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价值体系中,人始终处在中心地位,以人为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生长点.现代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点.以现代思维方式构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先进性、包客性、民族性和时代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把社会各阶层、群体、人民群众有机凝聚在一起,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工业化的有关问题,是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工业化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从生产力经济学角度,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根据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张显复 《学术交流》2001,46(3):26-28
思想政治工作与发展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全面发展的可靠保证.当政治思想工作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时主要表现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对生产、技术,操作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当政治思想工作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时,主要表现在精神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运用精神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资料不断提高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能力.社会生产力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观察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界限。从历史上看,唯心史观一种是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归结为人们之间的政治、精神关系,这是人们都能认识到的“直接了当”的唯心史观,另一种是从理论上承认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又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产的先在前提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具体、历史、现实的社会关系。精神生产具有辩证虚拟性,它是围绕人的需要在特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在精神内部意向性和外部交往关系的相互建构中进行的。数字化时代使精神生产特有的虚拟创生潜能被进一步激发:社会需要的升级使精神生产的内生驱动功能强化;信息科技进步使精神生产的外化功能升级;创新驱动使精神生产全方位赋能并整体引导社会生产。在新时代,我们既要依托制度优势强化我国精神生产部门,又要发挥所有生产中精神要素的创新先导作用;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精神生产的社会主义性质,积极开发精神生产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努力以先进精神生产引领世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李佳敏 《社科纵横》2013,(1):220-221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际关系最真实的反映。志愿精神是"舶来品",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蕴含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通过两种精神对比研究,志愿精神在雷锋精神的基础上对德性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充实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建设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现代化不单纯是经济、技术和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同时还是人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对我们民族来说也是深刻的文化转型和全方位的革命。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念,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不仅物质充裕,而且精神完善和美的社会,一个更符合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之国观念的社会,在此情况下,人文精神的价值意义凸现了。入文精神的价值意义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深层问题的合理解决,关键在于一种理性的文化精…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规律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反映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性质,在帝国主义阶段上也具有基本经济规律的意义.但是,生产和攫取剩余价值的机制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所制约的.最重要的新现象有:垄断组织在社会生产中的统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组织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加紧剥削劳动人民,工人阶级觉悟和组织性的提高,工人阶级社会经济要求范围的扩大,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了当前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发展。人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地丰富和增长,在每一个新的实践阶段都会形成新的需求模式。所以马克思指出,生产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消费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具体的消费。人所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创造出来的,人的消费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农村的社会关系逐步改变了私有制社会那种生产与需要、劳动与消费相分离…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王利耀1、人权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每个特定社会都有看具体的内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权的性质也在变化,人权的状况也在改善。一定社会的人权,植根于该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的前提规定为四重关系: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历史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人类主体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存在.他们认为在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前提;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体现出交往实践的发展.他们还提出生产与交往具有同构性;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社会化进程具有内在关联;任何实践都是社会中的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相关联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董爱玲 《社科纵横》2008,23(4):22-23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站在今天的历史坐标点上,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结合,反观相关的战略思想,其理论的总括度、视角的广度和深度、观念的前瞻性、基础性地位等无不凸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充实、发展和调整侧重面.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现实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天哲  赵绥生 《创新》2007,2(2):60-63
社会和谐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具备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现实条件。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前提,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社会和谐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条件,党的领导是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中公民意识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流载体和社会联系方式,网络舆论在舆论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在提升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同时,发布虚假信息、侵权言论以及缺乏理性精神的公民意识缺失问题亦不容忽视.鉴于此,为促进舆论健康发展,应提升公民传媒素养,使之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增强网络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杜乾举 《社科纵横》2007,24(4):19-21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它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驱力和基本的价值导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源泉。因此,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谭希培  石纪伟 《创新》2009,3(3):65-68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分离,从而使科学成为一种在生产中独立地发挥作用的力量并转换为生产资料。这是知识性生产资料产生的前提条件。随着当代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日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进行的必要条件,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并列成为基本的生产形式,而知识性生产资料凸显并在生产资料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大力提升、利用和发展知识性生产资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整个说来,生产和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和组织性。这是任何社会制度发挥作用和发展的共同条件。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和生产的组织性是在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实施的。社会主义组织性的特点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所有社会成员利益原则上的一致性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社会的秩序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它们是由社会管理有目的地建立和维持的,是管理工作者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保持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人民群众为本,实施科学发展,建立和谐世界,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形成了江泽民和谐社会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为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条件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科学性张殿清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