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华芳 《生存》2020,(5):0197-0198
电影,是一种将文学语言转换为影像语言的艺术,十分强调视觉影像在叙事中造型表现的审美价值。剪辑在电影、电视创作节奏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不断推动着影视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本片从影片剪辑艺术和技巧分析两个角度,就电影《梦之安魂曲》的影像后期风格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电影摄影艺术风格的进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以"故乡三部曲"赢得广泛声誉的贾樟柯,自从将镜头从家乡山西移开之后,便进入了电影创作的转型时期.尽管贾樟柯一直真诚地用影像画面传达社会变革中的中国现实,但随着故乡生活经验和素材的逐渐用尽,其电影反映社会现实的力度逐渐衰弱,艺术水准也有所下降.主题先行、段落式拼接和碎片化表达等问题,成为制约贾氏电影艺术水准提升的瓶颈.继续深入到中国大地的现实经验当中,沉潜下来积累素材,是转型时期贾樟柯电影创作突破困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阮南燕 《浙江学刊》2012,(5):115-120
广告是微电影概念的始作俑者,正是因为广告的抛砖引玉,引发了微电影的热潮。由于微电影的独特传播特质,其电影表征也呈现出微缩的影像和"管中窥豹"的特性。从电影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可以视为是电影产业的自我调节机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创新,能够对我国电影产业目前最薄弱之处的电影创意、剧本和衍生品开发进行有益的补充。然而,如果微电影依旧延续电影发展的传统模式,其前景则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侯孝贤的电影创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一是影片表现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展,由中国台湾地区延伸向中国大陆,而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获得了开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空间视角;二是出现了时间跨越的现象,经常在电影中将不同的时间年代进行并置,以更加灵活的多重时间视点进行艺术表达;三是以另类女性为主人公的影片明显增多,着重表现边缘女性非常规式的生活状态,揭示她们自我执着的独立人格,呈现其孤独意识和生命体验.上述变化使侯孝贤电影具备了广阔的表现范围、 深度的人文关怀和自觉的文化意识,是对以往创作的发展与有益补充,但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生活质感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光影的革命     
正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1955年生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多媒体艺术家之一,凭借绘画、电影、戏剧及歌剧作品蜚声国际。他的作品广泛根植于哲学、文学、早期电影、戏剧与歌剧,并由此创造出一个正义与邪恶力量互补又互制的复杂宇宙。他的艺术实践从剧场动身,继而转向素描和动画。其创作主题则来自两大方面:南非种族隔离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狂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近世诗坛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江户明治时期狂诗的盛行,印证了汉诗扎根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其形式及表现内容都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演绎出汉诗风格样式的丰富多样性.在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日本汉诗人不仅创造出了传统形式的日本汉诗,而且还在努力探求汉诗与日本俗体诗的结合之途.日本狂诗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滑稽和俚俗两大要素的巧妙融合.日本狂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三次创作高潮期,对市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近世日本汉诗的一大新变,对近代东亚汉诗发展贡献独特.  相似文献   

