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2.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3.
周乾溁 《学术研究》2003,(8):148-148
《庄子·天运》论评三皇之智,以为“其知惨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鲜规”何义?我曾有文为解(《“鲜规”榷义》,《学术研究》1989年第4期,署名“黔容”)。以“鲜”读“尠”,“规”取法度之意。“鲜规之兽”释为没有约束的兽,就是野兽。先自以为,野兽性情凶暴所解得体。后经寻思,渐感理由并不充足。一则野兽固多凶暴,但不是所有都凶暴,如野鹿、野兔之属,也是野兽,而在其  相似文献   

4.
一头体格壮实的骆驼,在无边无际的非洲荒原中走着,一不小心,脚被坚硬的小石头划破了,血顺着脚往下直流。 非洲的荒原有成群的野兽猛禽,还有把蚁巢筑得高高的红蚂蚁、黑蚂蚁,他们都在忙着寻找食物。当带着血腥的骆驼走进荒野时,鬣狗扑向了他,大鹫也飞下来啄食他的身体。不一会儿,骆驼就被咬得鲜血淋漓。  相似文献   

5.
通古斯与阿伊努及其共同文化[日]大和义著巴达荣嘎,赵复兴译一、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黑龙江(阿穆尔河)做为连接西伯利亚和东北亚两个地区的纽带,使得历史上诸民族往来频繁而活跃,是培育出灿烂文化的主要河流。自古以来,居住在黑龙江沿岸以追逐野兽、捕鱼为生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类婚恋的哲学文化学研究黄海澄广西艺术学院教授一.野兽与天使爱情,这是一个使人灵魂震颤的字眼。只有带着几分神圣感,才能算得上幸福的爱情生活。然而近来看了一些材料却令人有佛头着粪之感。据《大地》杂志1993年第3期载文披露,某歌舞团独唱女演员刘某姿色超...  相似文献   

7.
面具与渲泄     
面具与渲泄张怀民陈波面具出现得很早,在很多原始部落就存在了。在原始初民那里,面具有几种用途:一是用作狩猎时的伪装,以招诱野兽;二是用作图腾的象征,在举行某些仪式时使用;三是用作巫师施行法术的工具;四是集团之间发生冲突时用以威吓敌人。面具奇形怪状,不失...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欧洲各民族开始关注自己的神话.这是各民族为了提升自己文化地位,认证自身文化的一个策略.尼采通过研究悲剧来证实自己的民族神话,反对基督教和文化移植.他借用"金发野兽"批判犹太人和基督教文化."金发野兽"代表着古希腊英雄主义精神和欧洲先进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暗合了迷索思的精神.尼采的神话理想就是用迷索思的方式来批判当时欧洲虚无主义和基督道德.  相似文献   

9.
薄荷片推荐:这里集中连片地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风蚀地貌,例如,“蒙古包”.“骆驼”,“石鸟”.“石人”、“石佛”.“石马”等.宛如一座中世纪的古城.世界许多著名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临之后.尖厉的劲风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  相似文献   

10.
一、帝俄蓄意发动侵占我国东北的战争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它们盗窃中国,就象盗窃死人的财物一样,一旦这个假死人试图反抗,它们就象野兽一样猛扑到他身上。”(《中国的战争》)正如列宁指出那样,帝俄不仅是偷偷摸摸的窃贼,又是象野兽一样的明伙执仗的强盗。在1900年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帝俄是八国联军中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元凶,又是单独出兵侵略我国东北的强盗。  相似文献   

11.
说虎     
老虎、有大小之分。但是,无论大虎、小虎却都有着同一个兽性:凶残。景阳冈上的吊睛白额大虫,每每伤害行人;沂岭山中的大小四虎,把李逵的老母吃得几乎尸骨不剩。可见,这种野兽的天性便是见到异类就大吼一声,猛扑过去,爪撕牙咬,皮骨皆食。 说也奇怪,老虎虽是一种凶残的野兽,然而崇虎并以虎喻人者,却也有人在。——林彪与“四人帮”便是。林彪不是把他的儿子林立果叫做“老虎”吗?“四人帮”对青  相似文献   

12.
40 祭山神     
《中文信息》2007,(12):67-67
齐齐哈尔哈拉新村是达斡尔人聚居地。达斡尔人称山神为“白那查”,认为山林里的野兽都是“白那查”例养和赐给的。“白那查”喜悦就会狩猎丰收,它要发怒就一无所扶。猎人进山狩猎,找一棵粗白桦树,削平一面,用木炭画一副老头面像供之,祈求“白那查”多多赐给猎物,保佑猎人和牲畜平安。每年阳历五月,屯众杀牛或猪祭天、地、山、川诸神。  相似文献   

