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郭夏云 《晋阳学刊》2007,(2):126-127
抗日战争以前的中国乡村社会,封闭、冷漠、落后、缺乏文化传统,封建迷信盛行,民众游离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对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漠视,长期制约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进入抗日战争后,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必要因素。由于抗日根据地建立在广大的农村,因此,为了加强农民的教育,克服民众的政治陌生感,激发起他们当家作主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根据地和解放区充分利用冬学,对传统社会心态进行有意识的改造,推动了这一地区民众的觉醒,加速了乡村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从而最终使广大农村地区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地。  相似文献   

2.
杨蔷雯 《南方论刊》2007,(Z1):94-9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顾名思义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渠道的实践性课程,它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强调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活动中需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时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朋友,设计整个实践活动的蓝本,策划实践活动的步骤,提供活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导语,这里专指教师上课之初为导人知识所设计,使用的过渡性语言。 万事都有开头,导语是课的开头,导语的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影响或决定一课的效果。就如一部文章头开得不好,读者拿起来,没几句就厌了,放下了,即使后面的内容十分精彩也可能不被发现,导语的作用就如同文章的开头,是要攫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业生的思维,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算是好的导语。因此,导语是课堂一部分,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多余话,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都是高度重视导语的。  相似文献   

4.
1.曾经有过那样的年代,从最高决策者到幼稚的小学生,从城镇街道上的小脚老太太,到乡村里的青壮年农民,都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咸于革命”,“咸于造反”。但是,动乱过后,时光已经流失了30余年,我们对于许多基本的历史事实,仍然是所知甚少。其问题在于,大量的当事人,对于往事闭口不提,沦为沉默的大多数,像中国现代史上诸多谜语一样;或者只讲过五关斩六将,讳言走麦城,如一些当年的“老红卫兵”,省略了最初的“破四旧”和鼓吹“血统论”的狂妄,只讲“联动”与“中央文革”的斗争。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各自的深层心理动机和潜…  相似文献   

5.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白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改革是封建土地关系调整的两个杠杆.选择何种方式来理顺土地关系,特别是遏制过分的土地兼并,对于王朝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明末清初王朝易鼎,清朝统治者出于狭隘的民族利已主义而推行野蛮的圈地投充政策,使大量土地迅速集中到满洲贵族手中,造成了土地的过分兼并,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康熙帝以和缓的改革方式,通过实施更名田制,避免了暴力的战争手段,使国家社会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改革的成功,在一定时期遏制了过分的土地兼并,从而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固,造就了"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明确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可以说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全面、具体地上好学校的心理健康课,既发挥德育教育的特点,又突出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兼顾身体、品德、文化、生活素质的启蒙,是关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小学生品学兼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跌倒的小孩,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直到被哄舒服才罢休。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被满足,是人的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财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最著名案例要数美国的摩尔诉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案.但不幸的是,加州最高法院否定了摩尔的请求,摩尔未能在财产权的争取中获得成功.由此引发了科技界、宗教界、社会科学界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大讨论,反对者认为,人性尊严不可侵犯,不能把人作为客体,而支持者认为,人类基因财产权的确立,既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保障,也是对生物科技的发展保护,最终让全社会都享受到生物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我要是死了,世上就没人惦念妈妈了。我得留着这条命,在人间想着妈妈。若世间真有属苦命的人,32岁的戚美霞定然算得其中之一。戚美霞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懂事的她,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习一直很刻苦。大学毕业后,20岁的她找了份家教,晚上又在夜市摆摊卖东西,一个月虽然忙碌劳累,但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就这么平淡地继续下去,直到22岁那年,她遇见了周华——日后她的丈夫,生活终于从波澜不惊中,泛起了一圈圈幸福的涟漪。周华第一次见到戚美霞,得知她的身世和境况后,又是同情,又是敬佩,不禁对眼前这个长相秀气的女孩产生了爱意。每当天幕被涂黑时,周华就赶到戚美霞的摊点,选这个,买那个,并不时和戚美霞攀谈,关于人生,  相似文献   