7.
创造的阶段很久以来创造就被区分为艺术的和科学的创造.艺术创造过程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构思;由构思转变为深思熟虑的计划;计划在物质形式中具体化.每一个阶段都是创造过程的必要和整体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经常相互渗透.因此,在完成阶段似乎加入了对原始构思的修正.艺术家创作活动的结果,对他本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突如其来的,不可能预见.人们把发明家的活动也精确地区分为这样三个阶段.至于涉及科学理论的创造,那就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陈建娜 《浙江学刊》2006,(6):97-102
本论文从“假定与真实”、“扮演与制作”、“旁观者与隐身人”这三个角度区分了戏剧与电影,重新确认了戏剧与电影各自的艺术特征。这三次比较,实际上也是对戏剧与电影在本质、艺术形式和艺术欣赏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学创作艺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诗经>中都有明显体现.<诗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创作中就要采用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社会.同时作者歌颂、赞颂一些美好事物,或者幻想美好未来,就要采用浪漫主义精神抒发情感.这两种创作精神结合,构成了<诗经>创作艺术的完美体现.而这种两种创作精神是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进步性:现实主义精神让人们真实的感知历史真实.浪漫主义精神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两类艺术精神结合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使得人们对天帝、鬼神,不再盲目崇信.局限性:两类艺术精神结合得不够完善,而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得软弱、模糊、不鲜明.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6):123-127
在当今网络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的全媒体领域异军突起的微影视,凭借内容形式丰富、数量多、传播度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碎片化娱乐的需求,同时用户对移动端微视频的需求日益提升,加上大量影视专业团队和明星加盟使其在广告营销层面得以新的尝试,促使微影视行业进入互联网黄金发展期,并呈现出后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理论与阿瑟·丹托的"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观点,分析在当今全媒体环境下热门的微型影视短片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与挑战,在艺术与非艺术边缘消逝的当今互联网世界,微影视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主体、内容文本、审美过程以及审美结果等方面均发生重大改变,结合以上内容探讨微影视艺术在后现代视域下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电影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与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比较中阐述了电影艺术的结构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张遥 《学习与探索》2023,(3):168-173
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发展,漫威电影宇宙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影世界观,成为好莱坞电影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在娱乐市场中独占鳌头,也形成了其在艺术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上的独特的成功经验。首先,漫威电影的类型化生产方式及其所创造的诸多成功的案例,构成了一个个类型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范式,具有可模仿或复制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其次,漫威电影宇宙显示出一种典型的集约化、类型化和模式化的艺术生产和文化传播的特点。最后,漫威电影打造了系统化、关联性的人物形象谱系。这种艺术生产和文化传播策略为中国的影视业发展提供了某种参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4,20(6):121-125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近年来国产电影电视剧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量趋于减少,作品中明显出现冲突缺失的现象,收视率降低,艺术水准提升缓慢,难以与国际化的电影电视剧市场接轨并形成良性竞争。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出于政治与商业风险考虑过多,深层原因是影视管理层和观众层"文以载道"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视艺术尚未实现纯粹娱乐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钟惦棐西部电影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04,20(1):55-58
198 4年钟惦 非木 先生在西影率先提出拍摄中国“西部片”的号召 ,迄今已历 2 0周年。西部电影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是与当年特定的艺术语境密不可分的。西部电影创作由兴起直至辉煌 ,从艺术实践的角度有力地印证了该理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同时 ,钟先生的西部电影理论对于今天繁荣和发展“新西部电影” ,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被人一再提到却又不曾有过深入探讨的问题:夏衍话剧创作中所呈现的戏剧思维特征与他所受的电影艺术的滋养有关。众所周知,三十年代初;夏衍受命投身艺术界,首先涉足的就是“荒凉而又荆棘众生的电影园地”。他也是我国电影史上最早创作较完备的文学剧本形式的电影脚本的先驱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电影剧作《狂流》于1933年3月在上海首映。在此后的两年间,他创作和与人合作了多部电影剧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春蚕》、《脂粉市场》、《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儿女》、《压岁钱》、《自由神》、《女儿经》。夏  相似文献   

16.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以罗汉为题材的美术创作,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流行。而从南北朝至唐五代,也正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艺术走向成熟的阶段。从供人们顶礼膜拜的宗教图像,到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罗汉像与其他佛道人物像一同,从墙壁跃入卷轴,以艺术的名义供人把玩、流传后世。"罗汉"的概念源于印度,但印度的佛教美术中却并没有罗汉的明确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奥运会产生了造型多样的吉祥物。每个吉祥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都具备富有活力的性格,体现了友谊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理想。吉祥物首次在奥运会上发挥显著作用是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在近些年的奥运会中,吉祥物的作用得到了加强。吉祥物将奥运会价值拟人化了,为其赋予实际的形体并广为儿童所接受.这是当今奥运会识别项目中其他形象所无法比拟的。在吉祥物的艺术形式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前,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特有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一般是一个物种。1992年后.奥运会的吉祥物出现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虚拟的形体,数量也有变化。1998年长野冬奥会吉祥物有4种,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有3种.雅典奥运会是2种。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作品一方面可视为艺术家的创造物、艺术家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可视为由观众、消费者和听众所理解并接受的东西。前者,偏重于艺术家及其创作活动,后者,偏重于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和理解。古往今来,艺术一直被理解为用技能所从事的某种活动,它是由人产生并为他人而进行的,艺术就是这种居于艺术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活动。对观赏者来说,对艺术品的接受实际上就是一个感知、理解和模仿的过程,艺术家和观赏者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彼此沟通的关系,因此,艺术与语言交流又极相似,艺术家就是用其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其要传递给特定观众的东西的。那么,语言能否看作是艺术传导的媒介呢?艺术在大多情况下是没有语言会话的,而能会话无疑又是人类语言的最重要功能。如果按哲学人类学所见,语言和制造并使用  相似文献   

20.
继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出版之后,国内外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的死亡"以及"文艺理论的危机".事实上,文艺理论自身并没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文艺理论都是在危机中向前发展的,没有文艺理论的危机就没有新文艺理论的发展.文艺理论没有永恒的形式和原理,文艺理论是在文学创作实践活动中提炼、升华并向前发展的.随着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文学形式也由传统的文本文学向影视、广告、大众文化、网络等新的传媒方向转换和发展.随着文学整体形势的发展,文学理论也就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话语.文艺理论已经向文化理论倾斜,甚至有融合趋势.文化的多元性也必将导致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和大众化,文艺理论也必将走下纯理论的神坛而融于大众文化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