13.
辱骂伤破了我的心。我又满了忧愁。我指望有人体恤,却没有一个。我指望有人安慰,却找不着一个。———《圣经诗篇》“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祥林嫂反复向人诉说她凄惨悲愁的故事。起初还很有效,男人会收敛了笑容走开,女人们会赔出许多眼泪。但后来她一再说,大家就厌烦得头痛。“我真傻,真的……”“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别人打断她的话,不仅没有了同情反而充满不屑、鄙夷。“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  相似文献   

14.
审美活动不是现在才有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好几个发展阶段。早在原始公社时代,就是人类社会刚刚开始的时候,原始人就有了审美活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远古祖先也很早就有了审美活动,产生了审美意识。几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懂得装饰自己了。从山顶洞人的遗址,发掘出许多装饰品,如钻了孔的小砾石、石珠,中间穿孔的狐、鹿等野兽的牙齿、贝壳、青鱼眼上骨等。这些东西颜色各异,小巧玲政,显然不是劳动工具,而是原始人专门用来美化自己的。从有孔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出,原始…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武汉难民救济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带给中国人民深重苦难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万千中国民众为了躲避日本野兽的杀戮,为了抗战,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难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武汉由于其在抗战初期的特殊地位,成为难民云集的地方。救济难民是抗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地区的难民救济活动是全面救济工作的起始阶段,无论从救济难民还是从难民救济工作而言,都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问题至今似乎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将不惮浅陋,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一1937年11…  相似文献   

16.
释屯     
屯是腆的初文 ,本意是指肱二头肌 ,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野兽的前腿古代也称臂 ,所以牛肩胛骨所制的卜骨用屯字数之。一屯为二骨 ,即牛的左右肩胛骨 ,二骨合为一屯。屯字后来以纯字代之 ,所以古代也用二数为一纯。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俄罗斯的人造卫星在南极洲冰原之下,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城市并且相信有生命存在。太空专家相信,这些生命代表的文化,已有5—10万年历史!相比之下,人类当时处于穴居和穿着野兽皮毛的时期,这个城市位于南极洲冰原下约1英里,  相似文献   

18.
四、非洲早已经被西方全球化了关于非洲,西方主流舆论都曾经制造而且还在继续制造种种荒诞的说法。英国著名的非洲史学家、《非洲的觉醒》和《黑母亲》的作者巴茨尔·戴维逊,在1959年出版的《古老非洲的再发现》一书①中,援引了一些西方人对于非洲人民的带有侮辱性的说法。有人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大陆是一块人类从未依赖自己的努力把自己从野兽的水平提高了多少的大陆,那里的人们没有艺术、没有科学,“只能像猴子学人似地加以模仿”。尼日利亚一位前总督说:“在无数的世纪中,当历史的壮观一一涌现的时候,非洲还原封不动地停…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的召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七世纪,近代西方哲学的巨轮起航时,曾经播放过反形而上学的乐章。但是,这艘巨轮恰恰又是撞在形而上学这块礁石上。当代哲学能消解这块礁石吗?十八世纪的法国人似乎把形而上学批判得信誉扫地了,但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形而上学却实现了一次有内容的复辟。不过,这次复辟似乎是短命的,随着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反形而上学的呐喊又高涨起来。直到目前为止,呐喊声虽然有所减弱,反形而上学仍然是一些人的时髦语言。我看,形而上学的命运虽然不佳,却是不可能反掉的。人们不是常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吗?这就表明了人本性上是形…  相似文献   

20.
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在叙事文体上的成就是创作了两个历史小说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考》和《野兽王国》。这两个三部曲,不仅标志着白银时代象征主义从理论建构步入创作实践上的建树,成为世纪之交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品,而且因其在叙事时间上对70年代以来叙事文本存在方式所进行的重大变革,使历史传记小说化、小说由现实主义而象征主义化,深刻影响了白银时代小说发展走势,并在一个世纪后继续显示出人文主义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具体文本分析、论述第一个三部曲在叙事时间上的具体特点,表明19世纪俄国文学在此时发生了从物理时间向心理时间转移的现象,并潜在地为苏联文学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对比出与西欧象征主义之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