11.
杨伟 《家庭科技》2013,(4):17-1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成为国人扫墓祭祖,缅怀亲人的一场仪式。这仪式的举行地在荒僻的坟头,平时少有人光顾。不单纯是因为忙,没时间,而是因为心里有忌讳。记得小时候寻猪草,大人明令禁止:不许去坟头。怕我们记不住,有时会吓我们,说那里有鬼,独自去会被捉走。大人的说法,倒不完全是迷信,而是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便有些闪烁其词。即便是清明,在自家亲人的坟头,大人们也是缄默的,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07,(5):37-37
一年一度的高考渐行渐近,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短期内增强记忆力,提高分析解答试题的能力,保持最佳考试状态.专家指出,合理食疗胜过保健品.建议把能食用的中药和具有药性的食物结合起来,或选择某些药食兼优的食物,烹调成色香味俱佳的汤膳或羹膳,取药之性,用食之味,发挥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既对大脑有针对性营养补充,又能防治记忆力减退.  相似文献   

13.
王世华 《学术界》2008,(1):229-235
明清徽商对"三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徽商对农民的影响,首先是给家乡农民带来了新观念,改变了对经商的看法;其次,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经商致富之路;第三,徽商重教兴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徽商对农村的贡献,一是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减轻了农村的土地压力;二是改变了徽州农村的落后面貌,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加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存环境;三是加速了一些地区乡村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了徽州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有助于文明乡风的形成.五是徽商的扶贫济困,不仅维护了农村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徽商对农业的贡献最突出的是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发展;徽商的经营活动还刺激了农村副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对明清徽商的历史作用,确实要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4.
沈虹光是湖北省杰出的戏剧作家,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优秀剧作,但迄今文学界对她的研究和评论还很不充分。本期刊发著名文学批评家王先霈先生和郑传寅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推动沈光虹戏剧研究进程。其中,王先霈的《成为西西弗斯的狄奥尼索斯——我看沈虹光的戏剧人生》认为,沈虹光的剧作,没有大制作,不玩形式,总是为剧团掂斤簸两地俭省。她创作的剧本,人物很少,不用龙套,场景设计简单。她的剧作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找戏,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向着人心,人情,人性。郑传寅的《琐细与平实中也有让人震撼的内容——论沈虹光剧作的艺术特色》认为,沈虹光的剧作大多是平实的,有的场景甚至近乎琐细,但作者能从平实琐细的生活中发现深刻的内涵,能从平易中见奇崛,确实创造出了让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其题材选择,多写当代都市的斗室微澜;其人物塑造,多为个性鲜明而独特的普通群众;其艺术张力,令人震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刘墉 《家庭科技》2013,(11):11-11
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母亲常会做花椒油。先把麻油烧热了,再撒下一把花椒,拿锅铲用力压,噼噼啪啪地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闻到那香味,我就知道,爸爸要下班了。"醋熘冬瓜"是爸爸最爱吃的——清淡的冬瓜汤,上面浮一片花椒油,据说有消暑的功效。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父亲在我9岁那年过世,不知为什么,母亲就再  相似文献   

16.
职业尊严     
爷爷在世时,是方圆百里有名的铁匠,我们家开的铁匠铺远近闻名,慕名前来做活的乡邻络绎不绝。爷爷的铁匠铺出名是因为爷爷做活时从不偷工减料,不但打造的东西结实耐用,造型精巧,而且凡是在他那里购买的农具,终身免费维修。为了让自家打出的农具与别人家的有区别,爷爷每做出一样活计,都要在物件上打上自己的标志。爷爷还有一手绝活,他打出的镰刀锋利无比,割麦子就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  相似文献   

18.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用特配的中药敷贴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三伏贴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 1 3亿人口的大国 ,图书事业飞速发展 ,出版物层出不穷 ,必须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面向大众 ,扎根民众 ,为大众所想 ,为大众所写。坚决反对东搬西抄 (这里东指东方 ,西指西方 ) ,反对洋八股与土八股 ,提倡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 ,努力开创中华大众文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花事     
每年,只有情人节和女人的生日,男人才给她送花.是玫瑰,每次只送三朵.三朵玫瑰用掉三十块钱,对他们来说,还可以接受. 玫瑰是从邮局预订的,特快专递.情人节或生日的早晨,会有人按响门铃.女人跑过去接,心情欢愉,眉眼如花.三朵玫瑰,夹了几枝满天星和不知名的草,像浓缩的夜的花园,芳香甜美,给她柔柔的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