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因在博弈论分析方面的研究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奥曼用数理分析工具演绎出概念和假设,并给出精确的公式和结论;用数理模式证明,即使短期利益严重冲突的对立各方,也能够在重复博弈中获得和平合作的均衡结局。谢林开创的非数理博弈理论,更重视决策主体对声誉、自信、传统等社会行为的判断,侧重分析行为者本身与他人间的反应和互动,并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的通道,成为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钟情博弈论,反映出世界经济决策方式的演变———注重实际和互动,它已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进行决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共同分享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分别介绍了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经济情况对他们的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教授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重要领域--经济政策的设计和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量--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并且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理论研究对许多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的设计和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共同分享了 2 0 0 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分别介绍了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中国经济情况对他们的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全面介绍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及其主要学术贡献,他们在对现实经济、政治问题的分析中所运用的博弈论的方法,推进了冲突与合作博弈的发展;通过引入连续统模型,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作出了重大改进。他们的贡献对我国建立和谐的制度结构及其社会基础并形成有效的社会控制和整合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介绍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及其主要学术贡献,他们在对现实经济、政治问题的分析中所运用的博弈论的方法,推进了冲突与合作博弈的发展;通过引入连续统模型,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作出了重大改进.他们的贡献对我国建立和谐的制度结构及其社会基础并形成有效的社会控制和整合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作为一种对策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步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量化的分析方法.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分析20世纪50年代援越抗法战争中中法之间的博弈,并对中法在博弈过程中的选择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对中法两国的选择进行理性的评估,为国家间的冲突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三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for their analyses of market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先就信息不对称做一概述,进而简要介绍三位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成果,并用实际的问题加以说明,使读者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容与现实应用有一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冲突理论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主流学说,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家对此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们的理论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实质就是一个利益关系冲突的协调过程。文章在回顾西方社会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和谐构建中社会冲突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整合社会冲突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经济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克莱夫·格兰杰 (CliveW.J.Granger)教授和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纽约大学的罗伯特·恩格尔(RobertF.Engle)教授 ,以表彰他们为时间序列经济计量学 (Time -SeriesEconometrics)分析方法所做出的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以公共选择理论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在简要介绍布坎南生平的基础上,对他的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做了分析,并简要说明了该理论原理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析博弈论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峰  高勇 《人文杂志》2001,(2):155-160
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博弈论在农业经济学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阐述了博弈论在农业经济研究中已经广为使用和有可能被使用的领域,并以地主和佃户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农业经济研究中使用博弈论的优缺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博弈论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郭磊  黄卓  姚伟 《江汉论坛》2003,(7):46-48
最近几十年间,经济学家们突破了标准新古典竞争理论,探索了诸如市场非均衡性质、现代选择理论,并重新评价了管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现代微观经济学仍是以静态新古典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很多新的分析、新的见解被充实进来,使得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更广,研究内容更接近于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成果对于现实经济有更强的解释能力———从而也更具生命力。本文即从企业理论、博弈论、市场失效和政府规制、不确定性分析和信息经济学等四大方面,论述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美国发展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系列性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与曾长期主导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结构功能主义主流派相比,社会冲突论流派是一个理论“异数”。但其对深刻揭示美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机制与指导研究社会冲突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对米尔斯、达伦多夫和科瑟尔三位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着重阐释与评估现代社会冲突论流派的若干重要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长期致力于市场机制研究的经济学者逐渐对制度在经济活动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不同于传统理论强调技术、资本与人力资源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制度的经济学研究则集中探讨产权、契约、规则甚至社会规范等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因素,吸收了大量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概念.这些制度因素在影响人们选择("外生性")的同时,又为人们的观念与行为模式所左右("内生性").经济学者尤其关注如何通过对制度因素的恰当选取与实施进行有效的经济治理(economic governance).2009年瑞典银行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教授以及美国政治学家、印第安纳大学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教授,正是为了表彰他们在经济治理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方法:对成本展开的博弈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引入信息经济学、激励—信号传递理论、博弈论等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研究。总的来说,社会理想的披露水平是,使边际社会利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1.从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和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经过梅森、贝恩等人的发展并以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发表为标志而基本形成。随着对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许多经济学家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他们的研究丰富了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也使产业组织理论保持着不断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由学院经济学家、政府经济学家和公司经济学家三部分组成。学院经济学家所主要从事的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上可以分成学术问题导向的经济理论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导向的经济理论研究和跨学科问题导向的经济理论研究三种类型。学院经济学家的主要使命是经济理论的创新、经济分析工具的创新和经济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方法与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浩坤  文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42-146
国内外从经济学视野出发研究腐败的文献众多,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家研究了腐败问题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按照经济学家们分析腐败所依据的经济学理论,将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方法与观点做一述评.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认为,腐败的产生与现行社会的市场机制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反腐败目标不应是幻想如何彻底消除腐败, 而应定为如何最大范围和最为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0.
雷诺兹(Lloyd G·Keynolds)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他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比较经济学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这里只对他的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作一些评述.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