里,生本能升华出爱与建设性理念,死本能升华为恨与破坏性理念,它们之间矛盾冲突的二元组合充满悖论,这使游牧民族的生命文化创造永远伴随动荡不定的节奏。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词作为婉约的典型,但它并不流于纯粹的花前月下,而是有一层浓郁的生命意识。这一对时光的感叹和对生命的审视,体现了欧阳修的深情和博大,并给我们今天于生命的意义以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摸索如何实现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道路上,现代新儒家前三代学人大多都致意于重建形上学的努力,表现出自觉创构本体论的理论冲动和精神蕲向.作为现代新儒家之重镇,方东美没有如同其他人那样,承接宋明儒学以采取"新心学"或"新理学"的进路,而是归返于先秦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并建立了"含情契理"的生命本体论.通过他探求"太初之指"、索寻宇宙人生之本体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由中入西,最后又援西归中的学思心路;同时,从中也能够见出由提出"生命"这一核心范畴,到依循"体用不二"的传统论证方式阐发其功用,以确证生命的本体论意义和地位,进而展开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公平正义。马克思是否追求正义,相关争论形成了"塔克—伍德命题"及其反对派。"塔克—伍德命题"存在着理论症结,尼尔森提出的语境主义是对其的破解。它主张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兼容的,正义有法权正义与人类正义之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追求的是人类正义;马克思的人类意义上的正义、自由与平等内在一致,它们作为整体也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将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人类的类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追求人类的尊严和幸福,是对被遮蔽的人类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名言对人类的影响是深刻的,运动是生命的依托,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运动能给人带来健康,使人们在拥有健康的同时品味人间的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